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獨二孩已實施一年

  7月11日是第26個世界人口日,我國人口日的主題為“弘揚婚育新風,關愛弱勢群體”。今日上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配合人口日主題並就人口和計劃生育相關工作召開新聞釋出會。至今,單獨二孩政策全國推廣已經一年多,生育意願下降、二孩政策遇冷等現象成為今日釋出會討論熱點。

  專家:二孩生育準備週期長

  衛計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介紹,中國人口協會不久前委託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一些高校的專家學者組織隊伍到各省做了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效果的評估。此舉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是兩碼事,我們做的各方面研究,包括國際的研究,還有中國以往的研究發現國際上發達國家基本上他們的生育意願是高於生育行為的,但是發展中國家普遍生育意願低於生育行為。而中國比較複雜,中國兩方面都有,在我們的調研當中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所以不要拘泥於某一次調查的生育意願究竟是多少,因為真正落實到生育行為才會對生育水平產生作用。

  第二,所謂的遇冷,現在好多人不太明白,預期比如說是1100萬的數字,是預測的值,預測的值涉及很多變數、引數的估計,而且這個值在現在的實施中會落實到四年、五年,因為生育本身10月懷胎,夫婦決定生育第二個孩子,可能要從商量到家庭做各種的準備,到這個孩子出生需要一定的時間。2013年底,新的政策才出臺,2014年各省才陸陸續續推廣。可能到今年6月份,全國才真正滿一年,一年實際上看不出太多的效果。大家知道今年是羊年,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可能還是有一些迴避的現象,實地調研中,有些人會說過兩年再說。再有還有年齡的影響,比如她今年40歲了,她特別想要第二個孩子,就會在政策實施的第二年做出這樣一個反映,但如果她只有二三十歲的話,她可能不著急,她可能過五六年之後再說了。

  現場專家劉鴻雁也強調,在調查的時候發現,第一年的生育意願相對比較低,生育實際上需要做很多準備,所以生育意願的高峰是在第二年和第三年。現在第一年的情況只是基礎情況,我們要看今年和明年的情況就能看出來他現實的生育行為和生育意願的區別和聯絡。

  衛計委:二孩政策符合預期

  衛計委楊文莊表示:“我們判斷單獨兩孩政策實施到現在符合預期,這是國家衛生計生委負責任的判斷,中央對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總的要求就是六個字:穩妥、紮實、有序,要求避免出生堆積和生育水平出現大的波動。”

  2013年10月16日,也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釋出的第二天,衛計委領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講到,集中實施單獨兩孩政策以後,近幾年出生人口會有所增加,但是幅度不會太大,相當於2000年前後的生育水平。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1687萬,比2013年增加了47萬,細緻分析,一孩出生減少,二孩出生明顯增加,既有單獨二孩的政策,也有雙獨二孩的政策,其中主要發揮作用的就是單獨兩孩政策。這是近年來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主要是單獨兩孩政策實施產生的效應,有的專家認為,2014年我國初生人口呈現跳躍式上升,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

  楊文莊介紹,從各地情況看,2015年上半年,單獨夫婦申請量平穩增長,預計2015年出生人口會比2014年有所增加。作為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一步,單獨兩孩政策的實施釋放了一部分生育勢能,使我們對育齡群眾的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有了更加準確的判斷,同時切實加強婦幼健康能力建設,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這為進一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單獨兩孩政策的收益是多方面的。

  分析:家庭再生育更為理性

  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專項調查顯示40%有再生育的意願,與2013年相比確實有下降,這說明在政策沒有出臺和出臺之初,人們的生育意願確實很強烈,呼籲政策出臺,這是生育權利的要求。

  政策出臺以後,允許這部分人生了,他們又有很多現實的考慮,經濟收入、住房條件、子女教育,父母身體健康程度能不能幫助他們帶孩子,考慮的因素非常多。說明現在的生育,不僅僅是受生育政策的影響,而且有相關的社會政策、婦女就業、家庭發展等等方面的影響。這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

  楊文莊也表示,單獨兩孩政策的目標人群大多數生活在城鎮,生育行為受經濟收入、撫育成本、住房、教育、就業、健康、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表現為再生育的行為更加理性、更加謹慎,因此也提醒我們,在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的同時,應當研究制定與之相配套的經濟、社會和家庭發展的政策,解除群眾的後顧之憂,使生育政策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