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炎怎樣形成的

  闌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闌尾由於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腹部外科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病,為什麼會形成闌尾炎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闌尾炎的原因:

  1.急性闌尾炎

  ***1***闌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闌尾炎的最常見病因。

  ***2***細菌入侵:由於闌尾官腔阻塞,細菌繁殖,致病菌多為腸道內革蘭陰性桿菌和厭氧菌。

  2.慢性闌尾炎

  多數由急性闌尾炎轉變而來,少數也可開始即呈慢性過程。

  闌尾炎的表現

  1.急性闌尾炎

  ***1***腹痛典型的急性闌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臍周疼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並固定於右下腹。當炎症波及漿膜層和壁腹膜時,疼痛即固定於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臍周痛即減輕或消失。因此,無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史並不能除外急性闌尾炎。

  單純性闌尾炎常呈陣發性或持續性脹痛和鈍痛,持續性劇痛往往提示為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持續劇痛波及中下腹或兩側下腹,常為闌尾壞疽穿孔的徵象。

  ***2***胃腸道症狀單純性闌尾炎的胃腸道症狀並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於反射性胃痙攣而有噁心、嘔吐。盆腔位闌尾炎或闌尾壞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數增多。

  ***3***發熱一般只有低熱,無寒戰,化膿性闌尾炎一般亦不超過38℃。高熱多見於闌尾壞疽、穿孔或已併發腹膜炎。

  ***4***壓痛和反跳痛腹部壓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現。闌尾壓痛點通常位於麥氏點,即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反跳痛也稱Blumberg徵。在肥胖或盲腸後位闌尾炎的患者,壓痛可能較輕,但有明顯的反跳痛。

  ***5***腹肌緊張闌尾化膿即有此體徵,壞疽穿孔併發腹膜炎時腹肌緊張尤為顯著。但老年或肥胖患者腹肌較弱,須同時檢查對側腹肌進行對比。

  ***6***面板感覺過敏在早期,尤其在闌尾腔有梗阻時,可出現右下腹面板感覺過敏現象,範圍相當於第10~12胸髓節段神經支配區,位於右髂嵴最高點、右恥骨嵴及臍構成的三角區,也稱Sherren三角,它並不因闌尾位置不同而改變,如闌尾壞疽穿孔則在此三角區的面板感覺過敏現象即消失。

  2.慢性闌尾炎

  ***1***腹痛右下腹部疼痛,其特點是間斷性隱痛或脹痛,時重時輕,部位比較固定。多數患者在飽餐,運動,勞累,受涼和長期站立後,誘發腹痛發生。

  ***2***胃腸道反應患者常有輕重不等的消化不良、食慾下降。病程較長者可出現消瘦、體重下降。一般無噁心和嘔吐,也無腹脹,但老年患者可伴有便祕。

  ***3***腹部壓痛壓痛是惟一的體徵,主要位於右下腹部,一般範圍較小,位置恆定,重壓時才能出現。無肌緊張和反跳痛,一般無腹部包塊。

  ***4***體徵各種特定的壓痛點如麥氏點、蘭氏點及腰大肌徵、羅氏徵陽性。

  闌尾炎的危害

  ***1***如果急性闌尾炎未能及早治療,發生闌尾穿孔、化膿,引起瀰漫性腹膜炎等嚴重合並症,死亡率較高,僥倖存活者因腸道粘連經常發生腸梗阻,病人十分痛苦;

  ***2***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臨床表現是逐漸發生的上腹部或臍周圍隱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慾不振、噁心或嘔吐,急性闌尾炎有1%以下的死亡率,發生瀰漫性腹膜炎後的死亡率為5~10%,危害很大,急性闌尾炎經非手術治療或治癒後,可以遺留闌尾壁纖維組織增生和增厚,管腔狹窄及周圍粘連,這稱為慢性闌尾炎,易導致再次急性發作

  ***3***因為腸道手術後胃腸活動暫時停止。進入胃腸內的食水不能下行,積於胃內引起腹脹。所以手術後不能吃喝。要等到胃腸活動恢復後才能進食。

  闌尾炎的護理

       1.家庭用藥:用藥要早,最好在炎症未發展成腹膜炎時能控制住。可選用以下藥物:

  ***1***青黴素,每次80萬單位,6小時1次肌肉注射。用前必須先做過敏試驗。

  ***2***鏈黴素,每次0.5克,12小時1次肌肉注射。應與青黴素同時應用。

  ***3***慶大黴素,每次8萬單位,8小時1次肌肉注射。

  ***4***先鋒四號,每次0.5克,每日4次口服。

  ***5***螺旋黴素,每次0.2克,每日4~6次口服。

  ***6*** 阿奇黴素,用量遵醫囑。

  2.中藥及偏方

  應用中藥及偏方醫治急性闌尾炎患者很可能造成病情延誤、加重,切記需去正規醫院尋求手術等專業救助。

  3.營養和飲食 應給予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米湯、肉湯等。或半流質飲食,如粥、稀軟麵條等。如果準備住院手術治療則應禁食禁水。

  4.家庭護理

  ***1***手術前:應密切觀察病人的腹痛情況,大便,體溫和脈搏。應讓病人休息好。有腹膜炎者應取半坐位***即病人坐在床上,背後靠在被子上***。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腹痛部位,可促進炎症吸收。

  ***2***手術後:因為腸道手術後胃腸活動暫時停止。進入胃腸內的食水不能下行,積於胃內引起腹脹。所以手術後不能吃喝。要等到胃腸活動恢復後才能進食。胃腸活動恢復的標誌是能聽到腹內腸鳴聲***即咕嚕、咕嚕的叫聲***或肛門排氣***放屁***。術後腸管不活動,手術創傷處容易粘連。所以要鼓勵病人多活動。一方面預防腸粘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胃腸活動的恢復。腹部手術後病人咳嗽是一件痛苦的事。可以用些止咳、祛痰藥物,如複方甘草片3片,每日3次口服。或用咳必清50毫克,每日3次口服。病人有痰是必須要咳出來的。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護理人員可以協助病人。即在咳嗽時用雙手放在切口兩側向中間用力,可以減輕病人咳嗽時的疼痛。闌尾手術後有可能發生一些併發症。所以陪護人員如果發觀病人有不正常的變化,如滿腹疼痛;手術後3天體溫反而升高;腹脹、肛門不排氣;切口出血、流膿水等應及時和醫生聯絡,以取得及時處理。如果醫生囑咐病人半坐位,陪護人應配合醫生做工作,使病人堅持半坐位。出院後半月內不宜做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如挑水、打籃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