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緊缺的原因

  兒科醫生緊缺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兒童看病難。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其一,從醫療角度來看,兒童身體發育尚不成熟,易患疾病且病情變化快,又不會用語言準確表達病情,需要兒科醫生全面調動醫學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作出分析判斷,因而存在較高的醫療風險。由於專業的兒科醫生不足、專門的兒童醫院太少,致使現有的兒童醫院及絕大多數兒科醫生長期處於一種超負荷的工作運轉狀態。據對多個醫院進行的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兒科醫生的人均日門、急診量達到每個醫生50~60個孩子,高峰時逾百人。這種超負荷,不僅體現在勞動強度上,更體現在心理上。兒科的高風險、超負荷接診容易誘發醫療糾紛甚至是醫療事故,因而對醫務工作者的要求更高。這導致一些醫生不願乾兒科。

  其二,從勞動報酬來看,兒科醫生的待遇不高。由於兒科是大門診、小病房,病人主要集中在門診上,且病種相對單純,輔助檢查少、用藥量比較小;兒科收費相對較低,僅按照成人收費相對減少的原則定價;此外,兒科人力成本高。醫院若按科室經濟收入定績效,兒科醫生、護士的收入通常比其他科室要差得多。

  其三,從學科角度來看,兒科在綜合醫院不受重視,其學科地位也受波及,通常被戲稱為“小兒科”。為了拓寬專業面,教育部1998年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中,將兒科專業作為調整專業,於1999年起停止招生。隨後,中國兒科醫生的“搖籃”紛紛關閉,使得這個行業陷入人才供應不足的惡性迴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