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原因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相信很多人時常都會感覺我們的腳後跟一陣陣的痛,那就是足跟痛。導致足跟痛原因很多,怎麼治療足跟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足跟痛原因及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足跟痛的原因

  1、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筋膜附近處可有骨質增生,形成骨嵴。在側位X射線照片上顯示為骨刺。

  後者常被認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臨床研究證明它與足跟痛的因果關係很難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癒。

  如果出現足跟痛的時候,則可以墊高足跟,從而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而減輕病痛。同時也可以進行藥物注射的方法進行治療。

  2、跟墊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跟墊痛與跖筋膜炎不同,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治療方法為使用海綿跟墊或區域性藥物注射。

  3、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面板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區域性腫脹,並有壓痛。治療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腫脹不消,可以穿刺吸引,並可注入氫化考的鬆。

  4、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骨骺癒合後症狀自然消失。一般作對症處理,可使患兒減輕活動,也可用跟墊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5、距骨下關節炎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後,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負重時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療失效,則應進行跟距關節融合術。

  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類風溼性脊椎炎,壓迫骶神經根的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小腿的脛神經擠壓等。

  6、骨刺

  骨刺即骨質增生的俗稱,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關於本症的命名,國內外尚未統一。本病多發生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常用腰部活動的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易患此病。這裡所說的“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多數人因為腳後跟長骨刺,引起滑囊無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

  足跟痛治療方法

  一、足跟痛薰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將夏枯草放入鍋裡,加適量清水煎30分鐘,然後去渣,將藥汁倒入盆裡,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熱薰洗足跟患處20分鐘,每天薰洗1次,堅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療,川芎30克。

  做法:將川芎研成細末,與等份的蜂蜜、白醋調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適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連續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時使用,先薰洗足跟再外敷。

  三、紅花活絡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當歸各9克,紅花15克。

  做法:將所有的藥材放入白酒裡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藥酒。

  用法:用藥酒按摩足跟部

  預防足跟痛請常活動腳後跟

  足跟痛本來是身體機能退化出現的疾患,但是現在竟然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中間呈現"流行"趨勢。專家提醒,男性頻繁足跟痛往往是前列腺疾病的預兆,早年足部保養不好,會引起老年後前列腺疾病。

  專家表示,抬腳後跟這個動作可有效鍛鍊男性的腎和膀胱,防治前列腺、足跟痛問題。

  關於足跟痛,很多人認為是足跟骨刺造成的。其實這更多的是腎和膀胱的虛證。因為男性在更年期的時候,腎和膀胱開始虛弱,最容易出現足跟痛的問題。有的人,能夠順利把這關走過,有的人耗散太過,連帶的疾病就出來了。

  專家表示,抬腳後跟對男性養生尤為重要。男子小便時,若能常抬腳後跟,可一定程度上防治前列腺疾病。抬腳後跟這個動作簡單易行,男性朋友在排隊買菜、超市結賬、等汽車時,都可以常做這個動作。

  專家指出,男性保健應做到“健身生活化,生活健身化”。疾病的預防保健本身並不複雜,行走坐臥皆可鍛鍊,惟一需要的就是一點耐心,一點堅持。一旦發現不適,及時選擇合適的方法治療腳後跟痛,藥物治療可以使用足跟痛貼組合,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樂觀心態,爭取早日康復。


1.足跟痛的原因

2.足跟痛的原因是什麼

3.足跟痛是什麼原因

4.老人腳後跟疼的原因有哪些

5.腳疼痛預兆的病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