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女性骨質疏鬆是怎麼回事

  骨質疏鬆的病理改變為骨量減少,骨小樑破壞和骨折發生率增加。骨質疏鬆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以絕經後女性發病率為最高。下面小編為你解釋。

  導致女性骨質疏鬆的三個主因

  年齡因素

  成年女性在20~40歲之間為骨密度高峰期,其骨量與骨峰值都達到一生中的最高點。但在40歲後成年女性的骨量便開始逐漸丟失,隨後不久骨密度也逐漸開始下降。與男性相比,女性骨量減少的開始時間要比男性提前10年以上,為日後女性骨質疏鬆症發病率高於男性奠定了基礎。研究表明,如果女效能在20~40歲期間積極開展運動,多參加戶外活動,那麼,無論是骨量還是骨峰值都會顯著升高,對日後延緩骨量丟失的時間及程度大有幫助。

  因此,青年女性要抓緊青春期的大好時間,每天抽出一定時間運動鍛鍊或戶外活動,以有效預防中老年時期骨質疏鬆的發生。

  內分泌因素

  雌激素是女性最重要的性激素。雌激素本身還具有促進骨形成與抑制骨吸收作用,對維持骨密度,提高骨量具有促進作用。然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不可能一直保持高水平狀態。45~50歲時多數女性將面臨人生的一個特殊生理時期即圍絕經期,這一期間的突出變化便是卵巢功能減退和雌激素水平降低。

  而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使女性骨量丟失加快,特別是在圍絕經後的最初5年骨量丟失極快,每年以1%~5%的速度丟失,而後有所減緩,直至15年方才停止丟失。所以,女性絕經後的最初幾年往往是骨質疏鬆的高發期,且隨年齡增長而遞增。有關資料顯示,45歲以上的絕經期婦女骨量異常的發生率約為45%,而在50歲後超過55%,60歲後可達70%以上。因此,女性進入絕經期後要注意監測骨量,如果丟失過快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小劑量雌激素進行替代治療。

  體重因素

  研究表明,體重指數過低,過於消瘦的女性,其骨密度往往低於體重正常或為肥胖的女性。也就是說,體重過低者的骨密度水平偏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增高。發生機理可能是因為重力負荷可使骨礦含量和骨密度增加。體重本身是一種重力負荷,因而體重較大者的骨密度也相對較大。反之,體重較低者的骨密度水平相對偏低,容易罹患骨質疏鬆。資料顯示,在體重因素方面,女性受到的影響比男性更為突出,瘦弱的女性最易發生骨質疏鬆,且骨質疏鬆的程度更重,因此,女性要防止過於追求苗條,以保持適當體重,避免因體重過低而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病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