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怎麼引起的

  腳後跟疼又稱為足跟痛,是由於急性或慢性損傷所引起的足跟著力部分以團體為主要要表現的疾病。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腳後跟疼的原因,供大家參考。

  腳後跟疼的原因

  腳後跟疼看起來不是什麼嚴重的事兒,但其背後卻蘊藏著“殺機”。那麼究竟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中醫在此為您解答:

  大多情況下腳後跟疼與韌帶發炎相關,鞋子不合適,鞋底過硬、過軟或太薄等都會引起腳後跟疼的問題,同時胖人也容易出現腳後跟疼的症狀。除此之外,腳後跟疼還可能與以下幾種情況相關:

  更年期訊號

  據介紹,女性進入更年期後,由於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對鈣質的吸收能力隨之銳減,容易出現各種缺鈣症狀,比如腳跟疼、骨質疏鬆等。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如果出現缺鈣表現,即便再怎麼補鈣,也很難被吸收,因此要保護骨骼,只有提早開始預防。例如養成喝牛奶、豆漿的好習慣,多攝入豆製品,注意鍛鍊身體。

  上班族女性每隔一小時站起來活動活動,即便只有幾分鐘,只要能把它當作常規化的動作,也會對全身骨骼起到保護和強健作用。

  男性腎虛訊號

  腎是主宰人體生長、發育、生理及維持體液代謝平衡的重要器官,它與人體的生殖、生長、發育、衰老有密切關係。中醫學有“腎為先天之本”、“十二經之根”之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腎臟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老。

  因人體素質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症狀:有的人腳後跟疼,有的人牙齒鬆動、容易脫落,有的人性慾減退、小便困難或淋漓不盡,陽萎、早洩,夜尿增多,有的人入睡困難、失眠多夢,有的人毛髮脫落、枯槁發白、耳鳴、耳聾、視力昏花、頭暈目眩。

  但是,尤為腳後疼的症狀更多、更普遍,老年人佔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此症,忙了一天到晚上時疼痛加重。因此當你感覺腳後跟疼的時候,就要注意有可能是腎虛的訊號。

  中醫解析腳後跟疼

  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病,以足跟腫脹、麻木疼痛、區域性壓痛、行走困難為特徵。足跟痛又稱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質增生。在中醫學屬於“骨痺”範疇,發病原因多與老年腎虧勞損,外傷和感受寒溼有關。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選擇眾多祛風除溼、溫經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痛的中藥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損傷面板、無毒副反應。

  傳統中醫對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醫學家巢元方稱足跟痛為“腳根頹”,書雲:“腳根頹者腳跟忽痛,不得著也,世俗呼為腳根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醫學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稱之為“足跟痛”,必須使用桂附膏。

  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

  中藥治療跟骨痛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清代著名醫學家徐靈胎說:“今所用之膏藥,古人謂之薄貼。....治裡者,或驅風寒,或和氣血,或消痰痞,或壯筋骨,其方甚靈,藥亦隨病加減,其膏宜重厚久貼。”

  一、氣滯血瘀型

  各種原因導致區域性血行緩慢、瘀血阻滯,脈絡被阻,則氣血執行不暢而痛,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二、肝腎虧虛型

  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體,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則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痠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三、寒凝血瘀型

  氣血執行緩慢,復感寒邪,寒主凝滯、主收引,致使經絡被阻、氣血凝滯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熱怕涼。

  可以打封閉針,效果快,相對費用便宜。先在疼痛點注射一針,看疼痛情況可以半個月以後加強一針。但封閉針不能保證徹底解決。

  年輕女性慎用,是激素類藥,會導致2-3個週期月經不調,半年內最好不要懷孕。

  “封閉針是將藥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並有緩解區域性肌肉緊張的作用。時間長的可管數年以上,短的數週,視病情輕重,時間長短不定。這是一種對症治療措施,對消除區域性的疼痛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三個中醫治療腳跟疼痛的方法

  一、按摩穴位強腎止痛

  穴位按摩是簡單有效的健身方法,在古代養生過程中,有幾個大穴是公認的增強腎氣的穴位,一個是足底的湧泉穴,一個是足內踝處的太溪穴,一個是肚臍下三寸的關元穴,另外還有足三裡和三陰交這兩個穴位,堅持每天每個穴位按摩三分鐘,能夠有效的增強元氣,緩解足跟疼痛,腎氣足了,身體也會變得更加健康。

  二、艾草泡腳活血通絡

  腎為先天之本,腎氣是人體氣血執行的動力所在,老年人腎氣虛弱,氣血執行不暢,足跟這種末梢部位難以得到能量供應,所以變得瘀滯不通。俗話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使用艾草泡腳,能夠疏通足部的經絡,促進氣血執行,也就能消除足跟部的疼痛。

  艾葉在藥店都有出售,很便宜,每天晚上抓一大把放入盆中用沸水沖泡,然後加入適量冷水調節水溫,將腳泡入其中半小時,堅持一週,足跟疼痛就會大為緩解,長期堅持會根除疼痛症狀。

  三、足跟鍛鍊消除疼痛

  經常活動足跟,是緩解和消除足跟疼痛很有效的辦法。在家中,可以一手扶牆面支撐身體,用雙腳跟著地,前腳掌抬起,隨著膝蓋的彎曲而對足跟施加壓力,邊活動邊注意更換足跟與地面的接觸點,以使足跟部都能受到鍛鍊,這樣做個一兩次,足跟疼痛的症狀就會立刻緩解,時間長了,足跟處的氣血暢通了,症狀就會得到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