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碰撞形成的山脈

  我們知道,山脈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板塊碰撞擠壓運動,那麼由板塊碰撞擠壓運動而形成的山脈有哪些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阿爾卑斯山脈***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

  阿爾卑斯山脈是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間湧現出來的,阿爾卑斯造山運動約在中生代將近結束的7000萬年前開始的。在中生代期間***2.5億~6640萬年前***,河水將被侵蝕的物質沖刷並沉積在被稱為特提斯海的廣闊洋底,並在這裡緩慢變成由石灰岩、黏土、頁岩和沙岩組成的水平岩層。

  在第三紀中期***約4,400萬年前***,非洲構造板塊向北移動,與歐亞構造板塊碰撞,那些早先沉入特提斯海的深層岩石被擠壓向結晶體的基岩及其周圍而形成褶皺,這些深層岩石隨同基岩升高至接近今日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這些構造運動持續到900萬年前才停止。在整個第四紀期間,侵蝕的力量啃咬著這龐大的新近形成褶皺而被推擠上來的山脈,形成了今日阿爾卑斯山脈地形的大概輪廓。

  在第四紀期間,地形進一步被阿爾卑斯冰川作用和被填滿山谷並溢向平原而不斷伸展的冰舌塑造成形。如同圓形露天劇場似的凹地,宛如薄刀刨削過的刃嶺,諸如馬特洪峰***Matterhorn***、大格洛克納山***Grossglockner***之類的巍峨山峰,皆從山頂上聳起形成;山谷被擴闊並加深成為一般的U字形,大瀑布從高出主谷底部數百尺的一些懸谷噴瀉而出;修長而深不可測的湖泊給許多堅冰刨削後的山谷注滿了水;融化的冰川沉積了大量的沙礫。當冰離開山谷時,無論是對橫向山谷或Z字形山谷都是重新向下切削。迄今所有的河谷皆已被侵蝕成海拔大為低於周圍的高山。在白朗峰附近的阿爾沃河***Arve River***的河谷中,地形凹凸的差異達3,993公尺***13,100尺***以上。

  :喜馬拉雅山脈***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大於5釐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同時還處於板塊邊界碰撞型地震構造帶上。

  早在20億年前,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稱古地中海,它經歷了整個漫長的地質時期,一直持續到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紀末期,那時這個地區的地殼運動,總的趨勢是連續下降,在下降過程中,海盆裡堆積了厚達30000米的海相沉積岩層。到早第三紀末期,地殼發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在地質上稱為“喜馬拉雅運動”,使這一地區逐漸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經地質考察證明,喜馬拉雅的構造運動至今尚未結束,僅在第四紀冰期之後,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還在緩緩地上升之中。

  喜馬拉雅山脈是從阿爾卑斯山脈到東南亞山脈這一連串歐亞大陸山脈的組成部分,所有這些山脈都是在過去6500萬年間由造成地殼巨大隆起的環球板塊構造力形成的。

  :落基山脈***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落基山脈經歷了長達1億年的形成過程,演繹了一部壯觀劇烈的地貌變遷史。起初,它是一片巨大的地槽地區,直到白堊紀初期還是一片碧波盪漾的淺海,在這裡,各種各樣的生物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後來,這個地區開始不斷地上升,最終由海洋變成了陸地。為了生存,各種生物與大自然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鬥,有的活了下來,有的卻從這個星球永遠消失了。緊接著這個地區發生了排山倒海一般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岩漿被壓抑了幾億年,此刻突然衝出地面,照亮了這片沉寂了幾億年的土地,許多動物嚇得到處逃竄。地殼隨之發生了強烈的褶曲與壓縮,山脈隆起,形成巨大的花崗岩山系。怒火平息後,群山又遭到冰川的侵蝕,留下了陡峭的角峰、冰斗槽谷等冰川地貌。經歷了這場漫長的造山運動後,落基山終於巨人般屹立在遼闊的北美大地上。

  :安第斯山脈***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

  安第斯山系是基於早期地質活動的新生代***最後的6640萬年***期間地球板塊運動的結果。

  地質上屬年輕的褶皺山系,形成於白堊紀末至第三紀阿爾卑斯運動,歷經多次褶皺、抬升以及斷裂、岩漿侵入和火山活動,地殼活動仍在繼續,為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其中阿空加瓜山為安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62米。奧霍斯-德爾薩拉多山為世界最高火山,海拔6893米,南美洲多火山,它們主要分佈在安第斯山,這裡共有40多座活火山。

  組成今日科迪勒拉的岩石年齡古老,開始是亞馬遜堅穩地塊***或巴西地盾***受侵蝕的沉積物約於4.5億至2.5億年前淤積在堅穩地塊的西側。這些淤積物的重力使地殼下陷,產生的壓力和熱量又使淤積物成為更耐久的岩石。因此,砂岩、粉砂岩和石灰岩分別變成石英岩、頁岩和大理石。約2.5億年前,組成地球大陸塊的地殼板塊結合成超級大陸──盤古大陸。後來盤古大陸及其南部貢德瓦納古陸***Gondwanaland***發生分裂,板塊向外分散,南美洲大陸板塊與納斯卡***Nazca***大洋板塊互相碰撞***或會合***,產生造山運動,因而形成安地斯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