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貧血發生的主要原因

  現在,很多的人會患有一定的貧血疾病。對於這種疾病來說,如果不能及時的處理,會導致身體健康出現問題。那麼,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我們的身體出現了貧血這種疾病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貧血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幫到你。

  主要原因

  1、失血性貧血

  顧名思義,這是由於血液丟失過多引起的貧血,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兒童中急性失血少見,多為慢性隱匿性長時間失血。如胃腸道對牛奶過敏、腸道畸形、腸道鉤蟲病、產傷***如頭顱血腫***、月經過多等可發生失血性貧血。急性失血後貧血是快速大量出血引起的貧血;慢性失血後貧血的原因是由於長期中度出血所致的小細胞性貧血。

  2、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

  貧血的原因主要是造血的原料缺乏,造血原料主要包括鐵、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B6及蛋白質;或是造血工廠本身癱瘓、停產了,如骨髓因感染、中毒、放射線破壞,或被其他細胞如腫瘤細胞佔據等;還可能是使工廠機器運轉的“潤滑劑”不足,也就是調節紅細胞生成的因素缺乏,如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等。這類貧血中常見的型別有: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性巨幼紅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性貧血、鉛中毒性貧血以及腫瘤引起的貧血等。

  3、鐵吸收不良

  多見於胃、十二指腸切除後,由於胃酸不足且食物迅速進入空腸,快速經過鐵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腸,使鐵吸收量減少。此外,重度萎縮性胃炎、腸黏膜病變、脂肪瀉以.及多種原因造成的胃腸功能紊亂,均可使鐵吸收不良而發生缺鐵性貧血。

  4、需鐵量增加但攝入量不足

  多見於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月經期婦女。嬰幼兒需鐵量較大,若不補充蛋類,肉類等含鐵量較高的輔食,易造成缺鐵。青少年偏食易缺鐵。女性妊娠或哺乳、月經過多,需鐵量增加,若不補充高鐵食物,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5、鐵丟失過多

  慢性失血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最常見原因。如慢性胃腸道失血,包括痔瘡、胃十二指腸潰瘍、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腸道腫瘤、寄生蟲感染,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此外還有月經過多,反覆嘔血和肺出血,血紅蛋白尿以及鼻出血,血液透析、多次獻血等原因。

  如何避免發作

  貧血的預防主要是加強科普宣傳,提高認識。對高危人群,如婦女和兒童,應注重改善其膳食結構,改變其生活習慣。對易發病個體,應提高預防意識。對蔬菜攝入、加工方法應進行宣傳指導,對素食者的膳食應有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含量的規定,對發病率高的地區應進行改變生活習慣的宣傳教育。

  飲食營養要合理,食物必須多樣化,食譜要廣,不應偏食,否則會因某種營養素的缺乏而引起貧血。要富有營養及易於消化,飲食應有規律、有節制,嚴禁暴飲暴食。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豬肝、豬血、瘦肉、奶製品、豆類、大米、蘋果、綠葉蔬菜等。

  多飲茶能補充葉酸,維生素B12,有利於鉅細胞性貧血的治療。但缺鐵性貧血則不宜飲茶,因為飲茶不利於人體對鐵劑的吸收,適當補充酸性食物則有利於鐵劑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可配合滋補食療以補養身體。

  營養不良性貧血的防治關鍵是調整膳食營養結構、科學進餐。早餐能攝取足夠的高熱量優質蛋白,如豆漿、雞蛋、牛奶等,中餐能從菜餚中廣泛攝取各種營養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

  飲食方式

  1、貧血的飲食免飯後飲茶:茶和柿子中含有鞣酸,遇到含鐵的食物可以使鐵沉澱,影響鐵的吸收。

  2、貧血的飲食避免過食冰冷和粗糙的食物影響脾胃功能,從而影響鐵的吸收,這些就是貧血飲食應禁忌的食物。

  3、貧血的飲食應補充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蝦及豆類等。

  4、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的水果和綠色蔬菜,如酸棗、杏、橘子、山楂、西紅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筍等。維生素C有參與造血、促進鐵吸收利用的功能。

  5富含鐵的食物雞肝、豬肝、牛羊腎臟、瘦肉、蛋黃、海帶、黑芝麻、芝麻醬、黑木耳、黃豆、蘑菇、紅糖、油菜、芹菜等。鐵是構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鐵性貧血者較為常見,這也是在貧血的飲食中應該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