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經典作文素材

  掌握高考作文的經典素材,會讓你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層樓。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自由與約束

  春華秋實,夏榮冬枯是植物適應自然規律的方式,追求真善美,拒絕假惡醜是人適應社會法則的方式。草木接受自然的限制,才能茁壯成長,人只有遵守社會法則,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宇宙飛船如果脫離它的執行軌道,將在茫茫宇宙中毀滅。一切自由,都是有條件的,只能在某種約束限制的範圍內才能實現,沒有約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類一切科學探索的活動,都是為揭示自然規律,然後運用自然規律許可的方式,讓自然之力為人類服務。無論是生物工程還是材料科學,都是揭示自然規律並利用自然規律的成就。

  還記得去年反網路謠言的事嗎?薛蠻子、秦火火等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受到了國家法律的懲罰。這事把自律的問題又給我們重申了一次。古人說:“君子慎獨。”意思是君子在獨處,缺乏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謹言慎行。網路是虛擬世界,我們又大多戴著網名的面具在網上衝浪,在這樣一種雙重保護下,有些人的言行就肆無忌憚了,把社會對我們的基本約束置之腦後,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侵害別人的正當權益,然而放棄自律,不是害人,就是害己,因為我們不能指望一輛衝出馬路的汽車能幹什麼好事,一旦造成後果,還得自己來負責。可見古人的訓誡是有先見之明的。

  如果我們再想想,貪腐官員那個不是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放棄自律,才受到法律嚴懲的呢?這樣說來,我們只有把社會規範內化為行為習慣,我們才能得到自由。再想想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在他試圖不受約束的時候,它就起作用,而當孫悟空修成正果,把約束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後,這玩意就消失不見了。哪一個遵守紀律的學生會覺得學校紀律是對自己的約束呢?

  ***二***

  美麗生活不可欺

  驚鴻一瞥,顧盼生光,脣紅欲滴,笑靨如花,如此“佳人”,原無非出自“美顏神效”,這讓多少人感嘆,浮華年代,真實不再!

  其實,真實,也是一種美。

  紀伯倫曾說:“真實,也是一種美。”真實,恰恰美在它的坦誠,美在它的自信。當人們樂於用各種美圖軟體修改五官,便淪入自欺欺人的虛偽之中,而恰恰正是這種虛偽淹沒了真實,讓社會陷入千篇一律的“人造美人”的審美之中。缺乏真實的美,是淺顯而缺乏內涵的,不能算上是美好的東西。談起真實之美,我不禁聯想到楊絳在《我們仨》中描述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真情實感,美得讓人動容。同樣,生活的真實不應掩蓋在各種虛假中,應當讓真實之花自在綻放。

  再深一層來說,各種美顏工具的“橫空於世”,正源於人們內心對美的膚淺認識。

  人們對美的認識越來越多地停留在外貌、身材等外在形態,以致讓他們忘記了真實的樣子恰恰是最美最自然的。且看古人,梅雨飛絮,閒愁幾許的詩人賀鑄,恰恰不是一位身材魁梧、英俊瀟灑的男子,相反,史書記載中,他是位貌極醜,色青黑的詩人罷了。可又何妨?如此容貌不阻他詩句中的柔情似水、美不勝收。同樣,人的審美不應停留在淺表的外貌“修改”,如此虛假,倒有做作矯揉失真的醜態。讓真實迴歸到美的行列,人們審美時要認可真實,善於發現真實中遺憾的美。正如《匆匆那年》裡曾說:“真實生活正正美在它的殘缺與遺憾。”人們的審美也應接受生活中那份真實的不完美。

  而真實的缺位,也與社會過分崇尚單一審美標準有關。“白富美”、“高富帥”成為衡量美的標準,這無形中扼殺了真實生活中各種美的存在。在單一審美標準的驅使下,大量PS美照氾濫成災,人們用現代技術描畫起一副虛偽的皮囊。而日本大學生研發的這一“反美顏”工具,不僅僅是對社會單一審美的挑戰,更是對社會真實的呼喚。微博上有句話很率真:“寧可胖得有個性,也不要瘦的雷同。”美好,因為真實生活中人人各異。而真實中參差不齊的差異,不應被單一審美的虛假扼殺。

  讓公眾真正接受真實,關鍵是要提高社會的審美水平,讓人們對美的認識不侷限於清麗的五官那麼外在的層次,要知道,一個人的氣質與涵養不是美圖秀秀可以掩蓋的。真實中的美,源於一個人的氣度與修養,源於他的灑脫。

  縱無杏眼流光,香豔紅脣,人也可以真實自在地活出美不勝收的人生。

  正所謂,美麗人生不可欺。

  ***三***

  野百合也有春天

  清代詩人袁枚有一首讚美青苔的詩。寫青苔即使陽光照不到,花兒又小如米,卻也依舊如牡丹般自豪地開放,綻放出亮麗的青春色彩。弱小的苔花之所以能綻放自己,實現價值,就在於他堅定自信的行動以及不懈追求的作為。自然告訴我,青苔和野百合也有春天;生活告訴我,只要自信和努力,凡夫俗子也能贏得屬於自己燦爛的春天。

  積極人生態度,會產生積極的生活目標。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突然地來臨了,突然地離開。而能在這個世界留下的,不是肉體,而是自己在世上所實現的人生價值。好比中國歷史,皇帝千百,而真正名垂青史的,不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充分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賢明君主罷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但不在世上留存點什麼,豈不枉活一世,太可惜了。因此,積極的人生態度就會引導我們積極去奮鬥,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積極生活目標,必將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有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就能成功嗎?我認為還需要強大的內驅力,驅使我們來實現這些目標。生命中有些東西是不能選擇的,比如容貌、資質、物質條件等因素,因為平庸凡俗,因為貧困落後,因為自身條件差就放棄拼搏進取,這樣的人生是沒有出路的。相反,愈挫愈勇,越貧越需改善,越差越需內涵,結果前途一片光明。北宋宰相司馬光天資愚鈍,但他卻對自己充滿自信,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努力拼搏,最終成為一代風範大家。貝多芬出身極差,父親好賭,母親染病,後來他自身失聰。這一切不利的條件,都沒有成為他前進的絆腳石,他在音樂的天空馳騁著夢想,堅持做最好的自己,終於成為世界樂壇一聖。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沒有不靠內驅力推動自己前進的。

  持之以恆,永不言敗,為成功注入生機。生活告訴我,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有積極的態度導航,有積極的目標追求,有強大的內驅力等因素,這些還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恆心和毅力,百折不撓,就像青苔一樣,沒有陽光我爭取,花小我不自卑,一心向上,積極進取,敢於跟牡丹媲美。“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的芳香告訴我什麼叫堅強,司馬光的成功告訴我什麼叫辛酸,貝多芬的成功告訴我什麼叫痛苦,孫楊閃閃發光的金牌告訴我什麼叫曾經的沮喪,郭躍腮邊掛著的淚痕告訴我什麼叫永不言敗的執著。因此,我認定:瞄準目標,持之以恆,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要素。

  實現人生價值,在逆境中肯定自己,保持頑強的毅力,認準目標,堅韌不拔。生活的確有不公和差異,但無論多麼不幸與不公,都不是自甘暴棄、消極頹廢的理由。作為時代的青年,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光明的前途在召喚著我們,讓我們揚起信念的風帆,找準前進的航向,盪開雙槳,持之以恆地積極進取,奔向成功的彼岸吧!

  生活告訴我:平凡的苔花和野百合,也會擁有自己燦爛的春天。

  ***四***

  成長伴隨著苦澀

  世間的萬物似乎都要經過一定的磨礪才能成長起來。小草要有頑強的生命力才能在石縫中生存;小溪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翻山越嶺才能流入大海;梅花要有與寒冷作鬥爭的勇氣才能綻放在皚皚白雪中。它們的成長伴隨著苦澀,人類也不例外。

  正處於高三的我,早晨來到教室,走到門口時,我的頭會不由自主地向右轉,看到那醒目的高考[微博]倒計時。走到座位,看到面前那堆得很高很高的書本,再想起出家門時媽媽的千叮嚀萬囑咐,這些把我壓得似乎喘不過氣來。但我又想,肯定不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感受,畢竟高考對於我們來講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它不像中考[微博],不管你考得好與壞都有高中讓你讀。我記得有位老師說過,高考會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所以我們必須為自己以後的生活拼搏。

  高三,它是苦澀的。但我們又是不得不去經歷的。有人把它比喻為“高山”,我們只有越過這座“高山”才能開闊眼界,才能越來越強大,才能真正成長起來。如果選擇放棄經歷這種痛苦,那麼你將永遠只能待在那只有一尺天空的山谷裡。“高山”讓我們的汗水和淚水交織在一起,所以它是苦澀的。

  但是,它不是簡簡單單的苦澀,它是能讓我們品嚐到甘甜的苦澀。我們每天都要面對著一張張哈達般的長長的試卷,然後經過大腦的思考,手腕的轉動,在試卷上留下我們的智慧。待到試卷被老師認真地批閱後發下來,不管好壞,我都很高興。因為這道題做對了,我知道了這個知識點我已經學會了,牢記了;因為這道題做錯了,我就知道這個知識點我還不熟悉,我要抓緊練習,在下一次的測試中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一點點的積累讓我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讓我對大學有了更加美好的憧憬。所以說高三是會給我們帶來苦澀的甜蜜的。

  成長是一種經歷,它讓我們經歷風雨的洗禮,讓我們經歷溫暖陽光的照耀。我們只有在翻越過這好像高不可攀的高山後,才能得到陽光的溫暖,彩虹般喝彩。所以這座橫亙在高三面前的“高山”是我自己心甘情願攀爬的,這場高三必須面臨的暴風雨是我自己甘心樂意接受的。這次的經歷,我知道,在我的腦海中肯定是永遠也無法刪除的,等到以後回想起來必定是感慨萬千,我也相信到那時,我也會為今天的我而感到萬分驕傲。

  ***五***

  殘缺的蘋果

  完美,你在哪?無人知曉,哪裡是盡頭?哪裡是伊始?活著,只為尋求你。—題記

  每一次的找到,每一次的失去,每一次都是那麼的落寞,那麼的無奈,可心中仍有一絲希望,一種期待,上帝總是鼓勵我尋找下去,鼓勵著我不要離開你,即使落寞也有希望,既是無奈也仍有曙光。不再言放棄,我相信,下一站,未臨行。

  每一次的失落,都像是一個大蘋果好端端的被咬了一大口,一種缺憾而不夠完美的感覺,一種被遺忘了的感覺油然而生,一個人到底怎樣才算被人遺忘,也許是別人不瞭解你吧,可是當我們抱怨的同時有沒有想到,其實我們抱怨有的時候比起離鄉的月圓真的有點無力。一個月亮,一年也只不過才有幾次的圓吧,剩下的時間是我們看到的殘月,我們的心有時候像遊子一般。在天際遨遊,我們的心有的時候不覺得有一種失落,這種失落大多是因為想念。有一首歌叫做想念是會呼吸的痛,想念像是一輪殘月,不覺的爬上我們的心頭,天空是月亮的歸宿,那哪裡才是我們遊子的歸宿。

  遊子臨行,言語只在於留念,思想只停留於瞬間,也許一時的稚氣,也許一時的妄為,造就了我們有字的身份,造就了我們心中的殘月,事事的不圓滿如那隻的蘋果。我們並不知道在未來會有些什麼,會有多少挑戰在等著我們,有多少陷阱等候在我們未來的路上。現在的我們為了不受遊資之苦,不受臨行羈絆,只有按部就班的走下去,直到有了足夠的能力可以去淡然的面對一切的嘶吼,一切的掙扎。我們會成為遊子,理由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足以面對一切……

  一個蘋果只有足以誘人的時候才叫做成熟,當我們只有到足夠實力的時候才叫做長大。我們的長大像蘋果一樣,如若不夠完滿,即使表面光鮮其實也是沒有什麼用的,因為人們只要嘗一口後就會知道這隻蘋果並不怎麼樣……

  殘缺是一種美,缺憾也是一種美,正是這種殘缺與缺憾映襯著完整,正如斷臂女神維納斯一樣,人們想盡辦法給她安裝胳臂,可是怎麼也沒有裝上,因為她本來就是斷臂的,裝上胳臂就沒有原來那樣美了!

  世界上的事情沒有完美的,有的只是一種對完美的奢望,就是這樣一種奢望,才吸引我們毫不猶豫地追求,在追求中不斷地提升我們的素質和內涵。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的陣陣呼喚,魂牽夢繞,那是遊子的心靈缺憾;黃葉飄零,冬雪將臨,遊子衣單,那是母親的惦念;“行不得也哥哥”的聲聲啼叫,伴隨著梧桐月影,那是思婦的期盼……人們,就是在這樣的期盼與遺憾中孑孓前行,人類,就是在種種思念中演進。證實這種種奢望與追求,讓人們感恩與幸福。

  找尋,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在期盼中我們不得不長大,月殘,一種缺美;鄉愁,一種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