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為什麼喜歡裸辭

  導語:裸辭顧名思義就是沒找好下家、不考慮後路就辭職,不費心“騎驢找馬”。現在很多大學生進入職場之後,沒多久就裸辭了。他們的裸辭就像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對現實環境的不滿,想出去透透氣,既長見識又放鬆心情。那麼,為何大學生那麼熱衷於裸辭呢?

  對工資待遇不滿

  工作後,大學生的經濟壓力是非常大的。同學們面臨著成家、育子、照顧老人等問題,“處境”非常難的。同學們為了解決“燃眉之急”,也希望能找一個收入高的單位工作。

  不喜歡自己從事的工作

  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工作並不喜歡。有的同學善於與人交往,願意到外邊跑,適應做營銷工作,可是領導非讓他做資料整理工作。有的同學專業不對口,對工作毫無興趣,上班時常常悶悶不樂。

  不適應工作環境

  面臨緊張的競爭環境和工作壓力,多數大學生在心理上是準備不足的。大學時懶散的生活方式一旦養成,就很難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遇到困難就會產生“逃避”的想法。

  對單位無法認同

  報到後,大學生最先感受到的是單位的文化氛圍。多數同學會把陌生的單位文化氛圍與熟知的大學文化氛圍進行比較,從而產生不適應的感覺,進而對單位文化失去“認同”。

  與自我期待有落差

  新入職的大學生,心中滿腔熱情,希望自己能在工作崗位上大展巨集圖。可是到單位後,才發現自己被“忽視”了,自己好的設想得不到實現。

  不看好單位發展前景

  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許多單位面臨生存的競爭。昨天還是非常強勢的企業,沒有幾年就“破產”了。有些同學在求職時,對單位的未來過於理想化,沒有看到單位存在的危機,所以報到後,大失所望。

  把工作當成跳板

  有少數大學生不喜歡接收單位,但因為單位能解決北京戶口,暫時沒有更好的選擇,或者尊重父母的意願等原因,強迫自己去報到。用這樣的心態去工作,“閃辭”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