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內陸盆地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那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內陸盆地嗎?不知道吧,那就讓小編告訴你,是中國的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於中國西北部的新疆,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也是。盆地處於天山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之間。東西長1500公里,南北寬約600公里,面積達53萬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為山麓、戈壁和綠洲***沖積平原***。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蘊藏著巨大水資源,其蓄水量是北美洲五大湖總和的10倍。

  地理位置

  世界第一大內陸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麓,東到羅布泊窪地,北至天山山脈南麓,南至崑崙山脈北麓,大致在北緯37°----42°的暖溫帶範圍內。

  自然資源

  各河均匯入塔里木河,“塔里木”,在維吾爾語中即河流匯集之意。舊時喀什噶爾河、渭幹河等也匯入塔里木河,後因灌溉耗水過多,與塔里木河間已斷流。水源充足的山麓地帶已發展為灌溉綠洲,著名的有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喀什、葉城、和田、于田等。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古老的內陸產棉區,光照條件好,熱量豐富,能滿足中、晚熟陸地棉和長絨棉的需要。晝夜溫差大,有利於作物積累養分,又不利害蟲孳生,是中國優質棉種植的高產穩產區。瓜果資源豐富,著名的有庫爾勒香梨、庫車白杏、阿圖什無花果、葉城石榴、和田紅葡萄等。木本油料的薄殼核桃種植也很普遍。和田的地毯編織和桑蠶都發達。1949年以後沿塔里木河新建許多大型國營農場。在葉城等地已發現高產油田。鐵路現已通到喀什,為開發塔里木盆地提供了有利條件。

  地形

  盆地東西長1400千米,南北寬約550千米。面積約53萬平方千米,大體呈菱形。四周高山海拔4000----6000米 ,盆地中部海拔1100---1300米,地勢由西高東低,並稍微向北斜,地勢的最低點是位於盆地東端的羅布波窪地,海拔781米。邊界受東西向和北西向深大斷裂控制,成為不規則的菱形,並在東部以70千米寬的通道與河西走廊相接。

  塔里木盆地是中國西部四大相鄰的盆地之一。它是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位於天山山脈和崑崙山脈之間,南北最寬處520公里,東西最長處1400公 裡,面積約40多萬平方公里。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地質構造上是周圍被許多深大斷裂所限制的穩定地塊,地塊基底為古老結晶岩,基底上有厚約千米的古生代和元古代沉積覆蓋層,上有較薄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積層,第四紀沉積物的面積很大,構造上的塔里木盆地地塊和地貌上的塔里木平原,範圍並不一致。拗陷內有巨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陸相沉積,最大厚度達萬米,是良好含水層。盆地呈不規則菱形,四周為高山圍繞。邊緣是與山地連線的礫石戈壁,中心是遼闊沙漠,邊緣和沙漠間是沖積扇和沖積平原,並有綠洲分佈。盆地地勢西高東低,微向北傾。舊羅布泊湖面高程780米,盆地最低點塔里木河位置偏於盆地北緣,水向東流。

  盆地沿天山南麓和崑崙山北麓,主要是棕色荒漠土 、龜裂性土和殘餘鹽土。崑崙山和阿爾金山北麓則以石膏鹽盤棕色荒漠土為主。沿塔里木河和大河下游兩岸的沖積平原上主要是草甸土和胡楊林土***土壤學上亦稱吐喀依土***。草甸土分佈廣。

  現狀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位於天山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之間,東西長1400千米,南北寬約550千米,面積56萬平方千米,為中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塔里木盆地中心,大沙漠東西綿延1000千米,南北寬約400千米,面積相當於9個多臺灣省的大小,達33.76萬平千米,佔全國沙漠面積的47.3%,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七大沙漠之一,是僅次於西亞魯卜哈里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漠內部沙丘連綿起伏,一般高70米~80米,最高可達250米,沙漠內部植被稀少,多為流動沙丘。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天山、崑崙山阻隔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暖溼氣流的進入,降水量小,氣候變化大。夏季炎熱少雨,光腳不能在沙漠中站立一分鐘,因為沙面溫度高達70℃~80℃。冬季氣候又變得異常的寒冷,氣溫經常在-20~-25℃,最低氣溫可達-50℃。春季多風,平均每月大風4~5次,狂風怒吼,飛沙走石,聲音淒厲可怕。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北部一般在50mm~70mm,南部一般在15mm~30mm,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空氣十分乾燥,風沙危害始終威脅著盆地周邊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西部盛行西北風,使沙丘向東南方向移動,沙漠東部盛行東北風,使沙丘向西南方向移動,塔克拉瑪干流動沙丘總的移動方向是自北向南。故塔克拉瑪干沙漠不不斷向南擴張,向著崑崙山麓推進。2000多年來沙丘平均向南移動了100千米左右,使絲綢之路南道的絕大部分的古城被風沙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