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色彩的調和教學反思

  《色彩的調和》這一課的重點很清楚,用降低色彩純度的方法來完成一件色彩調和練習的作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總體感覺比較順暢。從最開始的初步感受,到了解定義,到分析方法,到自主研究,再到最後的練習,難度逐步加深,學生不僅知道了書中的方法,還發現了學生作業中的其他畫法。在這一節課中強調了學生的自學自主研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引導的作用。特別是在發現學生對於分析用色方法上有困難,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給學生詳細的指導:《雞冠花》這幅畫中花是什麼色?葉是什麼色?這兩個顏色是什麼關係?綠色是翠綠色嗎?它裡面混入了什麼顏色?紅色呢?……以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髮現新的方法並瞭解分析的具體步驟。當分析《睡蓮》時,我明顯感覺輕鬆了:這幅畫用了顏色?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學生很快答出了用了藍色和綠色,它們的色彩很接近。我再把學生的話進行提升:它們是鄰近色。學生了解了分析方法之後,我就放手讓他們研究。

  範文二

  《色彩的調和》這一課的重點很清楚,用降低色彩純度的方法來完成一件色彩調和練習的作品。對於色彩調和知識的學習,書中有介紹,所以我讓學生先通過對書中內容的自學,然後交流不懂的地方來解決這一知識要點,緊接著賞析色彩調和的作品給人帶來的美感,分析調和色的運用方法,最後自己嘗試完成一件調和色彩的練習。

  因為學生平時作業大都用油畫棒、蠟筆、彩鉛等這種簡便的繪畫工具來完成,較少用到水粉顏料,所以在嘗試練習的時候學生出現了一些眼高手低的現象,有些力不從心。因此,要記住“熟能生巧”,對於一種學生不太熟悉的繪畫材料,在課前應讓學生先嚐試熟悉他的特性,也應鼓勵學生在課後不斷練習掌握這種材料的使用方法。

  範文三

  在教完了六年級美術課《色彩的調和》一課後。我想本節課我圍繞“讓學生學習色彩調和的方法,感受色彩的變化,感受色彩調和的知識,體會色彩調和帶來的美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色彩審美的感受能力。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我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初步感受到了解定義,分析方法,自主研究,到最後的練習色彩調和畫,難度逐步加深,讓學生掌握了色彩調和的方法。比較好的完成了我的教學任務。

  此外,我在課堂上還很注意學生髮言後的評價。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的能力的方法是讚美和鼓勵。”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的話語,滿意的微笑。讚許的眼神,默許的點頭,使學生感到老師的器重,關切和敬佩,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整個課堂教學氣氛和諧愉悅。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中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回顧整堂課,目標還是有落實的,不足之處是我在引導學生欣賞評述環節耗時還是多了些,以至影響到後面學生的創作實踐時間較緊,學生沒辦法較多的完成作業,造成後面講評作業時作業方法單一,希望在今後的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教學上還應更加緊湊簡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