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長血管瘤是什麼原因

  血管瘤***Angiomas ***是血管、淋巴管管壁,或其周圍組織的細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多見於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嬰幼兒長血管瘤的原因

  其一、在懷孕期間女性因為受到環境的汙染,或者是藥物的刺激等不良的因素,會導致胚胎3個月內血管網的異常增生擴張,從而形成血管瘤。

  其二、在胚胎時期,尤其是胚胎早期血管組織分化的階段,胚胎組織的異常發育,構成基因排列順序出現問題,使血管組織發育出現了異常,從而形成了血管瘤。

  其三、在胚胎組織發育的早期,胚胎組織因為受到了某種機械性的損傷,區域性組織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幹細胞分佈到其它胚胎特性細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為血管樣組織,從而形成嬰幼兒血管瘤。

  血管瘤的分類

  1.毛細血管瘤

  毛細血管型血管瘤又稱葡萄酒色斑,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毛細血管擴張畸形。後天獲得性發病者極少。因常發生於顏面部或口腔粘膜及頜骨,臨床表現為面板粘膜紅斑或組織增生樣紅色斑塊。影響容貌或伴隨出汗,組織溫度升高或長期反覆失血。

  2.海綿狀血管瘤

  一般由小靜脈和脂肪組織構成。它的形態和質地均像海綿,故而得名。多數生長在皮下組織內,也可生長在肌肉內,少數可在骨或內臟等部位。皮下海綿狀血管瘤可使區域性輕微隆起,面板顏色正常或呈青紫色,腫塊質地柔軟而境界清楚。

  3.蔓狀血管瘤

  多見於四肢,口腔頜面部的常見於顳淺動脈所在的顳部或頭皮下組織,表面及周圍有許多樹枝狀擴張的血管,迂迴曲折呈蔓狀,區域性面板呈暗紅或是藍紫色,有時可摸到血管搏動或聽到血管雜音。

  4.淋巴血管瘤

  是擴張的、內皮細胞增生的淋巴管和結締組織所共同構成的先天性良性腫瘤,內含淋巴液、淋巴細胞或混有血液。按照構成組織的淋巴管腔隙的大小不同,可以基本上分為毛細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和囊狀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好發部位為舌、脣、頰、頸。大多數在出生時或1歲以內發病,但也有遲發者或老年發病。

  ***1***毛細淋巴管瘤

  表現為群集,深在,張力性水皰,組成斑片狀,可發生於身體各個部位,常見於頸部、上胸部、肢體近端等處。單個水皰大小在1-3mm,一般不超過1mm,內容物似黏液。有時帶有血性水皰,呈淡紫或暗紅色。水皰下方的皮下組織有輕度的彌散性水腫,偶見整個肢體腫脹。有些水皰間甚至頂部面板可呈疣狀外觀,破後可流出漿液性液體,損害的範圍變異很大。

  ***2***海綿狀淋巴管瘤

  這是淋巴管瘤中最常見的一種,可以很小,但也可以很大,甚至侵及一個肢體。病損為境界不清、海綿狀皮下組織腫塊或瀰漫性腫脹,質軟,硬度如脂肪瘤。除非伴有血管瘤,一般表面無顏色改變。發生在頰部及舌部者多為單純海綿狀淋巴管瘤,而發生在頸、腋、口腔底部及縱隔者以合併囊性者為多見。淋巴管瘤對人體並無害,可以生長得很大造成畸形,甚至死亡。如侵及舌部,可以大得口腔都不能容納,以至舌尖只能突出口腔之外,牙齒及下頜骨水平外移,口腔不能閉合。如發生週期感染、潰瘍、腫脹,結果纖維化而進一步使腫瘤增大。如發生於頭頸部,侵犯口腔底部、氣管或縱隔,可引起呼吸道阻塞而致死。繼發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的損害,可使病損增大而威脅生命,其特點如下。

  ***3***囊性淋巴管瘤

  囊性淋巴管瘤通常為多房性、張力性皮。下組織腫塊,但不能壓縮,大多發生於頸部,尤其是頸後三角,偶有發生於腋下、腹股溝及腹膜後區者。通常進行性增大,膨脹性擴大,但也可不變大,很少病例還可自然消退。起源於頸後三角者有向頰、耳下腺區域發展傾向,或下達縱隔。在頸前三角者,則傾向於侵犯舌部及口腔底部。如有感染及出血,可使腫瘤迅速增大,以致呼吸障礙,發生喘鳴聲、吞嚥困難或死亡。繼發感染後常伴隨上呼吸道感染,最後引起敗血症。

  5.草莓狀血管瘤

  又稱單純性血管瘤,一般出生後3-5周出現,好發於面、頸和頭皮,隨嬰兒成長而增大,數月內增長迅速,直徑可達數釐米,在1年內長到最大限度,以後數年內可逐漸自行消退。損害為一個或數個,高出面板表面,表面呈草莓狀分葉,直徑為2-4cm,邊界清楚,質軟,呈鮮紅或紫紅色,壓之可退色。廣泛損害的深部常併發海綿狀血管瘤。

  此瘤內毛細血管增生,內皮細胞也明顯增生,包體較大,呈不規則圓形或橢圓形,胞質染淡伊紅色,胞核呈不規則橢圓形。增生內皮細胞排列不止一層,呈實性條索狀或團塊狀,有的僅見少數很小而不清楚的官腔。以後發生纖維化。

  6.鮮紅斑痣

  又稱葡萄酒樣痣或毛細血管擴張痣,大多數發生於幼兒期,可能的發生率為0.3%-0.5%。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好發於面、頸和頭皮,大多為單側性,偶見於雙側性,有時累及粘膜,損害初起為大小不一的、一個或數個淡紅、暗紅或紫紅的斑片,呈不規則,邊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壓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偶呈疣狀或結節狀。發生於前額、腦脊膜鮮紅斑痣除有面部單側損害外,還有同側視網膜和腦脊膜血管瘤,可引起青光眼和對側輕度偏癱和癲癇。骨肥大性鮮紅斑痣伴軟組織和骨肥大,常見靜脈曲張和動脈瘻。發生於眼瞼或頰部者常波及附近粘膜。發生於小腿和足部的可出現痛性紫藍色結節或斑塊,並可破潰。

  7.混合型血管瘤

  初起時大多為面板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紅斑,與單純的草莓狀血管瘤並無異樣,但隨著表面血管瘤的發展,同時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皮下侵犯的範圍可超過表面病損面積,形成隆起的包塊,形態不規則,多見於面部及四肢。侵犯範圍有時非常廣,以至於眼睛、口脣、鼻或耳等組織器官都被這種不斷擴充套件的血管組織所覆蓋,可引起呼吸、飲食、視覺和聽覺等功能障礙。

  嬰幼兒血管瘤的護理

  1.保持寶寶身體清潔,常洗澡,以免汗液浸溼血管瘤表皮。毛細血管瘤有淺表皮血管瘤,表皮極薄,若長時間浸在汗液中易破爛。另外洗澡時父母也要特別注意,不要劃破寶寶血管瘤。

  2.給寶寶經常修剪指甲。嬰幼兒喜歡用手亂抓撓,特別是面部。因此要經常修剪嬰兒指甲以免抓破血管瘤。

  3.發現寶寶有血管瘤要及時向專業醫生詢診,確定血管瘤型別,做好日常觀察。

  4.大齡人毛細血管瘤患者不可食用辛辣等刺激泩食物。

  5.不可吸菸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