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兒童發燒的原因

  發燒是很傷害兒童的身體的。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細菌、病毒感染:

  因疾病所引發的小兒發燒現象,多半是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醫師指出,像是感冒、扁桃腺炎、氣管炎、肺炎、中耳炎、腸胃炎、腦膜炎等疾病,多會伴隨發燒症狀。

  2.癌症、腫瘤、自體免疫性疾病:

  癌症、腫瘤或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會釋放出一些細胞激素,使體溫調節中樞改變原先設定,因此也會有不明的發燒症狀出現。

  3.泌尿道感染:

  除了上述小兒常見疾病會引起發燒,護理師指出,若新手爸媽為小寶寶的肛門清理不當,或是沒勤換尿布,也容易造成小兒泌尿道感染,引發高燒。她說:“像是男寶寶的包皮較緊,女寶寶的尿道較短,尿道離肛門口又近,爸媽若未仔細清潔,就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

  專家也表示,對新生兒來說,當出現症狀不明的高燒時,驗尿檢查是必要手續。典型的泌尿道感染症狀,除了發燒,還會有尿頻、尿急、小便痛與小便失禁等現象。相對於較大孩子能表達除了發燒以外的不適感受;小小孩因為表達能力有限,容易造成病情誤判,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陳玉梅還指出,幼兒的發燒篩檢,除了會透過驗尿程式來檢測是否有泌尿道感染,一般大型醫療院所,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燒處理流程,醫生會依病況進行血液、糞便,甚至抽取少量脊髓液做檢驗,以排除其它感染的可能性。

  4.非疾病因素

  專家指出,由於新生兒腦部下視丘功能發展還不完整;加上寶寶身體體積小,相對體表面積大;且汗腺不發達,散熱機制較差,“一般幼兒的體溫,多會比大人稍高個0.3~0.5℃。”而有哪些“非病理性因素”會引發小兒高燒,根據醫師說法,可歸納出下列原因:

  5.環境因素:

  舉凡室內通風不良,或是爸比媽咪幫小寶寶穿太多衣服,蓋太厚棉被等,都易讓小寶貝因為身體體溫無法外散,造成“假性發燒”現象。另外,寶寶剛吃完熱食或牛奶,也會因血液迴圈快而有體溫過高現象;而寶寶剛洗完澡後,因水會吸熱,此時體溫會稍微偏低。

  6.劇烈運動:

  當小孩子在情緒激動、哭鬧,或從事劇烈運動的當下及其後:也會出現暫時性體溫升高現象。正常的孩子,多半在活動中止後的半小時至一小時內,體溫即可回覆正常。

  7.腦部受傷或長瘤:

  腦部功能受損,有可能傷及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如此容易造成體溫升降調控失衡,易使體溫產生劇烈起伏。

  8.特殊藥物的副作用:

  如小兒接受預防針注射,也有可能會因為某些疫苗特性,引起發燒等副作用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