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兒童抽搐的原因

  兒童抽動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其原因也很多。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一、高熱

  高熱性抽搐所佔比例最高。高熱是誘發兒童抽搐的最常見原因,沒有之一。

  熱性痙攣的病理過程是這樣的:由於嬰幼兒腦神經容易不受控制地“放電”,遠遠沒有成人腦神經般穩定。體溫急遽升高引起腦細胞不正常放電,造成突然不省人事、四肢僵直抽動、口吐白沫、眼球上吊、嘴脣發青等現象。

  熱性抽搐常常在發燒24小時內出現,大多數是全身性抽搐,發作時間較短,多在15分鐘左右。熱性痙攣好發於六個月至五歲大的孩童,在臺灣六歲以下兒童,其發生率為3~4%。熱性痙攣小朋友中約有20-40%家族中有熱性痙攣病史的成員。

  熱性痙攣病童於抽搐後,經短暫睡眠,多半有很好的活力,不像腦膜炎、腦炎或其他問題,持續昏睡。

  二、癲癇

  癲癇通常表現為反覆發作的抽搐,意識和感覺出現短暫障礙。主要因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鍵全,大腦皮層受到刺激產生過度異常放電所致。

  由於癲癇而發生的小兒驚厥出現時,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有不省人事、兩眼緊閉或半睜,眼球上翻、牙關緊閉、口角抽動、頭向後仰,四肢反覆屈伸,口脣青紫,身體強直,持續十幾秒鐘到數分鐘的情況。

  癲癇是一種有家族遺傳史的疾病。小兒癲癇誘發原因各種各樣,臨床表現各異,首先要查明病因確定診斷。選擇恰當的適宜的治療,患兒遵照醫生囑咐按時、按量服藥,絕大多數患兒病情得到控制或治癒。

  三、破傷風

  破傷風的病因為創傷後的特異性感染。而新生兒破傷風常常是由於臍帶消毒不嚴引起。

  破傷風的典型症狀是在肌緊張性收縮***肌強直、發硬***的基礎上,陣發性強烈痙攣,通常最先受影響的肌群是咀嚼肌,隨後順序為面部表情肌、頸、背、腹、四肢肌,最後為膈肌。

  上述發作可因輕微的刺激,如光、聲、接觸、飲水等而誘發。

  四、狂犬病

  狂犬病的潛伏期多數在3-6個月以內,但目前亦有報道提及個別潛伏期長達10年的狂犬病案例。潛伏期的長短與年齡***兒童較短***、傷口部位***頭面部咬傷的發病較早***傷口深淺、入侵病毒的數量及毒力等因素有關。其他如擴創不徹底、外傷、受寒、過度勞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發生。

  典型的狂犬病症狀分為侵襲期、興奮期以及麻痺期。在侵襲期,大多數患者表現出類似感冒的症狀:低熱、食慾不振、噁心等等。隨後,患者逐漸進入興奮期,突出表現為恐水、畏風、發作性嚥肌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痙攣停止,患者逐漸安靜,但出現遲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為多見。眼肌、顏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下墜、口不能閉、面部缺少表情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