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原因是什麼

  立冬吃什麼好呢?到了立冬,無論是南方人或者北方人都會以不同的方式進補,這樣才能讓身體更好的迎接嚴冬。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立冬吃餃子的原因。

  立冬吃餃子的原因

  一: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相信很多北方朋友都聽說過這句古老的諺語,南方朋友可能對此有些迷惑。其實很簡單,您仔細看看那兩邊翹翹,中間圓滾滾的餃子,長的是不是有點像咱身體上的某個器官?沒錯,就是耳朵。據說,這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紛紛被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於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麵餃”。

  由此,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一來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再來,咱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做“吃啥補啥”嗎,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二:立冬吃餃子——交子之時

  上面那個來源,我們一說,相信您就會明白。可這“交子之時”是什麼意思哪?其實啊,這個說法意思更簡單。“交”就是交替、交接、交換的意思。您想啊,這餃子一般都什麼時候吃啊?立冬、大年三十,這可都是新舊兩個東西交接的時候啊。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交接,而立冬則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

  怎麼樣,講法雖然有兩種,但都很有古代氣息很有特色。如今,人們對於咱老祖宗傳下來的老理兒那是越來越重視。因此,每到立冬這個節氣,你看看超市裡面湧動的人群,大爺大媽們一個個臉上樂呵呵的買著餃子餡;年輕的情侶們,也愛趕這個小潮流,爭著購買現成的餃子皮和餃子餡,預備回家包餃子。

  立冬香噴噴的餃子情濃濃的心

  北方有句老話叫“再好吃的,不如自家的餃子”意思就說再好吃的東西,也趕不上咱自家人親手包完再下出來的一碗熱熱乎乎的餃子。其實,如今大魚大肉人們什麼沒吃過,餃子的口味也不是很特別,但是一說到餃子人們還是會流口水。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記憶中,年少時每次吃餃子,一家人無論平時多忙都會聚到一起,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姑姑嬸嬸齊上陣,和麵的和麵,調餡的調餡,擀皮的擀皮,忙的不亦樂乎。茴香餡、韭菜餡、豬肉大蔥餡、每一種都能充分勾起我們的饞蟲。待到下鍋滾三滾以後,一盤盤晶瑩剔透圓滾滾的大餃子就出鍋啦!!!香噴噴、熱乎乎,沾上奶奶親自醃的臘八醋,再咬一口早已包好的大蒜,怎一個香字了得!一口一個塞滿整個嘴巴,讓餃子的香味溢位滿滿的,最後,再來一碗溫軟的餃子湯。絕了!日子就這樣美美的,一個小小的餃子就能讓人很滿足,難怪外出的遊子最想念的就是媽媽包的餃子了。怎麼樣,今天下班後,趕快回家,也給家裡人包一鍋大餡餃子去吃吧!

  立冬的習俗

  1、補冬

  立冬後,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中藥為當歸、川芎、芍藥、生地四味藥。

  冬令進補吃膏滋是蘇州人過立冬的老傳統。在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還用紅參、桂圓、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節氣,蘇州中醫院以及一些老字號藥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為市民煎熬膏藥,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

  據常州一些老人回憶,舊時就有補冬的風氣,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所以每到立冬,各大醫院的膏方門診就開始熱起來了。

  專家提醒,冬季進補宜“溫補”,不宜“寒涼”,並不是所有的鹼性食物都適合在冬季進補,應多食溫性或平性食物。蔬菜類如山藥、洋蔥、南瓜、大頭菜、黑木耳、薺菜、紅薯、土豆、芋頭等。水果類如山楂、石榴、木瓜、龍眼、橘子、檸檬等。堅果類如栗子、杏仁、核桃等。飲料類如:咖啡、牛奶、豆漿等。

  2、拜師

  冬季裡,好多村莊都舉行拜師活動,是學生拜望老師的季節。入冬後城鎮鄉村學校的學董***學校管理人員***,領上家長和學生,端上方盤***盤中放四碟菜、一壺酒、一隻酒杯***,提著果品和點心到學校去慰問老師,叫做“拜師”。

  有些老師人家,在立冬或冬至這天,像過大事一樣,設宴招待前來拜師的學生。在庭房掛孔子像,上書“大哉至聖先師孔子”。學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禮,口唸:“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後孰如孔子!”然後學生向老師請安,禮畢,學生分頭在老師家中做一些家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