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便血的原因和建議有哪些

  很多家長都有遇到過寶寶便血這樣的症狀,往往這樣的症狀發生在大人的身上一般都是有很嚴重的疾病才能導致的,但是如果寶寶遇到這樣的情況,原因就有很多種了,但是很多缺少經驗的媽媽遇到這樣的事情總是特別的害怕。那麼,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寶寶便血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寶寶便血的原因

  1、媽媽乳頭破潰出血:母乳餵養期間,特別是初期,媽媽的乳頭很容易破潰,如果寶寶吞嚥了媽媽乳頭破潰處的血液,大便就會帶有少許粉色或紅色物質,大便檢測查不到紅細胞,卻能查出潛血。這種情況孩子通常進食正常,生長正常,媽媽不必緊張。

  2、服用了補鐵***鐵食品***製劑:如果寶寶服用了含鐵的多種維生素製劑或補鐵的藥物,其中的鐵不可能全部被吸收,會有少量經腸道排出。這時大便中可能含有黑褐色點狀物,大便潛血會呈現陽性。這種情況與寶寶腸道發育或疾病無關,只要寶寶生長正常,就不必擔憂。

  3、小腸黏膜受損:如果小腸黏膜受到損傷,大便也會帶有紅色物質,大便檢測潛血呈陽性。誤服藥物或異物會造成腸道黏膜受損,但對於小寶寶來說,這種可能性很小。大多數造成腸道損傷的原因是食物,其中最常見的是牛奶。

  腸道不能耐受某種食物,使小腸黏膜受到損傷,血液進入腸腔,由於這些血液在腸道存留一段時間才會隨大便排出,此間會被腸液破壞,因此大便檢測只能查到便潛血,並沒有紅細胞。但是,這種小腸損傷在不改變飲食的情況下會持續存在,造成寶寶生長髮育遲緩。

  4、消毒劑損傷腸道:一些化學物質,特別是消毒劑,也會對腸黏膜造成損傷。媽媽認為消毒能使孩子遠離病菌侵襲,但是寶寶無形中接觸消毒劑的機會也明顯增多,長久下來,慢性消毒劑食入成了損傷腸道的元凶。媽媽改用清水擦洗代替消毒紙巾,寶寶的大便不久就會恢復正常。

  5、肛裂:如果大便中可見鮮血,而且血液附著於大便表面,檢查提示有紅細胞,多半是由於肛裂所致。寶寶會伴有哭鬧、排便費勁,但大便不一定乾結。因為寶寶肛門括約肌發育不夠成熟,收縮和舒展調解不夠完善,經常出現排便過程造成的小裂口,導致大便帶有少量鮮血。這時在肛門處塗上少許含有抗生素的軟膏,很快就會好轉。

  寶寶便血的建議

  1、每天多喝白開水。喝水可以清潔腸管,促進腸蠕動;

  2、均衡飲食,增加膳食纖維。多吃蔬菜,吃蔬菜需要一定的量,不是挑兩根就算吃過了;

  3、多吃水果。一歲的寶寶吃整個水果,而不是喝水果汁。這樣既可以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也增加了水果中的纖維素,對促進排便有利;

  4、適當運動。運動促進全身代謝加快,也對腸蠕動有幫助;

  5、儘量不用開塞露或其他藥物促排便,容易形成依賴。如果兩三天不排便,可以考慮用一次開塞露排除宿便;

  6、如果有異常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