高中成長規劃範文

  一份成功的成長規劃能讓高中生三年高中生活過的充實愉快。以下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一***

  國家的發展有發展計劃,一個人的成長也需要有人生規劃。但不同的人其人生目標是不一樣的,生存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在這個資訊爆炸、無所適從的時代,中學生該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是一個需要冷靜思考並用實踐做出回答的嚴肅問題。西方有句諺語:“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兒去,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當我們對未來感到迷茫時,應該駐足,澄清思想,把自己當作一個公司來經營。看看自己有什麼樣的優勢、資源,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然後分析市場的發展趨勢,考慮應該怎樣和它匹配,最後制定策略採取行動。規劃好後,該如何行動呢?詹姆士在接受一次採訪時指出,“用20%的時間處理眼前的緊要事情;而把80%的時間留給未來,去做那些暫時沒有收益但以後會有的重要事情”。因此,要在平時注意培養實現目標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高中是一個人成人的關鍵時期。在這三年裡,我們應該努力把握自我,從思考中確立自我,在挑戰中超越自我,明確奮鬥方向,奠定事業基礎。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中與初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①義務教育—非義務教育;②普通教育—精英教育;③強迫性教育—選擇性教育;④教育依賴—自我管理、獨立學習。如果沒有一個目標,尤其在高中,做起事情來會一團糟。經常聽到同學們說:“今天真無聊!”無聊是因為沒有目標,不知道該做什麼。

  有人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優勢和侷限。成功的人生規劃,就在於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功課平常。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很厭惡,曾經公開罵他長大後肯定不成器,甚至曾想把他趕出校門。但他對數學、幾何和物理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憑藉他在這些方面的優勢,最終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比爾·蓋茨尚未讀完大學就被迫退學,但他憑自己在計算機上的優勢和天分成為世界首富。還有許多在校成績平平的同學,走向社會後卻取得了驚人的成績,這都是因為他們找到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歷史和現實中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善於經營自己長處的人,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增值。

  人的一生,面臨著很多選擇,規劃自己人生的過程也是一個做出選擇的過程。而一旦做出了路線選擇,重要的還在於堅持到底。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做規劃容易些,但實施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有時甚至感到迷茫。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學會堅持。當堅持達到一定的程度,成功就會悄悄來臨。如果說規劃是一座燈塔,而我們就是划船的人。一路上,我們可以欣賞兩岸的風景,但同時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向前劃。

  西方有一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一哲學命題會給我們的人生規劃以啟示。我是誰?人要情形地認識自己,必須排除外來的壓力,比如父母的期望、師長的教誨、將來就業在壓力等,要在完全放鬆的情形下,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性情來正確地規劃未來的生活。我從哪裡來?這不需要從達爾文《物種起源》裡尋找答案。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是要我們客觀看待自己的過去,認清自己的知識水平、見識、人生經歷等,給自己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做到這一點,就能心平氣和地面對現狀,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好高騖遠。我要到哪裡去?就是在真正明白自身條件和所處現狀的基礎上,合理地制定出自己的人生計劃。並能夠把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結合起來,長期計劃為目標,短期計劃為階段,由此出發,一步步向目標靠近。孔夫子在總結人生成長的經驗時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走過來的許多人認為這反映了一個人認知逐步成熟的不同階段的標誌,反映了人成長的一般經驗,然而,面對今天的新時代、新形勢,作為在校的中學生要回答“我的一生該如何度過”,並真正兌現自己的承諾,顯然不是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伴隨人成長的知與行的超越過程。知,是理性認知。人生的目標、理想信念、把握方向、認清環境、明辨是非、尋求對策、確立自我,需要在理性的分析判斷後作出選擇;而行,則是面對現實中的問題,從認識到實踐,是對待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實現過程,把選擇變為現實。規劃和把握人生,就是知與行不斷超越、迴圈往復想新目標前進的過程。這種超越和向新目標的攀登,是自我綜合素質的一種質變。從高一開始的三年中學生活,其實也包含著這樣的過程。人們常說,生活之樹常青。能否把對人生的追求融於常青之樹的生活之樹中,是對人生選擇是否成功的考驗。在討論如何規劃人生問題之際,我們接觸到了洪站輝、丁曉兵、吳仁寶、吳孟超等一批社會楷模的事蹟。創造出“田野”神話的吳仁寶說:“讓老百姓幸福,是我一生最大的滿足。”獨臂英雄丁曉兵超越自我,“用知識打造出一支胳膊”。吳孟超50多年的手術生涯硬是使手指形成了手術標記,如今83歲“寶刀不老”。從他們身上,我們更悟出了人生的路就應該這樣規劃:以崇高的境界規劃,以勤奮的努力實踐。像他們這樣向著光明努力奮鬥,人生將會充實而美滿。

  高中生應培養的九大核心能力:①瞭解個人成長曆程與生涯發展的關係;②分析個人特質與潛能;③探索個人特質與生活角色間的關係;④關切教育發展、學習內涵與生涯之路;⑤瞭解大學生涯與職業生活間相關資訊;⑥認識人力資源供需與職業生活相關資訊;⑦統整生涯資訊以完成生涯評估;⑧運用決策技巧以規劃行動方案;⑨落實執行生涯抉擇事項。

  高中生生涯規劃的中心理念:首先,瞭解自我。對自己進行深入的瞭解,從各層面認識自己;其次,探索世界。對於世界的認識,瞭解這世界廣泛與多元的可能性;最後,整理相關資訊。對自我的瞭解與對世界的認識結合,對未來做出可能性評估,嘗試可能的方向。

  人生規劃既是一個實現你終生目標的時間表,也是一個實現那些影響你日常生活的無數更小目標的時間表。人生規劃的設計是要使你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範圍裡充分地利用你的腦力和體力。事實上,注意力越集中,腦力和體力的使用就越有效。人生規劃可以合理地分配你的精力。生涯規劃的三要素是:1、知己:認識自己的能力、性格、興趣、人格特質和價值觀;2、知彼:瞭解社會及經濟發展趨勢、行業就業狀況、未來就業機會;3、抉擇與行動:做決定的技巧、勇氣、毅力、有計劃的採取行動、落實有效管理生涯規劃事項。以下是人生規劃設計的六個步驟:

  步驟之一:發現或搞清楚你的主要人生目標是什麼。

  所謂主要人生目標,應該是一個你終生所追求的固定的目標,你生活中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圍繞著它而存在。對於一些學生來說,這個工作是一個自我發現的愉快的過程;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它也許更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他們需要把其心緒拉回到年少的時代,在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對自己所懷抱的夢想產生疑惑。為了找到或找回你的人生主要目標,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比如“我是誰?”、“我想在我的一生中成就何種事業?”、“臨終之時回顧往事,一生中最讓我感到滿足的是什麼?”、“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是哪一類的成功最使我產生成就感?”。

  也許你很快就可以知道你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但是大多數人則不是這樣的。他們在找到自己的終極目標之前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場合對自己重複上面的這些或其他類似的問題。每一次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隨意地記下你的所得。開始的時候,它們可能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多次的累積會讓你茅塞頓開。

  學習上幸福的人通常是這樣一類的人,即他的學習方式與他的學習目標相一致。比如,一個有著很強組織意識、文字天賦的人,就很可能從語文、英語等科目學習中得到最大滿足。

  步驟之二:當你能夠用一個簡單的句子表達出你的人生目標了,那麼你就該著手準備實現這專案標了。

  在這方面,職業的選擇就是你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你應該知道,學歷是一個工具,是幫助實現你終極目標的工具。你規劃自己將來職業的重要性,就像將軍籌劃一場戰役一樣,也像一個足球教練確定一場重要比賽的作戰方案一樣。

  學生可以問自己:“我的學習生活正在幫助我實現人生的最終目標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要學習其他知識或者換種學習方式。倘若更換學校是不現實的,那你可再進一步問一下自己:“是否有一種途徑可以讓我現有的學習生活與我的人生基本目標一致起來?”對於第二個問題,答案常常是肯定的。例如,一個羞澀靦腆的學生為了將來能從事像新聞主播這樣需要外向性格的職業,會在與同學交往中注意培養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

  我們也該切記:只要你還沒有到安享晚年的地步,任何時候開始你的人生規劃都不為晚。無論你是高一剛入校,還是高三即將離開高中生活,現在仍然是你進行人生規劃的好時機。

  步驟之三:在弄明白了你的學習將會幫助你實現人生更大目標之後,你應該著手考慮你的人生規劃中的具體細節了。

  你需要有一個詳細的個人學業發展計劃。這個計劃可以是一個三年的計劃,也可以是一學期的計劃。不管是屬於何種時間範圍的計劃,它至少應該能夠回答如下問題:1、我要在未來一學期或三年內實現什麼樣的一些個人學習的具體目標?2、我要在未來一學期或三年內有什麼樣的一種學習方式?

  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將給你提供一份有關你自己的短期目標的清單。在形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不要純粹地依靠邏輯思維。這一類的抉擇,需要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應該把學生的情緒、價值和信仰等因素全部調動起來。

  步驟之四:在形成了上面的具體的短期的目標之後,你應該策劃一下將如何去達成它們。

  比如,你現在是一個班級學習中等的學生,你的未來三年規劃要求你成為一個優秀學生。那麼,怎麼才有可能實現你的目標呢?如果你能夠回答好如下的各項問題,那麼你就應知道自己該怎樣做了。這些問題是:1、我需要哪些科目的特別訓練才能使我夠資格做一名優秀學生?2、我該增加哪些書本知識?3、為使自己學習順利,我需要排除哪些人際關係上的障礙?4、我目前的老師在這方面能給我提供多大的幫助?5、在目前的這個班級我最終成為優秀學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比起本班來,我在其他班級會是什麼位置?6、優秀學生的標準是什麼樣的?

  步驟之五:行動。

  這是所有步驟中最艱難的一個步驟,因為要求你停止夢想而切實地開始行動。我們知道良好的動機只是一個目標得以確立和開始實現的一個條件,但不是全部。如果動機不轉換成行動,動機終歸是動機,目標也只能停留在夢想階段。要想實現人生的終極目標,有兩個方面的陷阱需要謹慎避免,一個是懶惰,另一個是錯誤,哪怕是小的錯誤。懶惰是事業成功的天敵。

  很多人不息地奮鬥一輩子都沒有能夠完美地實現自己人生目標,更不用說懶惰者了。要想有一個無悔的人生,除了認準目標外,還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在實現人生終極目標的過程中,難免受到各種妨礙或各種誘惑,任何的閃失或偏差都會使你遠離你的既定目標。然而,人非聖賢,誰人無過?只是在通往理想的艱難跋涉途中,儘可能少地犯錯誤。這樣就可以儘可能快地達到你的目標。

  步驟之六:不斷地修改和更新你的人生髮展目標。

  人生目標的確定往往是基於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條件的。這樣的環境和條件總在變化,確定了目標也應該做出修改和更新,況且這樣的目標雖然寫出來了,但是並未鑲刻在石頭上,它的存在只是為你的前進提供一個架構,指示一個方向。學生是它的創造者,可以在它看起來正把自己引向歧途的任何時候更改它。

  ***二***

  一、高三學習計劃的制定原則

  1.計劃要有明確的目的。

  或者說按照目的制定計劃。例如某人數學基礎較差,他就制定數學複習計劃,目的就在於加強數學基礎,提高教學成績。某人英語單詞記不牢,他就要制定一個目的在於掌握單詞的複習默寫計劃。計劃的目的是根據各人自己的學習情況確定的。

  2.要有學習內容和完成時間,也就是自己規定自己在某段時間內要做哪些事情。

  例如某人在自己的數學複習計劃中,規定自己在國慶長假中,把必修一數學的知識點全面複習一遍,於是他就要把複習的內容排成序列,假期的時間也排成序列,然後再把這兩個序列合成一張複習進度表。

  3.要想訂好計劃,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個人學習計劃應服從於學校、班級的大計劃。

  兩個計劃的目的是一致的,在時間安排上可能有矛盾,個人計劃活動時間只能在集體活動以外的時間安排。

  ***2***堅決保證常規學習時間,充分利用自由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老師當天佈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新知識,在這部分時的內,由於任務驅使,一般同學基本上是能保證完成任務的,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了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後所剩下的歸自己支配的學習時間。

  在自由學習時間內,一般可以做兩件事:補課和提高。補課,指彌補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提高,指深入鑽研,發展自己學習的優勢和特長。對學習較差的學生來講,開始自由學習時間幾乎沒有或很少,以後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常規學習時間會逐漸減少,自由學習時間會逐漸增加。

  由於開始時自由學習時間比較少,同學們往往不容易抓住它,這也正是他們學習被動局面難以改變的原因。一旦抓住並體會到自由學習時間給學習帶來的好處,他們就會努力提高常規學習時間的效率,來增加自由學習時間,使自己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3***長計劃和短安排。

  由於實際的學習生活千變萬化,往往不好預測,所以長遠計劃不能訂得太具體,不可能這個月就把下個月每天干什麼全都列出來。但是,下個月在學習上應解決哪幾個主要問題,心中應當有數。而本月的第一個星期要解決什麼問題,第一個星期每天干什麼,就應當具體些。這樣安排以後,在每天學習時,心中就會明白今天的學習任務在學習全域性中的地位,有了具體的短安排,長遠計劃中的任務可以逐步得到實現;有了長遠計劃,又可以在完成具體學習任務時,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4***制定計劃要從實際出發。

  在制定汁劃時不要脫離學習的實際情況。不少學生在制定計劃時滿腔熱情,往往忽略了實際情況,結果實行起來就感到緊張、困難。什麼是學習的實際呢?首先是自己的知識基礎。基礎好,就要拓寬加深進一步提高,基礎差,就要查漏補缺鞏固基礎。其次是自己的接受能力。能做到什麼程度就訂到什麼程度,任務不能太多,要求不可太高,應做到量力而行。第三是時間的實際。每個階段,能提供自由學習的時間有多少,應量時而訂。第四還要結合老師的教學進度而訂,很多學生個人學習計劃的“破產”,就是因為不瞭解老師教學進度的實際,而使自己安排的學習任務不是過緊就是過鬆,還會出現自己安排的學習內容和老師的教學內容相脫節的現象。

  ***5***計劃要留有餘地。

  計劃的活動內容和時間安排往往與後來的實際不完全吻合。例如,某個階段有的學科難度大,作業多,這樣計劃中的常規學習時間就會增加,而自由學習時間就會減少。計劃中的學習任務就可能完不成。再如,有時集體活動比計劃估計的多,佔用了較多的時間,也會影響學習計劃的落實等等。所以,為了保證計劃的實現,在訂計劃時必須留有餘地。否則,在實施過程中受到衝擊時,會因沒有辦法調整而使計劃落空。時間長了,就會對訂計劃的必要性產生懷疑而不訂計劃,成為無計劃行事了。

  ***6***經常對照,及時調整。

  計劃訂好之後,要貼在顯眼的地方,經常對照,檢查自己的執行情況。如果完成任務很輕鬆,餘地較大,可以考慮進度加快一點。如果沒有按計劃完成任務,要分析是什麼原因,對症下藥,採取措施。必要時可調整計劃,降低標準,減慢速度,使計劃切實可行,為學習服務。

  二、如何高效利用時間

  640 ***8***.jpg

  下面是所有的學習時間表都適用的一些總的原則:

  1.消除無所事事的時間。

  使每一小時都變成富有成效的時間單位,我們一生中有些最重要的功課往往是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學到的。利用白天時間。研究結果證明,白天學習一個小時等於晚上學習一個半小時。

  2.背誦型課程在課前要進行復習。

  一門要求背誦或討論的課程,在上課前複習會有很大的好處,這樣做,可以使你對所學的材料記憶猶新。講座型課程可在課後溫習。對於一個講座課來說,最後馬上覆習筆記,可以幫助你加深理解並記住講課內容。

  按事情的重要性排先後次序。把首要的事排在首位,你就肯定可以把最重要的事準時做好。

  3.避免過多的細節。

  在一週的時間表中排入過多的細節是浪費時間。這樣說有兩個理由:

  第一,制訂這樣一個時間表所花的時間不如用來直接學習一個科目;

  第二,你要想按這份時間表來工作學習是不大可能的。

  4.弄清楚自己在什麼時候需要睡眠。

  我們每天都有睏倦和清醒的週期。如果你的工作、課程和情況允許的話,在睏倦的時候就睡覺,在自然清醒時就學習。

  5.弄清楚自己應該學習多長時間。

  你上一小時課,就應該複習兩小時,這個粗略的統計至多隻在大體上有指導意義。學習時間實際上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和不同的學生而有所變動。但是你可以從上課一小時複習兩小時開始,在你搞清楚做完每門作業需要多少時間後,再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時間。

  6.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醫學研究證實每人每天必須有八小時的睡眠。我們應該清楚這一點,即學習質量的好壞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睡眠。

  7.要均衡進餐。

  三餐要吃得從容,吃得好。一般來說,大部分時間吃油膩的或其它低蛋白質的食物,對身體和大腦都是沒有好處的。飲食不足會導致煩躁、疲倦以致沒有幹勁。

  8.加倍估計時間,費時的事要提前做。

  大多數人都會低估工作所需的時間。為了避免你在交作業的前一天晚上終於發覺在三小時內趕不出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你就應儘可能早地著手寫作,這樣冰就會有更多的時間。

  9.別把你的時間安排得太緊。

  計算時間要精確,但你也得為在最後一分鐘冒出來的問題留下解決的時間。制訂一份生活計劃,而不僅僅制訂一份學習計劃。生活是多方面的,你必須認清它的多面性。

  三、節省時間的祕訣

  壞習慣是不太容易改掉的,而新的習慣如果不是“自然而來”的話,也難以養成。但還是可以做到。下面是三條可以遵循的主要規則:

  1.要有堅定的決心

  為了克服或形成一個習慣,你必須有決心要有足夠的力量去克服困難的處境。你每天所取得的成功會使你計劃的成功更有保證。

  2.千萬不要允許有“例外”

  你必須經常控制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不要心甘情願地敗下陣來。

  3.抓住每一個機會來實踐你的好習慣

  換句話說,就是你想習慣成自然就要經常實踐這些好習慣。這些規則能教你如何將下面節省時間的好辦法變成你的好習慣:隨身攜帶一本袖珍手冊。這樣,當你在排隊或在某些地方坐下休息時,

  以及其它空閒的時候,便可以拿出來念念。現實地排定次序。“首要的事先做”,立刻開始做。你已經做完一件事,這會使你做更多的事。

  4.不要往後看

  忘記一切不愉快的往事,要下決心馬上開始更好地工作。不要倉促地作出判斷或迅速地作出決定。總之,不要為過去的事情而浪費時間。

  5.利用潛意識

  當大腦處於休息睡眠狀態時,潛意識卻開始了它的工作。如果在醒來時你想將這些想法或解決問題的辦法記住,就必須立刻把它們寫下來,否則就會忘記。具有創造才能的都懂得這一點,所以他們的床頭都有紙和筆。

  另外一種利用潛意識的好辦法是在上床前把你感到困感的難題記在卡片上。當你的大腦進入睡眠狀態時,你的潛意識會整夜地思考卡片上的內容。

  6.消除睏倦感

  學習時,如果規定的上床時間還未到,你覺得睏倦了,不要馬上躺下小睡片刻,相反,你把課本拿起來,站起來在房間裡走走,大聲地將課文內容念起來。一會兒睏倦感便會過去,你贏了這場戰鬥,而你晚上也會睡得更好。

  7.利用珍貴的空餘時間來思考

  從教室裡走出來時,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剛才聽過的講課的一切要點;你到教室去上課時,亦可以回憶一下上一堂課上老師講的要點;別的時間***如散步等等***,可以思考作文的題目和標題。

  8.學習時要有短暫的休息時間

  把一個長作業用休息的方式分隔開來更好一些,這是因為:

  第一,小歇片刻能夠使你避免疲倦和厭煩;

  第二,在較短的時間內,你更易集中精力努力工作;

  第三,五分鐘的休息能激發你的學習熱情;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你所學的東西在休息的時間內可能滲透到你腦子裡去。

  開始小歇片刻之前,先複習一下你劃上線或草草記下的材料,這會有助於你把它們長久記住。或者在休息前將一個特別難的題目或段落重新讀一遍,這樣,當你人在休息時,腦子卻會思考著這個問題。

  四、每日時間安排表參考

  合理安排每日時間,最大效率得提高複習效果尤為重要。以下每日學習計劃安排,考生可以參考進行。

  早上6點-8點:一日之計在於晨,對一般人來說,疲勞已 消除,頭腦最清醒,體力亦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可安排對功課的全面複習。

  早上8點-9點:據試驗結果顯示,此時人的耐力處於最佳 狀態,正是接受各種“考驗”的好時間。可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上午9點-11點:試驗表明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 對“搶記”和馬上要考核的東西進行“突擊”,可事半功倍。

  正午13點-14點:飯後人易疲勞,夏季尤其如此。休息 調整一下,養精蓄銳,以利再戰。最好休息,也可聽輕音樂。但午休切莫過長。

  下午15點-16點:調整後精神又振,試驗表明,此時長 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東西。

  傍晚17點-18點:試驗顯示這是完成複雜計算和比較消 耗腦力作業的好時間。這段時間適宜做複雜計算和費勁作業。

  晚飯後:應根據各人情況妥善安排。可分兩三段來學習, 語、數、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難易交替安排。

  在每一門課的複習中,不同階段以不同內容為主,多看課本或多做習題,要掌握好。

  總之,在總體計劃的基礎上,注意小塊的時間安排,既要抓緊時間,又該有張有弛,這樣才能以一 個較好、較正常的心態去參加高考,才能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