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是怎麼形成的

  舍利是梵語śarīra的音譯,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不過呢?以下就是小編做的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舍利子是什麼?

  我們常在武俠片中聽到舍利子,據說舍利子是得道高僧圓寂之後的產物,擁有舍利子便可以起死回生,武功大增。現實中的確有舍利子的存在,可是舍利子真的如同傳說中的那般神奇嗎?舍利是梵語arīra的音譯,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在佛教中,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在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

  舍利和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依據緣起性空的義理,佛教認為,舍利子只是物質元素並無靈異成分,佛教徒尊敬佛的舍利和佛弟子的舍利,主要是由於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智慧。佛經上說,舍利子是通過“六波羅蜜”和“戒定慧”等功德所薰修的,是難得可貴而受到尊重的。近代印光大師也說,舍利子是修行人由於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和丹家所說的精氣神沒有關係。

  據有關佛教文獻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去世火化後,在其骨灰中發現了許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堅硬如鋼的圓形硬物,這就是佛門至寶舍利子。只有佛門高僧去世火化後才有舍利子,因而人們認為這正是佛門高僧長期苦心修煉的結果。

  舍利子分為幾種?

  1、生身舍利:也稱真身舍利,即佛陀火化後的遺骨,其又分3種:***1***骨舍利,白色。***2***發舍利,黑色。***3***肉舍利,紅色。

  2、法身舍利:是指佛教大小乘一切經典。

  3、全身舍利:最初指多寶佛之舍利。

  4、碎身舍利:最初指釋迦牟尼佛舍利,釋迦牟尼佛入滅時因火化而使屍骨碎裂,故曰碎身舍利。

  5、影骨舍利:指用其它材料仿製或代用的舍利,佛教認為影骨舍利與真身舍利具有同等的加持和功德。

  6、佛弟子的舍利。

  7、高僧活佛的舍利。

  舍利的流傳歷史:

  佛陀入滅

  荼毗水葬土葬

  根據現存佛舍利和佛典記載,可以得知佛舍利大致有二種:一種是未燒盡的遺骨殘片,如四顆牙***現僅存兩顆***、一截手指骨、兩根鎖骨、部分頭骨及幾根頭髮等;另外一種,是《釋氏要覽》中所記述的如五色珠般光瑩堅固的珠狀舍利子。

  八國爭分舍利

  《長阿含經》載,佛入滅後,當時的八國至佛陀的火葬地拘屍那城爭奪佛舍利。起初,當地的末羅人不肯分給,八國派兵並且企圖以武力搶奪。後來徒盧那從中調解,建議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戰爭,此議被八國所接受。各國分到舍利之後,都帶回國修建寶塔安奉。徒盧那將原來裝過舍利的空瓶也帶了回去,也建了一座寶塔安置供奉。遲到的孔雀王未能得到舍利,只好將佛毗荼之後所遺留的灰炭帶回建塔供養。

  因此佛舍利被分葬在十處:摩揭陀國***阿闔世王***,毗舍離國***戾車毗族***,迦毗羅國***釋迦族***,阿勒伽波***跋離族***,羅摩邑***拘利耶族***,毗塔底波邑***婆羅門***,波婆邑***末羅族***,拘屍那羅市***末羅族***,蓽芭莉邑***孔雀族***,香姓婆羅門***徒盧那***。《佛所行贊》對此說道:“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閻浮提,始起於十塔”。

  阿育王造塔

  孔雀王朝

  掘塔:阿育王下令發掘八王所建的舍利塔,並在各地重建新塔安奉。《佛國記》等載,有二座塔結構牢固,阿育王未能開掘,傳說因地下有龍王保護。現考古證實,阿育王未發掘的是藍莫塔***位於今印度中部巴斯提縣***,法顯、玄奘都曾在印度禮拜過此塔。當時藍莫國使者未能得到舍利,只得帶著灰炭回國。

  傳教造塔:阿育王派遣僧團到各地傳教,涉足之處竟拓展到中亞和西亞,最遠到達埃及和希臘。僧團為取得當地人的崇信,便展示佛舍利並建塔供養。對此,《佛祖統紀》神奇的說,阿育王遣使鬼神,一夜之間在各國造了八萬四千塔。

  制多崇拜

  阿育王派遣到印度南部案達羅國傳教的僧人大天,成立了制多部,專門以佛舍利為崇拜物件。制多也稱支提,樣式類似塔。有舍利的叫塔,無舍利的叫制多。制多部活動中心在印度東南部的馱那磔迦。這裡的佛塔通常被稱“阿摩羅縛提塔”,塔身刻“大制多”銘文,一直儲存到公元1895年。

  制多有積聚義,意思是佛陀的福德積聚於此,故崇拜制多就是崇拜佛陀。制多一般刻有佛經“法舍利”。從這個角度說,制多崇拜也可看作佛舍利崇拜。大概傳教需要大量舍利,而大天所帶不多,所以想出這個辦法,這也契合佛遺言“以法為師”。

  制多崇拜影響較為久長。玄奘記述了一位名叫勝軍的僧人用香泥造塔供養。後來,中國古代寺院建塔,若無佛舍利,則通常將經卷裝入塔中,或在塔身刻寫佛經。這一做法可算作印度制多崇拜的遺緒。

  迦膩色迦王造塔

  隨著大乘佛教的興起與成熟,佛舍利崇拜也向廣度與深度發展。處於小乘向大乘過渡時期的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又一次大規模建塔供養佛舍利。他在乾羅城所建的雀離塔,非常高大奢華,壯麗無比。貴霜王朝修建的佛塔壯麗巨集偉,最引人注目。留存至今的桑奇大塔始建於阿育王時期。公元一世紀,貴霜王朝以原塔基為核心將其擴大兩倍,又於塔身周圍增設欄杆、石門並飾以雕刻精美的菩提樹、佛足等圖案。此塔為覆缽式,內藏佛骨,頂立傘蓋,塔身周圍浮雕華麗優美。由此可見,貴霜王朝建塔供養佛舍利之規模遠遠超過了阿育王時代。

 

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