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檢查報告怎麼看

  病理報告大家都知道,去看病,醫生抽血檢查,出報告。你知道病理報告的看法是有哪些步驟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的資訊,供大家閱讀!

  教你看懂病理檢查報告

  一般情況下,病理醫生根據對病理診斷的把握程度而分為以下4種類型:

  ***1*** 直接診斷。當病理醫生對病理診斷有100%的把握時,可直接簽發診斷名稱,如甲狀腺乳頭狀癌,胃低分化腺癌等,這樣的報告可信度高,臨床醫生收到此類報告可以直接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 意向診斷。當病理醫生對疾病診斷基本明確,但又不能完全肯定時,會在診斷名稱前加“考慮……”、“傾向於……”、“符合……”“不除外……”或“……可能性大”等的詞語。這樣的報告,臨床醫生需要根據病理診斷,結合自己掌握的實際臨床情況,做出相應的診斷進行治療;或者再進一步檢查如“低分化癌,傾向於腺癌”,表明“低分化癌”是肯定的,但“腺癌”是意向性診斷,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

  ***3*** 描述性診斷。若送檢組織不能滿足對疾病或病變的診斷要求,如全為血凝塊或壞死等情況,只能按照所觀察到的形態進行描述。如“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多量以淋巴細胞為主的單核細胞浸潤”。患者或者臨床醫生對這樣的診斷報告經常感到困惑,但這並不是病理醫生水平差,而是由送檢標本的質量及其本身性質所決定的。病理醫生只是實話實說,對鏡下所見進行客觀描述。

  ***4*** 無法診斷。當送檢組織過小,或因牽拉、電燒灼、擠壓等,或沒有及時而正確的固定時,病變無法辨認,病理報告只能簡要說明不能診斷的原因,這種情況只能是“建議必要時再次活檢”。有些病理報告不是肯定性診斷,病理醫生對此也是如梗在喉,但由於取材侷限或病變複雜不得不發此類報告。

  不管是何種病理診斷報告,患者均應儘快找臨床醫生尋求下一步診治方案,對於病理診斷方面的疑問也可諮詢簽發報告的病理醫生或相關專家。有些患者上網查資料、甚至查專業病理書籍,想要自己搞明白病理診斷報告中的診斷術語,這樣做不但可能會對病理診斷報告有誤解,甚至有可能耽誤下一步治療。

  病理檢查報告主要寫法

  第一部分

  病理報告的第一部分是活檢組織的肉眼觀察。包括活檢組織的全貌、活檢部位、可疑 癌腫的形狀、邊緣是否清楚;還應敘述活檢組織的大小,如直徑或長度、重量***用公制單位表示,如釐米、克***。若習慣用標準計量單位,則2.5 釐米等於1英寸,454克約等於1磅。

  第二部分

  病理報告的第二部分是敘述鏡下觀察到的結果。包括病理科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現象,在分子水平上對活檢組織進行比較專業性描述。“非典型”是一個術語,表示細胞看上去就不正常。細胞不同程度異常表現為,非典型細胞的細胞核***nucleus***比正常細胞的核大,含 染色質***chromatin***較多。 病理科醫生還要觀察細胞 有絲分裂的速度,其顯示了細胞 增殖的迅速程度。“ 分化***Differentiation***”是又一個術語,描述細胞在某一組織內進行特殊分工,完成特定工作。細胞分化程度越低,細胞越不典型。在鏡下觀察時,應注意是否在活檢部位將所有的異常細胞全部取下。要確定這一點,病理科醫生只需在鏡下觀察活檢組織的邊緣。如果異常細胞的周圍有一圈正常細胞,則該活檢組織可描述為“邊緣清晰”;並可認為所有的異常細胞已經去除。如果活檢取下組織的邊緣還有異常細胞存在,則可描述為活檢組織“邊緣不清”。此時,病理科醫生可向主管醫生建議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比如對再次手術部位或需作其它什麼治療作出建議。

  第三部分

  一般說來,病理報告還應有最後部分,即診斷。在這一部分,病理科醫生應給出一個專業性的診斷,說明活檢結果是良性***benign***還是惡性***malignant***。若是良性,病理科醫生最好說明一下活檢結果對病人未來健康有無預示,即取活檢的腫瘤有無“惡變”的可能性。如果報告結果是惡性,病理科醫生應根據對切片的觀察,確定該 惡性腫瘤的嚴重程度。

  有時,病理科醫生會對主管醫生建議,應再作什麼樣的活檢,以及哪些檢查結果尚待完善,哪些特異性檢查可以作。所有這些都應包括在病理報告中。

  病理診斷報告補充、更改或遲發的管理制度

  1、病理報告發出後,如發現非原則性的問題***如診斷不全、或報告已發臨床醫生要求做的某些特殊檢查***,可以補充報告的形式進行修改。

  2、病理報告發出後,如發現原則性的問題則***如診斷錯誤、報告輸入有錯***需做出更改並立即通知臨床醫生。

  3、由於某些原因***包括深切片、補取材檢測、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脫鈣、疑難病例會診或傳染性標本延長固定時間等***延遲取材、製片,或是進行其他相關技術檢測,不能如期簽發病理學診斷報告書時,需以口頭或書面告知有關臨床醫師或患方,說明遲發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原因。

  4、每一份補充或更改的病理報告均遵循了病理報告補充或更改的制度與稽核批准流程,並需在病理檔案中有完整記錄。

  5、發出補充、更改或遲發病理診斷報告的醫師經過授權落實到人。

  6、病理報告單簽字與授權檔案符合率100%。

  7、有完整資料證實上述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病理診斷報告補充、更改或遲發的管理程式

  1、病理診斷報告補充程式:

  1***病理報告發出後,經自查或臨床醫生髮現問題,如發現非原則性的問題***如診斷不全、或報告已發臨床醫生要求做的某些特殊檢查***,首先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

  2***如因臨床醫生書寫、輸入錯誤或需做某些特殊檢查,需臨床醫生提供書面更改通知,病理醫生以補充報告的形式進行修改。

  3***如因病理醫生書寫、輸入錯誤或建議臨床醫生對該病人做某些特殊檢查,需與臨床醫生先做口頭溝通再以補充報告的形式進行修改。

  4***並對上述情況需在病理檔案中有完整記錄。

  2、病理診斷報告更改程式:

  1***病理報告發出後,如發現原則性的問題則***如診斷錯誤、報告輸入有錯***需做出更改,首先立即通知臨床醫生,說明錯發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原因。

  2***立即更改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發到臨床,並收回之前的錯誤報告。

  3***並對上述情況需在病理檔案中有完整記錄。

  3、病理診斷報告遲發程式:

  1***由於某些原因***包括深切片、補取材檢測、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脫鈣、疑難病例會診或傳染性標本延長固定時間等***延遲取材、製片,或是進行其他相關技術檢測,不能如期簽發病理學診斷報告書時,首先以口頭或書面告知有關臨床醫師或患方,說明遲發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原因。

  2***根據遲發原因及情況與病理科室相關人員討論並制定最快解決方案。

  3***與臨床醫師或患方溝通,雙方均認可該方案,達成一致照該方案進行。

  4***如臨床醫師或患方不同意該方案,則需重新擬定方案直到臨床醫師或患方同意,並照雙方認可的方案執行。

  5***並對上述情況需在病理檔案中有完整記錄。

  做病理檢查的方法

  脫落細胞學檢查

  常用的有陰道分泌物塗片檢查子宮頸癌,痰塗片檢查肺癌,胸、腹水離心後作塗片檢查胸腔或腹腔的原發或轉移癌和尿液離心後塗片檢查泌尿道腫瘤等。用胃加壓沖洗法採取胃內容物檢查胃癌,也使陽性診斷率有了顯著的提高。

  活體組織檢查

  即從患者身體的病變部位取出小塊組織***根據不同情況可採用鉗取、切除或穿刺吸取等方法***或手術切除標本製成病理切片,觀察細胞和組織的形態結構變化,以確定病變性質,作出病理診斷,稱為活體組織檢查***biopsy***,簡稱活體。這是診斷腫瘤常用的而且較為準確的方法。近年來由於各種內窺鏡***如纖維胃鏡、纖維結腸鏡、纖維支氣管鏡等***和影像診斷技術的不斷改進,不但可以直接觀察某些內腫瘤的外觀形態,還可在其指引下準確地取材,進一步提高了早期診斷的陽性率。

  免疫組織化學檢查

  免疫組化是最近10多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它已被廣泛運用腫瘤研究和診斷,其原理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反應來檢測組織中的未知抗原或者抗體,主要是腫瘤相關抗原***腫瘤分化抗原和腫瘤胚胎抗原***,藉以判斷腫瘤的來源和分化程度,協助腫瘤的病理診斷和鑑別診斷。目前能用於腫瘤輔助診斷和鑑別診斷的抗體已不勝列舉。由於經驗的積累,過去認為在診斷某些腫瘤上具有特異性的抗體也不是那樣特異了。因此在判斷結果時必須緊密地結合形態學和臨床改變。

  電子顯微鏡檢查

  電子顯微鏡檢查迄今尚未發現可據以診斷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特異性的超微結構改變。因此要鑑別是否為腫瘤和腫瘤的良惡性仍主要靠光鏡觀察。但電鏡在確定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鑑別腫瘤的型別和組織發生上可起重要作用。例如鑑別分化差的癌及肉瘤;區分各種惡性小圓細胞腫瘤,如神經母細胞瘤、Ewing肉瘤、胚胎性橫紋肌肉瘤、惡性淋巴瘤及未分化小細胞癌。

  流式細胞術

  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定量分析細胞的新技術,目前已廣泛用於腫瘤研究,特別是應用於瘤細胞DNA含量的檢測。

  影象分析技術

  病理形態學的觀察基本上是定性的,缺乏精確而更為客觀的定量標準。影象分析技術***image analysis***的出現彌補了這個缺點。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形態定量技術已從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發展。在腫瘤病理方面影象分析主要應用於核形態引數的測定***區別癌前病變和癌;區別腫瘤的良惡性;腫瘤的組織病理分級及判斷預後等***,DNA倍體的測定,顯色反應***如免疫組織化學***的定量等方面。

  分子生物學技術

  十餘年來分子生物學腫瘤研究領域引起了一場革命。重組DNA技術、核酸分子雜交技術、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測序等新技術在腫瘤的基因分析和基因診斷上已經開始應用。例如對惡性淋巴瘤,利用Southern印跡雜交技術和PCR方法,可以對樣本淋巴組織中是否存在單克隆性的增生做出判斷,從而協助形態學診斷。這些技術還被用於腫瘤的病因和發病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