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粒腫形成的原因

  麥粒腫又名瞼腺炎,俗稱“針眼”,多發於青年人。此病頑固,且易復發,嚴重時可遺留眼臉疤痕。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麥粒腫的相關知識。

  :

  麥粒腫俗稱針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少兒由於衛生習慣,尤其易得。

  眼瞼有兩種腺體,在睫毛根部的叫皮脂腺,其開口於毛囊;另一種靠近結合膜面埋在瞼板裡的叫瞼板腺,開口於瞼緣。麥粒腫就是這兩種腺體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引起麥粒腫的細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以麥粒腫多為化膿性炎症。

  麥粒腫的分類和症狀

  麥粒腫分兩種,外麥粒腫和內麥粒腫。

  外麥粒腫:睫毛的毛囊部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叫瞼緣癤,俗稱“針眼”,衛生條件差、體質弱或屈光不正的人,易得此病。得病時,眼瞼區域性紅腫、充血和觸痛,近瞼緣部位可觸到硬結,有時耳前淋巴結腫大並有觸痛,甚至有怕冷、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數日後毛囊根部出現黃色膿點,膿排除後症狀逐漸好轉而痊癒。外麥粒腫化膿後如任其自破排膿,常因疤痕收縮而引起眼瞼變形、外翻、上下瞼裂閉合不全等後遺症,所以應引起注意。

  內麥粒腫:又稱瞼板炎。內麥粒腫是瞼板腺的急性炎症,其症狀與外麥粒腫一樣,但因炎症在較堅實的瞼板組織內,所以疼痛較劇烈,炎症持續時間也長,嚴重時整個眼瞼紅腫,患側耳前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幾天後,在眼皮裡面長出膿頭,排膿後即告痊癒,症狀也會隨之而消失。

  無論內外麥粒腫,如果加壓擠膿,細菌、毒素容易倒流到顱內,引起眼眶蜂織炎、海綿栓塞的嚴重併發症,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長“針眼”時,切忌擠壓。

  麥粒腫的治療與護理

  區域性熱敷,以促進化膿,輕的炎症也可在熱敷後完全消失。

  全身及區域性抗生素治療可促進炎症的消失,青黴素族的抗生素口服、肌注或靜脈注射均可,它對化膿菌的作用都很好。區域性可點眼藥,一般使用0.25%氯黴素眼藥水即可,如分泌物多可用利福平眼藥水效果好。小兒入睡後可塗金黴素眼膏。

  切開排膿,不要等到自行破潰,這樣可以減少病人的疼痛,並可縮短療程。

  當膿頭出現時切忌用手擠壓,因為眼瞼血管豐富,眼的靜脈與眼眶內靜脈相通,又與顱內的海綿竇相通,而眼靜脈沒有靜脈瓣,血液可向各方向迴流,擠壓會使炎症擴散,引起嚴重合並症,如眼眶蜂窩織炎、海綿竇栓塞甚至敗血症,從而危及生命。不要用髒手揉眼睛,以免將細菌帶入眼內,引起感染。

  麥粒腫病雖小,但很是讓人煩惱,痛苦不堪,醫療上又無治療好辦法,用酒精棉球擦拭眼睫毛根部效果非常好。方法是:當開始患病---眼瞼發癢、出現紅腫或疼痛時,即刻用酒精棉球擦眼睫毛。擦時要雙眼緊閉,用酒精棉球***不要太溼,太溼時擠掉一些酒精***在眼睫毛根處來回輕輕擦幾下。擦後雙眼會感到發熱***發熱時不可睜眼,否則酒精會滲透到眼裡使眼睛疼痛***,待熱勁過後再睜眼。只要當天擦2~3次就可消腫。

  麥粒腫的預防方法

  麥粒腫是眼瞼腺體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炎症,中醫稱土疳或土瘍。 麥粒腫分為內外兩種:眼瞼皮脂腺或睫毛毛囊的感染為外麥粒腫,瞼板腺感染稱內麥粒腫。由於小兒免疫機能差,對感染的抵抗力不強,加上本性好動,若同時伴有衛生習慣不良,髒手揉眼等,易致細菌侵入腺體而發病。麥粒腫

  外麥粒腫病變部位初起時紅腫、疼痛、近瞼緣可摸到硬結,形如麥粒,3~5天后膿腫軟化,7天左右可自行穿破面板,膿液流出,紅腫消失,有的也可不經穿破面板,膿液流出,紅腫消失,有的也可不經穿破排膿或因排膿不暢自行吸收消退。

  內麥粒腫:因其炎症部位在堅實的瞼板內,一般範圍較小,看起來不重,但疼痛卻明顯,近外眥部***小眼角***的重症麥粒腫可引起白眼球***球結膜***水腫,呈水泡樣,甚至突出於瞼裂之外。在瞼結膜上的病變區呈紅色或紫紅色中心部有黃白色膿點,膿腫自結膜面自行潰破,膿液可排出,症狀消失。

  麥粒腫早期可熱敷,每日三次,每次20分鐘左右,以促進血液及淋巴迴圈,消散腫物,晚期可待膿腫腫侷限化後切開排膿或讓其自潰。千萬不要用手擠壓或用沒有消過毒的針去挑,因為面部有豐富的淋巴管和血管網,直接和顱內的血管相通,再加上面部的靜脈無靜瓣膜,擠壓後炎症易向顱內擴散,可引起後果嚴重的海綿竇炎或腦膜炎等。重症者可全身應用抗生素,眼區域性用一般濃度的眼藥水和眼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