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會得痤瘡?痤瘡如何治療?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們痤瘡的原因吧!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面板病,主要好發於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癒。臨床表現以好發於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

  痤瘡的原因:

  1、雄性激素及皮脂分泌過多  由於青春期發育或其他的原因引起垂體的異常衝動,造成腎上腺和性腺產生過多的雄性激素,而皮脂腺是雄激素的靶器官,皮脂腺不斷的增大並分泌大量的皮脂;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個體的皮脂腺對正常水平的雄激素反應劇烈,導致痤瘡的發生也是引起痤瘡的原因之一。

  2、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  毛囊皮脂腺導管角質化障礙,構成了痤瘡開始的特殊損害。遊離脂肪酸可刺激毛囊壁引起炎症,同時可刺激毛囊皮脂腺導管上皮增生及過度角化,使皮脂分泌受阻、排洩不暢淤積而產生粉刺,低分子多肽可產生水解酶使毛囊壁損傷甚至破裂,導致毛囊內容物溢位真皮進一步加重炎症反應,出現從粉刺到囊腫性痤瘡的皮損變化,也是導致引起痤瘡的原因。

  3、痤瘡丙酸桿菌在毛囊內增生  正常情況下,痤瘡丙酸桿菌寄生於毛囊內,當青春期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皮脂分泌過多時,也是會出現痤瘡的,也是引起痤瘡的原因,寄生於人體的痤瘡丙酸桿菌就會藉助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作為營養而迅速繁殖,痤瘡丙酸桿菌通過細胞外酶獲取甘油三酯中的甘油部分作為能量,剩餘的遊離脂肪酸對毛囊及周邊的面板產生強烈的炎症刺激作用,導致痤瘡發生。

  中藥治療痤瘡方法:

  一、肺熱引起痤瘡 ,宜用清洩肺熱法

  肺熱痤瘡,多由肺有宿熱,復感風邪,遂使肺熱不得外洩引起。其症面長丘疹,狀如粟米,可擠出白粉色油狀物,皮疹以鼻周圍為多,亦可見於前額,間或有黑頭粉刺,且伴口鼻乾燥,大便乾結,苔黃,舌紅,脈數。當用上法。宜用瀉白散 ***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合枇杷清肺飲***人蔘、枇杷葉、黃連、黃柏、桑皮、甘草 ***化裁治之。

  二、血熱引起痤瘡 ,宜用涼血清熱法

  血熱痤瘡,多由情志內傷,氣分鬱滯,日久化熱,熱伏營血所致。其症顏面丘疹以口鼻及兩眉間為多 ,面部潮熱明顯,婦女尚有月經前後丘疹增多,舌紅,脈細數等。當用上法。用涼血五花湯 ***紅花、玫瑰花、雞冠花、野菊花、凌霄花 ***合桃紅四物湯 ***桃仁、紅花、當歸、生地、赤芍、川芎 ***加減治之 ,其效頗佳。

  三、胃熱引起痤瘡 ,宜用清瀉胃腸法

  胃熱痤瘡,多由飲食不節,過食肥甘之物 ,使腸胃燥結 ,中焦積熱 ,鬱於面部面板而致。其症面部丘疹 ,狀如粟米 ,能擠出白粉樣油狀物 ,間有黑頭粉刺 ,以口周為多 ,亦可見於背部與前胸 ,且常伴有口乾口臭 ,飲食較多 ,舌燥 ,喜冷飲 ,大便祕結 ,脈沉實有力等。最宜上法。用清胃散 ***黃連、升麻、當歸、生地、丹皮、石膏 ***加減治之 ,甚驗。

  四、熱毒引起痤瘡 ,宜用清熱解毒法

  此痤瘡多由肺胃蘊熱上炎 ,復感外界毒邪 ,熱毒相結 ,蘊於面部面板引起。其症為面部有散在丘疹 ,以小膿皰為主 ,周圍常有紅暈 ,自覺疼痛 ,嚴重時可火欣紅腫痛 ,伴有發熱 ,舌紅苔燥 ,脈實數等。當以上法治之。用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隨症出入 ,其效非常。

  五、溼毒血瘀引起痤瘡 ,宜用除溼化瘀法

  這種型別的痤瘡 ,多由素體蘊溼 ,鬱於肌膚 ,復感外界毒邪 ,致溼毒凝聚 ,阻滯經絡 ,氣血不和而成。其症除丘疹、膿皰外 ,常以結節囊腫為主 ,面板出油較多。最宜上法。用除溼解毒湯 ***土茯苓、薏苡仁、萆艹解 、車前子、大豆黃卷、澤瀉、板藍根、赤芍 ***加減治之 ,必收良效。

  中藥治療痤瘡偏方

  中醫提示銀杏仁適量,切成片,每晚睡前溫水洗淨患部***不可用香皂、肥皂***,取銀杏仁片反覆擦患部,邊擦邊削去用過的部分。每次用1~2粒,一般7~10次即可見效。

  鮮櫻桃枝葉、鮮桃樹枝葉各50克,鮮槐樹枝葉、鮮柳樹枝葉各40克,鮮豬苦膽2~3個。將各種枝葉切碎,加水煎沸,加入豬苦膽汁,薰洗患部。每日2~3次,每劑用豬苦膽1個。

  枇杷葉、夏枯草、桑白皮各15克,銀銀花、連翹、黃芩各10克,海浮石50克,生甘草7克。水煎2次,藥液混合,2次分服,每日1劑。 丹蔘100克。研為細粉,每天3次,每次3克內服。一般2周後即可好轉,約6~8周痤瘡減少。可逐漸減量,每天1次,每次3克。 硫磺、川軍各等份,研細粉,用清水調和,敷於患處。每日2~3次。 枯礬10克,硫磺、大黃各5克,黃連、黃柏各3克。冷開水100毫升浸泡1晝夜。每晚睡前將藥液搖勻,塗於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