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腎形成的原因

  多囊腎又名Perlmann綜合徵、先天性腎囊腫瘤病、囊胞腎、雙側腎發育不全綜合徵、腎臟良性多房性囊瘤、多囊病。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多囊腎的相關知識。

  

  90%ADPKD患者的異常基因位於16號染色體的短臂,稱為ADPKD1基因,基因產物尚不清楚。該區域的許多編碼基因已被闡明並被克隆,可望在不久的將來,ADPKD1可被確認。另有10%不到患者的異常基因位於4號染色體的短臂,稱為ADPKD2基因,其編碼產物也不清楚。兩組在起病、高血壓出現以及進入腎功能衰竭期的年齡有所不同。


  本症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儘管大多在成人以後才出現症狀,但在胎兒期即開始形成。囊腫起源於腎小管,其液體性質隨起源部位不同而不同,起源於近端小管,囊腫液內成分如Na+、K+、CI-、H+、肌酐、尿素等與血漿內相似;起源於遠端則囊液內Na+、 K+濃度較低,CI-、H+、肌酐、尿素等濃度較高。

  多囊腎患者的腎小球囊內上皮細胞異常增殖是ADPKD的顯著特特之一,處於一種成熟不完全或重發育狀態,高度提示為細菌的發育成熟調控出現障礙,使細胞處於一種未成熟狀態,從而顯示強增殖性。上此細胞轉運異常是ADPKD的另一顯著特徵,表現為細胞轉運密切相關的Na+-K+-ATP ase的亞單位組合,分佈及活性表達的改變;細胞訊號傳導異常以及離子轉運通道的變化。細胞外基質異常增生是ADPKD第三種顯著特徵。

  目前許多研究已證明:這些異常均有與細胞生長有關的活性因子的參與。但關鍵的異常環節和途徑尚未明瞭。總之,因基因缺陷而致的細胞生長改變和間質形成異常,為本病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

  多囊腎的臨床表現

  臨床上多數病人可有家族史、男多於女,表現各異。常見的表現有:

  ***1***腰腹部疼痛:為多數病人的首發症狀,呈持續性或陣發性不等,勞累後加重。

  ***2***血尿:常為首發症狀,約半數人出現,為間歇無痛性肉眼血尿。

  ***3***腹部腫物:多在雙側上腹部摸到,腫塊大小不一。

  ***4***可以有高血壓伴頭暈、頭痛。

  ***5***腎功能不全:腎功能檢查明顯異常,尿比重低而固定。

  ***6***約1/4病人有腎絞痛表現及尿頻、尿急等不適。

  X線平片、B超、核磁共振等檢查有助於診斷。

  治療原則上以非手術療法為主,外科手術治療僅限於頑固性疼痛、腎動脈受壓、腎盂輸尿管梗阻及結石、積膿等併發症時的治療。

  相關閱讀:

  多囊腎的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任何方法可以阻止疾病的發展。早期發現,防止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及時正確地治療已出現的併發症至關重要。

  1.一般治療:大多數患者不必改變生活方式和限制活動。對腎明顯腫大者,應注意防止腹部損傷,以免發生囊腫破裂。當患者處於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時,應按相應治療原則處理。

  2.囊腫去頂減壓術:此手術減輕了囊腫對腎實質的壓迫,保護了大多數剩餘腎單位免遭擠壓和進一步損害,使腎缺血狀況有所改善,部分腎功能單位得到恢復,延緩了疾病的發展。手術成功的關鍵是儘可能早施行手術,囊腫減壓必須徹底,不放棄小囊腫和深層囊腫的減壓。雙側均應手術,一般雙側手術的間隔時間為半年以上。晚期病例如已有腎功能損害處於氮質血癥、尿毒症期,不論是否合併有高血壓,減壓治療已無意義,手術打擊反可加重病情。

  3.中藥治療:有報道採用溫陽益腎、健脾利水的治療原則取得一定療效,延緩了程序。

  4.透析與移植:進入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時,應立即於以透析治療,首選血液透析。多囊腎的腎移植生存率與其他原因而施術者相仿,但因同時伴發的疾病,增加了術後處理的困難,影響移植效果。

  5.血尿的治療:出現血尿時,除儘快明確原因給予治療外,應減少活動或臥床休息。已透析或即將透析患者,如反覆發生嚴重而無法控制的血尿,可考慮採用經導管腎動脈栓塞術。

  6.感染治療:腎實質感染和囊腫內感染是本病主要併發症,一般以聯合應用抗生素為原則。

  7.合併上尿路結石治療:根據結石部位及大小按尿路結石處理原則進行治療。

  8.高血壓治療:腎缺血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啟用,是發生高血壓的主要原因,應依此選擇降壓藥物。

  無特殊治療,預後極為不良。腎功能不全時常因肝臟病變而不能接受透析或移植。門靜脈高壓上消化道出血常危及生命。因腎功能衰竭和感染,不宜施行分流術。腎臟、肝臟同時損害增加了治療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