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哪些

  寶寶發燒是常有的事情,家長也該瞭解小兒發燒的原因。那麼,?小兒發燒怎麼辦?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發熱最常見的原因。包括鼻炎、鼻竇炎、咽炎、扁桃體發炎等上呼吸道的感染。這時,孩子除了發熱以外,一般還會伴有相應部位的其他症狀,例如頭痛、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咽痛、輕度咳嗽;同時還可以出現渾身乏力、食慾下降等,部分嬰幼兒由於突發高熱而引起驚厥。

  2、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等。此時孩子除發熱外,往往伴有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3、細菌、病毒感染:因疾病所引發的小兒發燒現象,多半是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醫師指出,像是感冒、扁桃腺炎、氣管炎、肺炎、中耳炎、腸胃炎、腦膜炎等疾病,多會伴隨發燒症狀。

  4、癌症、腫瘤、自體免疫性疾病:癌症、腫瘤或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會釋放出一些細胞激素,使體溫調節中樞改變原先設定,因此也會有不明的發燒症狀出現。

  5、對新生兒來說,當出現症狀不明的高燒時,驗尿檢查是必要手續。典型的泌尿道感染症狀,除了發燒,還會有尿頻、尿急、小便痛與小便失禁等現象。相對於較大孩子能表達除了發燒以外的不適感受;小小孩因為表達能力有限,容易造成病情誤判,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

  幼兒的發燒篩檢,除了會透過驗尿程式來檢測是否有泌尿道感染,一般大型醫療院所,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燒處理流程,醫生會依病況進行血液、糞便,甚至抽取少量脊髓液做檢驗,以排除其它感染的可能性。

  6、專家指出,由於新生兒腦部下視丘功能發展還不完整;加上寶寶身體體積小,相對體表面積大;且汗腺不發達,散熱機制較差,一般幼兒的體溫,多會比大人稍高個0.3~0.5℃。

  7、環境因素:凡室內通風不良,或是爸比媽咪幫小寶寶穿太多衣服,蓋太厚棉被等,都易讓小寶貝因為身體體溫無法外散,造成“假性發燒”現象。另外,寶寶剛吃完熱食或牛奶,也會因血液迴圈快而有體溫過高現象;而寶寶剛洗完澡後,因水會吸熱,此時體溫會稍微偏低。

  小兒發燒怎麼辦?簡單正確的退燒法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面板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用退熱貼:

  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區域性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