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病,以足跟腫脹、麻木疼痛、區域性壓痛、行走困難為特徵。足跟痛又稱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質增生。在中醫學屬於“骨痺”範疇,發病原因多與腎虧勞損,外傷和感受寒溼有關。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選擇眾多祛風除溼、溫經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痛的中藥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損傷面板、無毒副反應。

  病因病機

  一、氣滯血瘀型:各種原因導致區域性血行緩慢、瘀血阻滯,脈絡被阻,則氣血執行不暢而痛,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二、肝腎虧虛型: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體,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則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痠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三、寒凝血瘀型:氣血執行緩慢,復感寒邪,寒主凝滯、主收引,致使經絡被阻、氣血凝滯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熱怕涼。

  產後足跟痛

  產婦在月子裡,氣血兩虛,很容易受涼寒之氣。特別是足部,包括足後跟,一旦受涼,在以後的日子裡就會出現疼痛。

  產後足跟痛是虛症,不是外傷,也不屬於骨刺所致。這種產後病,以腎虛為主,產後穿高跟鞋,經常赤腳穿拖鞋、涼鞋,常常是重要的誘因。

  腎為元氣之本,腎主生殖、主骨。根據經絡迴圈路線,足跟屬腎經迴圈的範圍。產後本身腎氣虛弱,衝任受損,百脈空虛,氣血兩虧,如果再經常赤腳使足跟外露,或經常穿硬底、彎曲度高的高跟鞋,使產後本已虛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氣血失於溫養而不流暢,就很容易導致足跟痛。如果不及時調治,日久不愈,便會落下“病根”。 

  家居保養

  1.產後一定要注意足部保暖,穿襪子,穿護腳趾、足後跟的鞋子。產後三個月內不要穿高跟鞋和硬底鞋,穿涼鞋、拖鞋時最好穿上襪子。

  2、足跟痛消除法:雙手扣腦後站立,然後蹲下,立刻再起來,如此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進行。

  3、點穴按摩法治雙足跟涼痛:用一手拇指尖盡力捏壓另一手內掌紋盡處掌根部位***稍偏拇指側***,施術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託,在患者能接受的情況儘量用力。捏壓3分鐘後,變為一鬆一壓,有規律、有節奏地點穴36次為1遍,緩解後再繼續捏壓5分鐘。此法:右足跟痛,點壓左手;左足跟痛,點壓右手。雙足跟痛,可先後點壓雙手穴位。

  4、對疼痛部位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