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產生的原因

  鼻咽癌指發生於鼻咽粘膜上皮的惡性腫瘤,也被稱“廣東瘤”,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報道,全球有80%的鼻咽癌患者在中國。為什麼會有鼻咽癌的出現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鼻咽癌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鼻咽癌的原因

  遺傳因素

  1、種族易感性

  ***1***NPC主見於黃種人,歐美白種人少見。瑞典:發病率是男0.6,女0.3佔全身惡瘤的0.21%~0.29%。與亞洲高發區相差12~47倍。

  ***2***高發區人群遷居遠地,後裔仍保持高發病率。美國:華裔NPC發病率為白人的21倍。上海:廣東籍與非廣東籍人相差2.6倍。

  ***3***語系方言:廣州方言發病率高。潮州客家方言低於亞洲高發區,相差12~47倍。

  ***4***地域集中性:鼻咽癌主要發生於我國南方五省,即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和江西,佔當地頭頸部惡性腫瘤的首位。東南亞國家也是高發區。

  ***5***易感基因:近年來,分子遺傳學研究發現,鼻咽癌腫瘤細胞發生染色體變化的主要是1、3、11、12和17號染色體,在鼻咽癌腫瘤細胞中發現多染色體雜合性缺失區***1p、9p、9q、11q、13q、14q和16q***可能提示鼻咽癌發生發展過程中存在多個腫瘤抑癌基因的變異。

  2、家族聚集性:許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發生傾向。

  病毒因素

  1964年,有人將從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培養成功的一株瘤細胞,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大量皰疹病毒顆粒,並命名為EB病毒,後來的研究表明,此病毒與鼻咽癌有密切關係。例如,鼻咽癌病人的血清中有對EB病毒各種特異性抗原的抗體反應,而且抗體的量由早期到晚期的發展過程在不斷增多;EB病毒大量存在於鼻咽癌活檢組織中;EB病毒不但能使人體組織,而且能使接近於人類的靈長類動物的組織發生惡性改變,有明顯的致腫瘤作用,等等。根據這些實驗結果,有人甚至認為EB病毒可能就是鼻咽癌的病因。

  環境因素

  許多調查報告和實驗結果表明,鼻咽癌的發生與高發區居民

  鼻咽癌

  生活環境有關,與衣、食、住、行中接觸的一些致癌物質有關。例如,高發區的居民不少自幼喜食鹹魚,鹹魚中含有較多的亞硝胺化合物;病人家庭的煙塵中含有大量芳香族多環烴;此外,高發地區的空氣、水源、食物以至於病人的頭髮中均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鎳等等,這些物質都被認為具有致癌作用。關於鼻咽癌與環境致癌因素的關係,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吸菸

  調查證實,菸草也是中國鼻咽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鼻咽癌的中醫治療

  一、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且能增敏增效:較大劑量的放射線對人體容易產生損害,劑量越大,損害越嚴重。而用放射線治療癌症時,又必須達到一定的較大劑量才能取效。所以在臨床上,放療在殺滅或殺傷腫瘤細胞而取效的同時,也往往伴隨著一系列毒副反應,或放療後遺症,包括放射線所致與放療後腫瘤組織壞死的毒性成分被體內吸收所致,較常見的有:區域性組織損傷***包括放射性炎症***、消化系統反應、免疫系統抑制***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等,從而導致在治療過程中乃至治療結束後患者產生或持續存在一些不適症狀,如口鼻咽喉乾燥少津與疼痛、吞嚥困難、口腔潰爛、照射區面板水皰、糜爛、滲液、潰瘍,全身症狀如疲倦無力、出虛汗,食慾下降,心慌氣短,腰痠腿軟等等,一般以某一類症狀為主,嚴重者幾類症狀均可見到,如果反應過重則需中斷放療或者減少放射總劑量,從而影響療效;如果在放療結束後持續出現,則影響到疾病康復及生活質量,乃至生存期。

  中醫藥治療對於預防、減輕、治療放化療毒副反應,在近幾十年來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療效確切。放化療時配合運用,可預防、減輕副作用,使放化療順利進行以完成全療程;放化療後運用中藥治療,有利進一步消除放療副作用與後遺症,有利於康復。

  二、運用中藥預防、治療鼻咽癌的復發、轉移,延長生存期

  放射治療鼻咽癌區域性和頸部的複發率較高,分別為l0.2%~20.6%與5.1%~1***%,而再次治療的輻射損傷使患者更加難以耐受,所以如何減輕輻射損傷或減少放射劑量而不影響療效是臨床治療的難題。而且,有些鼻咽癌患者,在就診前已經產生了肝、肺、骨髓轉移的病情,有些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療後,仍將復發或出現臟器轉移的病變,這無疑都對患者的生存期產生嚴重威脅。因此,無論在放化療時配合中藥,還是在復發後再治療的過程中配合中藥,都具有一定效果,以起到預防、治療鼻咽癌的復發與轉移,延長生存期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