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糖尿病是怎麼形成的

  糖尿病是一組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病,分原發性及繼發性兩類。很多人深受糖尿病困擾,吃不香睡不好,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糖尿病的相關知識。

  中醫認為糖尿病的形成原因

  其實,出現此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氣虛是遷延不愈的癥結,血虛是造成合並症的主要原因,陰陽兩虛是發展的趨勢,溼熱阻滯是病程中的變證,因此在治療上多采取補腎健脾,調肝和胃與滋陰清熱,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療糖尿病及併發症,在改善症狀,降糖及阻止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方面皆有一定的療效。

  同時,還要注意整體調理,辨證施治。中醫認為糖尿病發生是在陰虛的基礎上,加上飲食不節,喜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等外因作用下發病的,臟腑涉及肝、膽、脾、胰、腎、胃,因此,在治療上強調陰陽平衡,整體調節,從而達到恢復胰腺功能,起到雙向調節作用,既降糖,又可防止低血糖。

  糖尿病的疾病分類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其中1型糖尿病多發生於青少年,其胰島素分泌缺乏,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見於30歲以後中、老年人,其胰島素的分泌量並不低甚至還偏高,病因主要是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即胰島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於細胞的胰島素抵抗,不過其胰島素抵抗是由於妊娠期婦女分泌的激素***荷爾蒙***所導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後自愈。

  胰島素是人體胰腺β細胞分泌的身體內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島素抵抗是指體內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對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的作用發生了抵抗。

  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普遍存在於2型糖尿病中,幾乎佔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主要因素之一。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的 5 年內很少有慢性併發症的出現,相反,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之前就已經有慢性併發症發生。據統計,有 50% 新診斷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慢性併發症,有些患者是因為併發症才發現患糖尿病的。

  因此,糖尿病的藥物治療應針對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島素抵抗,以及對胰腺β細胞功能的保護,必須選用能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些藥物主要是胰島素增敏劑,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時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療,預防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胰島素增敏劑可增加機體對自身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島素得以“復活”而充分發揮作用,這樣就可使血糖能夠重新被機體組織細胞所攝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達到長期穩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體可長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島素。

  孕期糖尿病會有典型糖尿病症狀: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妊娠期間還會出現外陰瘙癢、及外陰念珠菌感染,症狀重時出現酮症酸中毒伴昏迷。

  妊娠期糖耐量異常:無三多一少症狀。早孕時妊娠劇吐,或有念珠菌感染史,空腹血糖檢查發現異常或尿糖陽性,糖尿病家族史,或不良生育史及本次妊娠過程異常而進行糖耐量試驗發現

  對於高度懷疑糖尿病的孕婦,首先接受糖篩查,以便及早診斷孕前糖尿病的孕婦。

  糖尿病的臨床症狀

  1.典型症狀:三多一少症狀,即多尿、多飲、多食和消瘦。

  多食:由於大量尿糖丟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機體處於半飢餓狀態,能量缺乏需要補充引起食慾亢進,食量增加。同時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因而病人易產生飢餓感,食慾亢進,老有吃不飽的感覺,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飯,主食達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顯增多,還不能滿足食慾。

  多飲:由於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刺激口渴中樞,出現煩惱渴多飲,飲水量和飲水次數都增多,以此補充水分。排尿越多,飲水也越多,形成正比關係。

  多尿:尿量增多,每晝夜尿量達3000~5000毫升,最高可達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數也增多,一二個小時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晝夜可達30餘次。糖尿病人血糖濃度增高,體內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別是腎小球濾出而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滲透性利尿,出現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消瘦:體重減少:由於胰島素不足,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速來補充能量和熱量。其結果使體內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丟失,病人體重減輕、形體消瘦,嚴重者體重可下降數十斤,以致疲乏無力,精神不振。同樣,病程時間越長,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顯...

  2.不典型症狀: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狀不典型,僅有頭昏、乏力等,甚至無症狀。有的發病早期或糖尿病發病前階段,可出現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狀。

  3.急性併發症的表現:在應激等情況下病情加重。可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多尿加重,頭暈、嗜睡、視物模糊、呼吸困難、昏迷等。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1.糖尿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糖尿病,其子女發病率比普通人高2.5倍。

  醫學家認為,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及晶狀體病變很早就已發生,因此對患有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病的人要注意檢查是否患糖尿病;經常飢餓、常有空腹感、乏力,查不出其他原因的排尿困難者,都應及時檢查是否息糖尿病。

  2.反覆發生低血糖 早期糖尿病患者,也能分泌一定量的胰島素,但分泌過程緩慢,當血糖高峰已經過去,胰島素分泌才達到高峰。而這恰恰是血糖濃度降低的時候,於是會出現低血糖,表現出飢餓感、心悸、流汗等。因此,反覆發生低血糖者,應警惕是否患了糖尿病。

  3.面板病變 面板病變是潛伏著的糖尿病在體外唯一的明顯症狀,除糖尿病早期可同時存在面板病變外,也可能是糖尿病繼發或反覆發生各種感染性或非感染性面板病。主要表現為毛囊炎、癤、癰、癬症以及丘疹、水皰、脫屑、浸漬、糜爛等。約有30%----40%的患者會發生周身面板瘙癢,同時伴有面板乾燥、色素沉著、脂溢性皮炎等。

  4.難於控制的肺結核 糖尿病人併發肺結核比正常人多3~5倍,這是由於糖尿病人的抵抗力差,高糖環境更有利於結核茵的生長繁殖,藥物治療效果也不顯著,症狀難以控制。尤其是中老年人患結核久治不愈,更應考慮併發糖尿病的可能。

  5.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 早期表現為對稱性遠端感覺障礙,下肢比上肢重,雙下肢發麻,伴有刺痛或燒灼感、蚊行感;有的手足疼痛,夜間加重,甚至蓋棉被,接觸衣服也會引起疼痛:手足面板色素變深,指甲變厚;因顱神經發生病變而出現眼球運動障礙,眼後或眼球上方疼痛,面神經麻痺或神經性耳聾。

  糖尿病的晚期症狀

  糖尿病的晚期症狀主要有:失水、營養不良、繼發感染及心血管、神經、腎臟、眼部等併發症而出現各種體徵。肝臟可腫大。

  此外,昏睡是糖尿病的晚期症狀中較為嚴重的症狀,但是昏睡不能代表患者已經進入了糖尿病晚期。有的患者在初期就有昏睡症狀,尤其是年輕人最多。引起昏睡時,會作嘔,嘔吐,感到腹痛等消化器官的症狀,所以容易被誤認為急性闌尾炎。

  以初期症狀來說,飯後約三到五個小時會出現低血糖症狀,有嚴重空腹,四肢無力,思考力降低,冒汗,有異常感,手指顫抖。有時飯後血糖值會升高,一段時間後又會異常降低,然後發生上述症。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糖尿病治療之一、人體免疫治療

  "糖尿病"是一種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積過多的疾病。國外給它的別名叫"沉默的殺手"***Silent Killer***,特別是"成人型糖尿病",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染患率特別高,在日本,四十歲以上的人口中佔10%,即十人當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糖尿病",將減少壽命十年之多,且可能發生的併發症遍及全身。

  所謂"糖尿病"併發症, 在這些併發症中,出現率最高的是視網膜症、腎病和神經障礙,被稱為"糖尿病"的"三大併發症"。這三大併發症在"糖尿病"患生後二十年以內,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一定會得患這些疾病。動脈硬化也包括在裡面,這是因為血液中過剩的葡萄糖逐漸腐蝕全身器官及其組織的惡果。

  一旦患上"糖尿病",人體的麻煩隨其而至,因為免疫功能減弱,容易感染由感冒、肺炎、肺結核所引起的各種感染疾病,而且不易治癒。並可以選擇性地破壞細胞,吞噬細胞。抗癌細胞的防禦機能將會大大減弱,至使癌細胞活躍、聚集,導致引發癌病患。

  引起併發症範圍如此廣泛的疾病,除了"糖尿病"之外幾乎很少見。因為併發症的關係,故有人說一旦得了"糖尿病",壽命至少減去十年。

  至於使用"幾丁聚糖"改善了"糖尿病"的案例一一呈現,給許多患者帶來了健康的希望。"幾丁聚糖"在這些"糖尿病"患者應用過程中表現出了至關重要的兩個目標:

  一、 血糖值下降。

  二、 改善引起的併發症、並配合逐漸治癒。

  "幾丁聚糖"幫助"糖尿病"患者達到上述兩個目標,是由以下三個方面的途徑完成的:

  ***一*** 通過神經系統的刺激達到組織氧的釋放。這種多糖體在大量地服用過程中被人體吸收以後,首先通過腸粘膜靜脈到達肝臟門靜脈系統,強烈地刺激肝臟的迷走神經,依靠完整的神經傳導路,通過飢餓中樞,然後再下達,最終使全身副交感神經發生興奮。 副交感神經興奮是什麼狀態?人們在飢餓的情況下突然渾身發熱,兩手發抖。這種狀態,在病理上就是組織氧在釋放的表現,處於一種應急狀態,來應急體內食物不足,一種給氧活動。對於"糖尿病"人而言,刺激迷走神經,全身副交感神經興奮,組織氧的釋放,帶來這麼兩點好處:

  ***1*** 由於"糖尿病"人代謝方式出了問題,正常人是分解,把葡萄糖分解成碳水化合物,是有氧分解,來供給人體所需的能量,維持我們的生命活動。而"糖尿病"人則經常處於無氧酶解狀態。因此,幫助"糖尿病"患者在代謝過程中給氧十分重要。改善"糖尿病"人代謝方式,使其向有氧分解轉換。組織氧,尤其是肌細胞的氧,促使氧釋放,因為肌細胞含氧量較高。

  ***2*** 糖尿病人在無氧酵解過程中產生三類物質,一是乳酸,二是酮類,三是自由基,而造成"糖尿病"人酮症酸中毒。在給氧的情況下,讓有機酸在形成的過程中獲氧,使它過多地向碳酸去轉換,形成碳酸以後,就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水被細胞利用,二氧化碳隨著靜脈進入肺迴圈。它的代謝很簡單,儘量使這兩種物質***乳酸和酮類***產生的量減少,這是組織氧釋放的作用。

  ***二*** 糾正酸中毒。這種酸中毒不是醫學上一般酸中毒的概念,日本專家在研究幾丁聚糖對於"糖尿病"的過程中發現了胰島的環境問題,胰島在正常生理環境下,其酸鹼度***P H值***應在弱鹼***7.35-7.45***狀態下,胰島才處於正常功能,而"糖尿病"人的發病原因就是胰島分泌絕對不足或相對不足造成糖代謝的功能下降。

  如何糾正酸中毒呢?吃些鹼性東西,把酸進行中和?不行。向血液中打一些鹼性物質也不行。因為血液的P H值受血紅素的調控,血液中有很多化學上的緩衝對,在人體的內環境,細胞外液進行的酸鹼度的改變極其困難。目前為止,唯有"幾丁聚糖"這種多糖體以遊離狀態存在,其官能團在沒有使用情況下,仍具有活性,進入胰島周圍產生作用,這種"幾丁聚糖"之物質具有兩個電荷,它可能發生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是和有機酸直接結合,更多的是讓體液中的水分子發生改變,使它奪去一個正電荷,氫氧根離子濃度明顯加強,成鹼性改變。因為它要溶解於酸,要奪去一個氫離子***R-NH2+H++OH***,則用這種方法使胰島周圍的環境改善,恢復到弱鹼狀態,從而增強了胰島功能,分泌的胰島素就多了,糖代謝就改善了。

  ***三*** 對受傷的β細胞進行修復。當然不可能全部修復,只是對一般的"糖尿病"人,細胞還沒過多地減少,細胞處於水腫狀態下,若細胞全部都死亡了,成了全胰島依賴型了,就極其困難了。[8]

  糖尿病治療之二、合理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

  飲食中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調整。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又要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國糖尿病協會***ADA***主張:糖尿病病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5%~60%;蛋白質攝入量不應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8~1.2g為宜。發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婦、乳母或特殊職業者及其它合併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攝入總量不能超過總熱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體重0.6~1g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過高或有動脈硬化者,脂肪攝入量應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糖尿病治療之三、飲食計算及熱量計算 供給機體熱能的營養素有3種: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克可供熱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熱能9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據其勞動強度將每人每天需要的總熱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佔69%、蛋白質佔15%、脂肪佔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種成分供給的熱能,再按每克脂肪產熱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每克產熱4千卡換算出供給該病人不同營養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熱量分佈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熱量分佈為早餐17,其餘三餐各27。例如:一個體重60kg的中等體力勞動者,正常體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體重40kcal的熱量計算,一天總熱量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熱量來自蛋白質,600kcal來自脂肪。提供這些熱量需供給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質,66g脂肪。 我們強調通過飲食控制熱量的方法,並不是要求糖尿病患者每天一定要機械地去計算,而應在掌握這一計算方法後,每隔一段時間或體重有較大幅度改變時計算一下,制訂出下一階段飲食方案,而少食甜食,油膩的食品,飲食選擇既有原則但又要力求多樣。[9]

  糖尿病治療之四、細胞強化啟用技術

  1997年3月,中國政府採納科學家的建議,決定製定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開展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重點基礎研究,稱為“973計劃”。糖尿病,也因其高發病率及疾病危害的嚴重性,被國家973計劃正式立項研究。

  十年前,美國的醫學家就提出,β細胞正常分泌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如果能將大量完全分化的成年細胞以受控方式轉變成能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的話,糖尿病治療的前景將會改變。如今,這項醫學技術終於真正的得以實現。

  在國家科技部的領導下,北京醫博國際醫學研究院率全國十餘個課題研究組,從基因、蛋白質、遺傳、免疫等醫學領域部署研究,經過15年的不懈探索,23000餘例糖尿病患者臨床驗證,終於成功研究出世界首例攻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尖端β細胞重組啟用技術,被國家科技部、衛生部聯合命名為“973生物β細胞強化啟用技術” 。

  最新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這樣評價:“973生物β細胞強化啟用技術”是目前唯一一種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無需再依賴胰島素或其他任何藥物維持生命的治療方法。

  FDA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中心主任斯蒂芬評論說:“對成千上萬為難以控制血糖而煩惱的糖尿病患者來說,‘973生物β細胞強化啟用技術’無疑是戰勝糖尿病的一個重要科技成果。”

  澳洲CyGenics臍帶血庫首席科學家馬克柯克蘭表示:“糖尿病患一生會面對許多併發症,‘973生物β細胞強化啟用技術’在糖尿病以及併發症的治療上都有著非常巨大的潛能。”

  “973生物β細胞強化啟用技術”問世以來,得到了美、德、英、加、日等15個國家47個醫療機構的重視和關注,目前,已有來自國際近百家三甲級醫院的專家前來該院進行學術交流。很多專家都稱讚該項技術的推廣運用必將推動醫學發展程序,成為徹底根治糖尿病的重要標誌!與此同時,在國家衛生部門指導下,北京醫博國際醫學研究院組建了我國大規模、高標準國際最新高階技術培養基地,這也讓該單位成為了國內現代高技術平臺的糖尿病檢測及國內最大的糖尿病治療基地,為廣大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有益於治療的方法的同時,也迅速擴大了基地在糖尿病研究領域的影響力。可以說,通過科研和臨床的有效結合,對於全國甚至全球糖尿病界的工作切實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糖尿病治療之五、物理療法

  可以藉助一些物理儀器進行物理治療如***健康管理器***。具體方法如下

  1***對著胰腺,左前肋下與腰相對應各放置一個貼上片

  2***選穴配對方案:肺俞——肺俞、脾俞——胃俞、腎俞——腎俞、足三裡——三陰交

  3***可以用郭氏整體自然療法在後背刮痧走罐,疏通督脈,夾脊穴,膀胱經。有很好的降糖效果。[11]

  糖尿病治療之六、治療食品

  1.海小蚌取肉,搗爛燉熟,每日數次溫服。

  2.大田螺20個,養於清水盆中,漂去泥沙,取出田螺肉加黃酒半小杯,拌和,再以清水燉熟,飲湯,每日1次。

  3.灰兜巴 ***又名閉口袋***是一種山蜘蛛寄生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峨眉山老茶樹頭部生長出來的菌科植物。

  性味:平、淡

  主治:糖尿病

  適用於T型E型糖尿病,當血糖下降到正常值時,應健康飲食,堅持運動,使其控制血糖穩定,不需依賴藥物治療。

  4.豬胰1條,淡菜45--80克。先將淡菜***幹品***洗淨後用清水浸泡約20分鐘,然後放入煲湯,待煮開10分鐘後加入豬胰同煲。熟透後調味進服,亦可佐餐。

  本方為糖尿病人的輔助治療食品。

  5.菠菜梗100克,玉米鬚扣剋。水煎,去渣,取汁,代茶常服。

  6.木耳、扁豆各60克。將黑木耳,扁豆共研成細麵粉,每服9克,1日2--3次。[12]

  糖尿病治療之七、中藥治療糖尿病

  中醫學認為,肝主疏洩,關係人體氣機的升降與調暢,肝氣鬱滯則氣機升降輸布紊亂,肝失疏洩則血糖等精微物質不能隨清陽之氣輸佈於周身而鬱滯於血中,出現高血糖或精微物質的輸布紊亂,反見血糖升高,進一步導致血脂、蛋白等其它精微物質紊亂,引起其它合併症。治療以疏肝調氣為主,順肝條達之性以恢復其生理功能,肝氣條達,氣機調暢,精微得以輸布,糖被利用而血糖自然下降。

  單味中藥具有生津止渴,恢復患者的胰島功能及受體的親和力,使血糖被充分吸收利用的作用。

  仙鶴草:性味苦、澀、微溫。效用:收斂、止血、降血糖、止咳等。取仙鶴草50克,沸水衝於杯中,加蓋半小時,趁熱服用,此方對糖尿病合併腹瀉效果較好。

  地骨皮:性味甘、淡、寒。效用:清熱、涼血、瀉肝火。取地骨皮10克,開水置於杯中,稍候服用。此方對於糖尿病人的多汗效果較好。

  枸杞子:性味甘、平。效用:滋補肝腎。取枸杞子15克,開水衝於杯中,稍候服用。此方對於糖尿病病人的四肢無力、陽痿效用較好。

  糖尿病治療之八、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幹細胞移植治療法是一些醫院提出的新的治療方法,能夠在治療效果上有很多優勢,因為它是進而治療疾病。要想了解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原理,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幹細胞,幹細胞的特性是什麼?

  幹細胞是一群功能上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能產生分化細胞能力的細胞。在適合的環境下可以大量產生與自身相同的子代細胞,並且幹細胞也是動物體內終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細胞,還有分化成體內各系統所需要的各類細胞的能力,所以也被形象的喻為“什麼都能幹的細胞”。

  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原理就是因為這兩方面的特性所決定的。利用幹細胞的自我複製和分化潛能來修復受損的細胞,恢復受損臟器、組織功能。幹細胞植入體內後,通過幹細胞的自動歸巢作用,幹細胞會自動轉移到腎臟病灶,分化生成所需的各類細胞,從而達到修復腎臟固有細胞,恢復腎功能,阻斷和逆轉腎臟纖維化程序。

  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的原理:

  幹細胞糖尿病治療法主要是恢復腎臟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恢復腎臟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功能,能夠讓患者的機體機制有很大改善。

  幹細胞一方面可以新生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髒層細胞以及恢復腎小球基膜,恢復腎小球的濾過膜,改善腎小球的濾過功能,提高腎小球的濾過率,對由於腎小球病變所造成的尿液改變、高血壓、水腫等症狀都會有明顯的改善;另一方面,幹細胞還可以分化產生免疫平衡細胞,如:Ts細胞、Th細胞等,平衡免疫反應,消除造成腎小管損傷的各種因素,避免對腎小球的持續損傷,防止其向腎衰方向發展。幹細胞移植對各種腎小球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新生腎小管上皮細胞和腎間質細胞,恢復腎臟的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通過移植幹細胞,隨血液迴圈進入腎臟後,可以新生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和腎間質細胞,對由於細菌、病毒感染和慢性炎症等原因造成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和腎間質細胞的損傷進行修復,並且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對抗各種致病因素,防止其向腎衰方向發展,對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新生神經細胞、內分泌細胞,恢復腎臟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

  幹細胞對於腎臟疾病的治療是從細胞水平上通過新生各種腎臟實質細胞,來恢復腎臟的各種生理功能。幹細胞移植對於慢性腎衰、尿毒症等腎臟功能細胞嚴重受損性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相比較腎臟移植,幹細胞移植無需配型、無需手術且有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