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跟肝有關係嗎

  我們都知道,黑眼圈***俗稱熊貓眼***與睡眠不足有很大關係。但養生專家提醒,千萬不要小看黑眼圈的產生,別以為這只是睡眠不足,熬夜或腎虛問題,它與人的其他疾病也有直接的聯絡。下面就來看黑眼圈與肝臟的關係吧。

  黑眼圈與肝臟

  面部、眼眶周圍都有色素沉著。黑眼圈是一些慢性疾病的外在表現,如慢性肝病,尤其是肝功能長期不正常,肝腫大者,黑眼圈往往長期存在。大約有20%的肝病患者在暴漏部位,如面部、眼眶周圍有色素沉著,呈現出“黑眼圈”。

  應對方法:慢性肝病以靜養和食療為主。要減輕肝臟負擔,同時給予充分的營養,一修復被損害的肝細胞,恢復肝功能;攝入豐富的蛋白質,以保證肝細胞修復和再生的需要。多食用乳、蛋和肉類為好;為了滿足肝細胞內糖原的含量及其代謝的需要,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應充足供給;同時應堅持低脂飲食,這樣不但可以減輕肝臟的負擔,還有利於恢復健康。

  黑眼圈的出現原因

  一、過度疲勞。

  許多人喜歡經常熬夜,致使睡眠和休息不足,眼睛也無法得到放鬆,長期處於緊張收縮狀態,眼部血流就會增加,眼睛周圍的皮下組織血管充盈,久而久之,眼圈會出現淤血,外在表現為黑眼圈。而且過了子時即晚上11點至凌晨1點還沒有睡覺的話,會影響肝氣的疏洩,肝氣疏洩不利,導致肝氣鬱結,氣滯則血瘀,出現臉色晦暗,眼周發黑,肝鬱同時也會導致脾虛,形成黑眼圈。

  二、長期化妝。

  一個精緻的妝容不僅能更好地修飾臉型讓五官更突出,同時還能隱藏年齡的祕密。所以,大部分的女性都喜歡化妝,尤其是眼妝更是必畫不可。而眼睛周圍的面板是最嬌嫩、最脆弱的,長期化妝,尤其是煙燻妝,妝容未卸乾淨,化妝品的細小顆粒在眼部面板殘留堆積,造成色素沉澱,從而產生黑眼圈。所以經常化妝的女性一定要徹底地清潔面板。

  三、某些疾病引起。

  一些疾病像慢性肝炎、慢性胃腸炎、慢性氣管炎、貧血、腎炎、腎結石等都會引起眼部肌膚淤血,使眼周變黑。部分大病初癒、無病體虛或更年期的人也容易出現黑眼圈。

  四、肝腎陰虛。肝開竅於目,肝陰、肝血不足,眼睛就無法得到滋養,出現血瘀,形成黑眼圈,一般而言,這種因素形成的黑眼圈顏色多偏烏青。中醫上還有著肝腎同源的說法,腎精也要靠肝血的充養,精與血互相資生,肝陰不足,腎陰也就虧損。而腎之本色為黑色,腎陰虧虛,精氣不能上滲與雙目,使腎之本色外露,因此眼圈發黑,大部分人還伴有耳鳴眼花、腰膝痠軟等症。

  黑眼圈的種類

  先天型黑眼圈

  大多源自於自身的先天遺傳以及體質影響,部分的人眼周附近的色素沉澱情況就是比一般人更為明顯。這些色素沉澱的黑眼圈通常呈現茶色,也叫作色素沉澱型黑眼圈。

  後天型黑眼圈

  血管型黑眼圈:最常見於東方女性,因血液迴圈不順暢而使眼周肌膚泛青,常見於太瘦或是因年齡增加,而使面板保水度下降,使得血管顏色明顯可見。

  過敏型黑眼圈:有過敏困擾的人通常都會有,因鼻竇長時間堵塞,使得眼周附近血液迴圈不流暢,導致眼周有暗沉。

  淤血型黑眼圈:是睡眠不足以及累積過度的疲憊所引起的。眼瞼部分因長時間處於緊繃收縮之狀態,使得該部分血液流動量增加,眼圈周圍淤血,所以出現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