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的原因是什麼

  肺大泡一般繼發於小支氣管的炎性病變,如肺炎、肺結核或肺氣腫,也有一些病因不清的特發性肺大泡。那麼,?肺大泡怎麼手術治療?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肺大泡是常見於嬰兒的一種肺部疾病,一般說來,肺大泡是由於炎性病變而使小支氣管粘膜產生水腫,肺大泡繼發於肺炎或肺膿腫者多見於嬰幼兒,有單發的也有多發的。繼發於肺結核的則多為單發,亦無明顯之肺氣腫同時存在。

  一般繼發於細小支氣管的炎性病變,如肺炎、肺氣腫和肺結核。因有炎性病變,小支氣管粘膜有水腫,造成管腔部分阻塞,產生活門作用,空氣能進入肺泡而不易排出,因之肺泡內壓力增高。在正常情況下,肺泡間有側支呼吸,雖有支氣管部分阻塞,肺泡內壓力不致過高。但在炎症狀態下,肺組織也有損壞,肺泡間的側支呼吸消失,肺泡間隔逐漸因泡內壓力增加而破裂,乃形成巨大的含氣囊腔。

  肺大泡繼發於肺炎或肺膿腫者多見於嬰幼兒,有單發的也有多發的。繼發於肺結核的則多為單發,亦無明顯之肺氣腫同時存在。繼發於肺氣腫者,常為多發,除大泡之外,常伴有多數小泡。肺大泡的壁甚薄,由肺泡的扁平上皮細胞組成,也可能僅為纖維性膜。大泡不斷擴大,可佔居一側胸腔,壓迫鄰近肺組織,甚至將縱隔推向對側,形如張力氣胸。如果肺泡內壓力增大,向胸膜腔破裂,所形成的大泡,其壁的一部分即為胸膜所組成,這樣形成的大泡稱之為胸膜下大泡。另有一些大泡容積較小,常在肺葉邊緣形成串珠狀,臨床上稱之為肺小泡,常可與巨大的大泡並存。無論大泡小泡,如有破裂,則產生所謂的自發性氣胸。

  肺大泡的手術治療方法

  肺大泡外科治療的原則,是既要解除大泡的壓力,又要儘可能儲存有功能的肺組織,不可輕易進行肺切除術。在大泡切除後,目前多主張於胸膜腔內撒入滑石粉,以產生胸膜粘連,預防術後自發性氣胸,並可促進胸膜側支迴圈的形成,後者可能有助於加強肺組織的營養。常用的手術方法如下。

  ***一***大泡切除術:若肺組織無其它病變,應採用單純大泡切除。先將大泡切開,由麻醉師作氣管內加壓使肺充分膨脹,明確病變的範圍,將大泡壁切除,但適當保留一部分邊緣,以備縫合泡腔之後,用以包蓋縫合口。胸腔內為過度擴大及融合的肺泡,可見瀰漫的肺泡漏氣,若有小支氣管的漏氣,用細絲線加以縫合,再用細絲線或細腸線從腔底開始將腔壁對攏縫合,然後利用已保留的泡壁邊緣覆蓋肺表面,並用絲線嚴密縫合,以防止小支氣管漏氣。如同時有小泡存在,則可於其基底部用絲線加以結紮或縫合。

  ***二***肺葉切除:若大泡所在的肺葉肺組織已明顯萎縮或有炎性病變,留之無益,則應作肺葉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