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形成的原因

  你知道腎病嗎? 腎病綜合症簡稱腎病,是以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為主的症侯群,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其臨床特徵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及全身水腫。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腎病的相關知識。

  

  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遺傳性三大類,原發性NS屬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有多種病理型別構成。

  腎病的臨床症狀

  NS最基本的特徵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度***水腫和高脂血症,即所謂的“三高一低”,及其他代謝紊亂為特徵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1.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是NS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也是腎病綜合徵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機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具有分子屏障及電荷屏障,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當遠超過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時,形成大量蛋白尿。在此基礎上,凡增加腎小球內壓力及導致高灌注、高濾過的因素***如高血壓、高蛋白飲食或大量輸注血漿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2.低蛋白血癥

  血漿白蛋白降至<30g/L。NS時大量白蛋白從尿中丟失,促進白蛋白肝臟代償性合成和腎小管分解的增加。當肝臟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丟失和分解時,則出現低白蛋白血癥。此外,NS患者因胃腸道黏膜水腫導致飲食減退、蛋白質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丟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癥的原因。

  除血漿白蛋白減少外,血漿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如IgG***和補體成分、抗凝及纖溶因子、金屬結合蛋白及內分泌素結合蛋白也可減少,尤其是大量蛋白尿,腎小球病理損傷嚴重和非選擇性蛋白尿時更為顯著。患者易產生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低下等併發症。

  3.水腫

  NS時低白蛋白血癥、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使水分從血管腔內進入組織間隙,是造成NS水腫的基本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約50%患者血容量正常或增加,血漿腎素水平正常或下降,提示某些原發於腎內鈉、水瀦留因素在NS水腫發生機制中起一定作用。

  4.高脂血症

  NS合併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高膽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癥,血清中LDL、VLDL和脂蛋白***α***濃度增加,常與低蛋白血癥並存。高膽固醇血癥主要是由於肝臟合成脂蛋白增加,但是在周圍迴圈中分解減少也起部分作用。高甘油三酯血癥則主要是由於分解代謝障礙所致,肝臟合成增加為次要因素。

  腎病的併發症

  NS的併發症是影響患者長期預後的重要因素,應積極防治。

  1.感染

  通常在激素治療時無需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否則不但達不到預防目的,反而可能誘發真菌二重感染。一旦發現感染,應及時選用對致病菌敏感、強效且無腎毒性的抗生素積極治療,有明確感染灶者應儘快去除。嚴重感染難控制時應考慮減少或停用激素,但需視患者具體情況決定。

  2.血栓及栓塞併發症

  一般認為,當血漿白蛋白低於20g/L***特發性膜性腎病低於25g/L***時抗凝治療可給予肝素鈉***也可選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口服華法林。抗凝同時可輔以抗血小板藥,如雙嘧達莫或阿司匹林口服。對已發生血栓、栓塞者應儘早***6小時內效果最佳,但3天內仍可望有效***給予尿激酶或鏈激酶全身或區域性溶栓,同時配合抗凝治療,抗凝藥一般應持續應用半年以上。抗凝及溶栓治療時均應避免藥物過量導致出血。

  3.急性腎衰竭

  NS併發急性腎衰竭如處理不當可危及生命,若及時給予正確處理,大多數患者可望恢復。可採取以下措施:

  ***1***襻利尿劑 對襻利尿劑仍有效者應予以較大劑量,以沖刷阻塞的腎小管管型;

  ***2***血液透析 利尿無效,並已達到透析指徵者,應給血液透析以維持生命,並在補充血漿製品後適當脫水,以減輕腎間質水腫;

  ***3***原發病治療 因其病理型別多為微小病變型腎病,應予以積極治療;

  ***4***鹼化尿液 可口服碳酸氫鈉鹼化尿液,以減少管型形成。

  4.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

  在NS緩解前常難以完全糾正代謝紊亂,但應調整飲食中蛋白和脂肪的量和結構,力爭將代謝紊亂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目前,不少藥物可用於治療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如:ACEI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均可減少尿蛋白;

  有研究提示,中藥黃芪可促進肝臟白蛋白合成,並可能兼有減輕高脂血症的作用。降脂藥物可選擇降膽固醇為主的羥甲戊二酸單醯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如洛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或降甘油三酯為主的氯貝丁酯類,如非諾貝特等。NS緩解後高脂血症可自然緩解,則無需繼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