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應該放開二胎

  導讀:二胎政策是中國實行的一種和計劃生育政策相對應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條件的夫婦允許生育“二胎”。2013年8月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釋出訊息稱,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日前決定開始實施“服務百姓健康行動”,並適時出臺完善生育政策調整方案,這一提法再度引發公眾關注。不過,200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在二胎政策草案提出時表示,這裡所說的生育政策絕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計劃生育政策,更不能認為是可以生二胎或者“單獨二胎”。放開二胎是指近期生育政策的調整方案應該是在全國分步實施放開“二胎”。第一步,在城市地區和嚴格執行一胎政策的農村地區即刻放開二胎;第二步,2015年,在實行“一胎半”***即有的地區第一胎為女孩的夫婦可以生二胎***政策的地區放開二胎,實現全國全面放開二胎的目標。

  目前我國人口增長已經處於低於更替水平的慣性低速增長,人口增長不久之後就會走向衰退。繼續以生存資源有限、人口對環境有壓力為由限制生育站不住腳。

  7月10日,國家衛計委通報了我國人口和計生工作的情況。而在全面放開二孩方面,衛計委首次透露,目前正在抓緊制定相關規定。公開報道顯示,這是近半年來衛計委官員第6次迴應“全面二胎”問題。此前表態多為“全面二胎沒有時間表”,而這一最新的迴應則被普遍認為釋放出積極訊號。

  根據衛計委提供的資料,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106.9萬對單獨夫婦申請再生育,可以說,“單獨二孩”在現實層面嚴重遇冷。它至少說明對於人口的增長,決策層面一直保持著過高的判斷。

  從歷史經驗來看,計生部門一向高估人口資料。比如,“十五”期間,計生委規劃的人口增長為6257萬人,比實際增長的4013萬人高出55.9%;在“十一五”期間,規劃的人口增量為5244萬人,比實際增長的3418萬人高出53.4%。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當年生育率僅有1.22,但卻被調高到1.8,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核實,當年的生育率不到1.4。

  事實上,中國人口政策在幾十年前就被誇大的人口資料所誤導。比如,1980年2月,新華社公佈了“中國人口百年預測報告”,該報告稱,如果1979年的生育水平延續下去,中國的人口到2000年將達到14億,2050年將達到40億。這一訊息的釋出,引起極大震動。正是在這種離譜的“人口恐嚇”下,一胎政策才得以啟動。

  再以至今還有影響力的2006年底通過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為例。在有關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節中,有這樣的判斷,“今後十幾年,人口慣性增長的勢頭依然強勁,總人口每年仍將淨增800萬—1000萬人”。但事實上,從那時至今,我國每年人口的淨增長連700萬都不到,顯然,這種過高的誤判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人口決策。

  中國的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已超過20年。實際上,在上世紀80、90年代以及21世紀初,我們已經錯過了開放二胎的時機,要說緊迫性說破天也不為過。因為人口形勢嚴峻,所以,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全面放開二胎後出生人數的短暫反彈,而是生育旺盛期的女性數量的急劇萎縮,導致幾年後新生兒數量再現1990年代那樣的雪崩,起不到調整人口結構的作用。因此,應趁著生育旺盛期女性數量還未開始銳減,放開乃至鼓勵生育。

  關於放開二胎乃至放開生育,有一種擔憂在於,中國的資源和環境的承載量有限。我國1980年以來的生育政策,是以馬爾薩斯人口論為基礎的,它把人口數量及人口增長當作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問題的主要因素看待。不過從過往歷史看,人類人口突破資源環境極限的假說從未得到驗證。

  我們必須清楚,第一,人口因素是影響資源環境問題的因素,但不是主因。主因是一國一地的生產、生活方式、制度法規以及觀念等因素;第二,許多資源環境系統是開放的,其人口承載力是變化的、相對的,所謂不控制人口就逼近資源環境承載力極限是個偽命題;第三,人口不會無限增長下去。

  目前我國人口增長已經處於低於更替水平的慣性低速增長,人口增長不久之後就會走向衰退。繼續以生存資源有限、人口對環境有壓力為由限制生育站不住腳。

  所以,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可以不動搖,但要與時俱進,重新思考一下這個基本國策的任務和目標,根據當下的人口形勢,變控制人口數量的計生政策為全面開放二胎、鼓勵生育、調整結構的計生政策,並著手製定各項有利於生育水平回升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