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流失的原因

  兒科醫生流失是件大事,是什麼?兒科醫生流失的根本性解決辦法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關於當前兒科醫師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說,直接的影響因素就是兒科醫師收入低、業務忙、風險高。但根本原因在於制度層面的問題。

  長期以來,國家對醫療行業投入不足,醫療行業實行“以藥養醫”、“以藥補醫”的政策。醫院要生存就得多賣藥,醫院管理者就想方設法促使醫師賣藥,賣藥的業績與醫務人員收入掛鉤。在這樣的背景下,兒科的短板就顯露出來了:兒科患者多為自費,藥品消耗有限,治療花費不多,賣藥“業績”不好,收入待遇不高。在很多醫院,兒科都是賠錢的科室,如果不是醫院評審的硬性要求,許多綜合性醫院基本上都想關掉兒科。在醫院評審的壓力之下,兒科不能撤,但是沒有哪家醫院希望它做大,越大越賠錢。逐漸地,兒科在萎縮,兒科醫師在分流……

  另一方面,兒科患者屬於“啞巴”病人,無論是發病,還是診療過程中的病情變化,患者都不會主動訴說。對兒科患者的診治,需要醫務人員細心觀察,但有些病症沒有任何可觀察的端倪,難免出現漏診、誤診;兒科患者小胳膊小腿小血管,手藝再高的護士也難以“一針見血”。於是憤怒的家長對醫務人員拳腳相加。更為糟糕的是,出現誤診、漏診之後發生索賠訴訟,在醫療過錯“結果論”的思維影響之下,醫院往往會以賠償而收場。

  兒科醫生流失的根本性解決辦法

  ***一***醫師收入與診療收費脫鉤

  取消診療收費與醫生的勞務成果掛鉤的政策,醫院放棄其逐利動機,讓醫療服務迴歸診療服務的屬性。具體說,一是國家加大醫療投入,讓醫療機構按照規劃平穩發展,醫務人員的收入不因專業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距。二是適當提高醫療收費。當前我國的醫療收費水平總體上是比較低的,適當提高收費,加大醫保支付,可以有效調整醫保的作用和醫務人員收入,緩解看病難的問題。

  ***二***我國目前臨床學科分類不甚合理

  我國醫療執業資格分類和分專業的情況不太合理,不適合當前中國國情。中醫是否能夠開西藥、做手術;西醫是否能夠開中藥?外科醫師是否可以給患者開一般的內科疾病治療用藥,內科醫師是否可以給患者做清創縫合?內科醫師、外科醫師是否可以從事院前急救工作?

  兒科是以患者年齡來劃分的,並不是以病種來劃分的。從這個角度看,兒科應當包含其他所有臨床學科。但是現在兒科顯然難以做到,很多三甲醫院的兒科充其量也只是小兒全科,很多患者尤其是疑難雜症患兒,需要到其他綜合性醫院或者專科醫院就醫,比如遺傳性疾病、血液病、腫瘤等,成人科室是否可以接診呢?

  這些問題單純從醫療執業資格分類和分專業的情況看,應當是禁止的。但是,臨床工作不是非此即彼的,患者往往患有多種疾病,怎麼滿足患者疾病診療需要呢?事實上一名經過正規培訓的合格的醫師,可以從事一般的醫療工作。醫療執業資格的分專業,首先應當是對醫療活動做兩分法劃分:一般醫療活動和專科醫療活動,這樣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前面提到的那些問題。然而國家立法機關、衛生行政部門一直迴避這個問題,至今無解。

  ***三***加強對醫務人員執業環境的法制保障

  目前的醫療環境很差,醫患矛盾較多,醫師常常面臨被病患家屬暴力襲擊、傷害的風險,而法制保障的措施和力度都不夠。兒科是啞巴科室,患者沒有主訴,需要醫生運用相關的醫學知識和經驗進行判斷,容易形成誤診、漏診。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家長的不滿與暴力,二是訴訟中以結果來衡量醫療過失。具體解決辦法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一是應當加大立法,對醫療糾紛的處理、醫療侵權訴訟有明確的說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刀切地適用《侵權責任法》。醫療侵權多種多樣,如何認定醫療過錯,如何追究有過錯醫療機構的賠償責任,應當進一步細化。二是加大公安機關及其他行政部門的執法力度。三是在醫療過錯的鑑定方面,應當有統一的模式,迴歸同行評議的正軌。四是最高司法機關應當加強調研,對醫療侵權審判有清晰的指導。五是構建多種預防與化解醫療糾紛的機制,多部門、多渠道、多機制共同發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使醫療執業環境迴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