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教材知識專項練習題

  在語文高考中,所考的知識點覆蓋面非常廣,有些還包括了教材內的知識點。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基礎訓練

  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連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離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愛:吝惜

  B.數罟不入洿池 罟:網

  度長絜大 絜:衡量

  C.秋月春風等閒度 等閒:平常,普通

  奮六世之餘烈 奮:發揚

  D.棄甲曳兵而走 曳:拖著

  其出人也遠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解析: C.等閒:隨隨便便。

  答案: C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吾從而師之孔子師郯子         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C.內立法度,務耕織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D.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主人忘歸客不發

  解析: A項,以……為師。B項,風尚/學問,道理。C項,制度/風度,氣度,常態。D項,開啟糧倉,賑濟百姓/出發。

  答案: A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不拘於時

  B.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C.申之以孝悌之義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父母宗族,皆為戮沒吾屬今為之虜矣

  解析: D項,均為介詞,被。A項,介詞,從/介詞,被。B項,連詞,表修飾關係/連詞,錶轉折關係。C項,介詞,把/連詞,表目的關係。

  答案: D

  4.對下列各句中的“乎”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1***生乎①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②吾,吾從而師之。

  ***2***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③?

  ***3***浩浩乎④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 ①介詞,相當於“於”,譯為“在”;②介詞,譯為“比”;③句末語助詞,譯為“呢”;④形容詞詞尾,譯為“……的樣子”。

  答案: B

  5.下列各句加點實詞活用情況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

  例句:贏糧而景從

  A.吾從而師之 B.卻匈奴七百餘里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謹庠序之教

  解析: C項與例句都是名詞作狀語。A.名詞的意動用法;B.動詞的使動用法;D.形容詞作動詞。

  答案: C

  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B.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C.振長策而御宇內

  D.或師焉,或不焉

  解析: A.生—性;B.無—毋;D.不—否。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最接近的一項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斯天下之民至焉

  C.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D.吾從而師之

  解析: B.“天下”指人們能認識到的所有區域。A項“可以”意為“可以憑藉”;C項“養生”意為“供養活著的人”;D項“從而”意為“跟從***他***”,並且。

  答案: B

  8.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

  例句: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A.不拘於時,學於餘

  B.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C.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D.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解析: D項與例句都是判斷句。A項是被動句和狀語後置句;B項是狀語後置句;C項是省略句。

  答案: D

  9.名句默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2***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________________,百有餘年矣。

  ***3***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座中泣下誰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弦弦掩抑聲聲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嘗終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吾嘗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

  ***8***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錦城雖雲樂,____________。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10***愛其子,______________;於其身也,____________,惑矣。

  ***11***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而見者遠;順風而呼,______________,而聞者彰。假輿馬者,____________,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_______,而絕江河。______________,善假於物也。

  ***12***李白在《________》詩中寫道:“西當太白有鳥道,_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壯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

  ***13***謹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14***千呼萬喚始出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蠶叢及魚鳧 開國何茫然 ***2***序八州而朝同列 ***3***又聞子規啼夜月 愁空山 ***4***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5***江州司馬青衫溼 ***6***似訴平生不得志 ***7***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8***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託杜鵑 ***9***不如早還家 ***10***擇師而教之 則恥師焉 ***11***臂非加長也 聲非加疾也 非利足也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異也 ***12***蜀道難 可以橫絕峨眉巔 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13***申之以孝悌之義 ***14***猶抱琵琶半遮面

  10.翻譯下面的句子。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反省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沒有過錯了。

  ***2***一個戍卒發難就造成國家滅亡,自家也死在人家手裡,被天下人恥笑,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不施行仁義,而攻守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了。

  ***3***因此,無論地位高還是地位低,不論年長還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4******百姓***對生養死葬沒有什麼不滿,這就是王道的開端了。

  ***5***這樣與拿刀把人殺死後,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麼不同呢?

  二、閱讀鑑賞

  ***一***詩歌鑑賞

  1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雜詩三首***其三***

  沈佺期

  聞道黃龍戍①,頻年不解兵。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②。

  【注】 ①黃龍戍,即黃龍,在今遼寧開原縣西北,此指邊地。②龍城:在今蒙古境內,這裡借指敵方要地。

  ***1***請分析頷聯中“月”的意象在表達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綜觀全詩,簡要概括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戰爭怎樣的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頷聯抒情,借月抒懷,說今夜閨中和營中同在這一輪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對征夫思婦兩地對月相思。在征夫眼裡,這個昔日和妻子在閨中共同賞玩的明月,不斷地到營裡照著他,好像懷著無限深情;而在閨中思婦眼裡,似乎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為那象徵著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圓月,早已離開深閨,隨著良人遠去漢家營了。這一聯明明是寫情,卻偏要處處說月;字字寫月,卻又筆筆見人。短短十個字,內涵極為豐富,既寫出了夫婦分離的現在,也觸及了夫婦團聚的過去;既輪廓鮮明地畫出了異地同視一輪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圖,也使人聯想起夫婦相處時的月下雙照的動人景象。通過暗寓對比的畫面,詩人不露聲色地寫出閨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綿綿深情。

  ***2***“作者對戰爭怎樣的態度”的句子一是“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寫出了常年戰爭給百姓生活帶來的影響,流露出作者對戰爭的厭惡之情。二是“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將”是帶領的意思。古代軍隊以旗鼓為號令,這裡的“旗鼓”指代軍隊。希望有良將帶兵,一舉克敵,使家人早日團聚,人民安居樂業。

  答案: ***1***以月寫人,明月高掛中天,照著不眠的閨婦,而閨中人卻沉醉在對徵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筆寫出兩人的離恨,月亮也照著不眠的徵人,而這徵人也正在思念著閨中之婦”***。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發了飽受戰亂之苦的離人相思之苦。

  ***2***這首詩既有對戰爭長年不斷給百姓帶來離亂之苦的不滿,也包含著希望有人能帶兵克敵、一舉奪勝的期盼。

  ***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2~16題。

  曹錫寶,字鴻書,上海人。乾隆初,以舉人考授內閣中書,充軍機處章京。資深當擢侍讀,錫寶辭。二十二年,改庶吉士。 以母憂歸,病瘍,數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遷郎中。授山東糧道。上巡山東,召見,命來京以部屬用。以大學士阿桂奏,令入四庫全書館自效。書成,以國子監司業升用。

  居三年,上以錫寶補司業無期,特授陝西道監察御史。時協辦大學士和珅執政,其奴劉全恃勢營私,衣服、車馬、居室皆逾制。錫寶將論劾,侍郎南匯吳省欽與錫寶同鄉裡,聞其事,和珅方從上熱河行在,馳以告和珅,令全毀其室,衣服、車馬有逾制,皆匿無跡。錫寶疏至,上詰和珅。和珅言平時戒約嚴,或扈從日久漸生事,乞嚴察重懲。乃命留京辦事王大臣召錫寶問狀,又令步軍統領遣官從錫寶至全家察視,無跡,錫寶自承冒昧。上召錫寶詣行在面詰,錫寶奏全倚勢營私,未有實跡,第為和珅“杜漸防微”,乃有此奏。復諭軍機大臣、大學士樑國治等覆詢,錫寶又承“杜漸防微”語失當,請治罪。下部議,當左遷。上手詔略言:“平時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詐億不信之見。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誠佈公,而猜疑防範,據一時無根之談,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斷無此政體。錫寶未察虛實,以書生拘迂之見,託為正言陳奏。姑寬其罰,改革職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親政,誅和珅,並籍全家,乃追思錫寶直言,諭曰:“故御史曹錫寶,嘗劾和珅奴劉全倚勢營私,家貲豐厚。彼時和珅聲勢薰灼,舉朝無一人敢於糾劾,而錫寶獨能抗辭執奏,不愧諍臣。今和珅治罪後,並籍全家,貲產至二十餘萬。是錫寶所劾不虛,宜加優獎,以旌直言。錫寶贈副都御史,其子江視贈官予蔭。”錫寶,一士從子,再世居臺省,敢言名。家有甕,焚諫草,江嘗乞諸能文者為詩歌,傳一時雲。

  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充軍機處章京  充:充當,擔任

  B.資深當擢侍讀, 錫寶辭 辭:辭別

  C.錫寶將論劾 論:論告

  D.未有實跡,第為和珅“杜漸防微” 第:只是

  解析: B.辭:推辭。

  答案: B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A.以母憂歸,病瘍,數年乃愈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B.馳以告和珅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C.而錫寶獨能抗辭執奏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是錫寶所劾不虛於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

  解析: A.均為“才”。B.均為表目的的連詞。C.錶轉折/表遞進。D.“所”都與後面的動詞構成名詞性結構。

  答案: C

  14.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表明曹錫寶是一個諫諍之臣的一組是***  ***

  ①資深當擢侍讀,錫寶辭 ②時協辦大學士和珅執政,其奴劉全恃勢營私 ③上召錫寶詣行在面詰,錫寶奏全倚勢營私,未有實跡,第為和珅“杜漸防微” ④而錫寶獨能抗辭執奏,不愧諍臣 ⑤錫寶贈副都御史,其子江視贈官予蔭 ⑥家有甕,焚諫草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③

  解析: ①句說他拒絕提拔。②句表明和珅的奴僕劉全的仗勢謀私。⑤句說清仁宗對錫寶的賞賜。

  答案: B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曹錫寶因別人的奏舉推薦,進入四庫全書館工作。《四庫全書》編成以後,朝廷以國子監司業一職來提拔任用他。

  B.上海南匯人吳省欽和曹錫寶是同鄉,他得知曹錫寶將要彈劾和珅之後,立即將訊息告訴了和珅。

  C.和珅裝模作樣地“乞嚴察重懲”後,立即指示劉全迅速銷燬罪證,因此曹錫寶派人到劉全家檢視卻什麼也沒有發現,只好承認自己魯莽輕率。

  D.敢於直言的曹錫寶在和珅氣焰囂張、聲勢凌人的當權時期,挺身而出,彈劾舉報和珅,雖然失敗,但仍不愧為一個諫諍之臣。

  解析: 和珅是在指示劉全迅速銷燬罪證後,面對皇上的詢問時,才裝模作樣地“乞嚴察重懲”的。C項顛倒了先後順序;另外,曹錫寶是自己親自到劉全家檢視的,並非是派人前去。

  答案: C

  16.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上巡山東,召見,命來京以部屬用。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錫寶未察虛實,以書生拘迂之見,託為正言陳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嘗乞諸能文者為詩歌,傳一時雲。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皇上到山東巡視,召見曹錫寶,讓他到京城當做部屬任用。

  ***2***曹錫寶沒有查清實際情況,僅拿書生拘泥迂腐的見解,假託是合於正道的話來向君王進言。

  ***3***曹江曾經請擅長寫文章的人***關於這件事***寫了詩歌,傳誦一時。

  【參考譯文】 曹錫寶,字鴻書,上海人。乾隆初年,以舉人身份考取功名,被授予內閣中書,擔任軍機處章京一職。資歷深了以後,應當提拔為侍讀,錫寶推辭沒有就任。乾隆二十二年改任庶吉士。因為母親的喪事回家,又生了潰爛之病,幾年後才好轉。乾隆三十一年,改任刑部主事。再次升官擔任郎中。被授予山東糧道一職。皇上到山東巡視,召見曹錫寶,讓他到京城當做部屬任用。因為大學士阿桂的奏舉推薦,皇上讓他進入四庫全書館貢獻自己的力量。《四庫全書》編成以後,朝廷以國子監司業一職來提拔任用他。

  過了三年,皇上因為曹錫寶補任司業沒有期限,特意授予他陝西道監察御史一職。當時協辦大學士和珅掌握大權,他的奴僕劉全依仗權勢謀求私利,衣服、車馬、居室都超出了規格。曹錫寶打算論告彈劾,侍郎上海南匯人吳省欽與曹錫寶是同鄉,聽說了這件事,和珅此時正跟隨皇上在熱河,吳省欽飛馬把這件事告訴了和珅,和珅命令劉全拆掉超出規格的房屋,衣服、車馬只要是超出規格的,都隱藏得沒有蹤跡。曹錫寶的奏章到了皇上那裡,皇上責問和珅。和珅回奏說自己平時對屬下警戒約束很嚴格,但是或許自己隨從護駕在外,奴僕無人管束,逐漸惹是生非,請求嚴格查辦加重懲罰。皇上就命令留在京城處理事務的親王大臣召見曹錫寶詢問情況,又命令步軍統領派遣官員跟著曹錫寶到劉全家去檢察檢視,沒有發現證據,曹錫寶自己承認魯莽輕率。皇上下詔命令曹錫寶到熱河當面責問,曹錫寶上奏說劉全依仗權勢謀求私利,但是沒有實際證據,自己只是為了幫助和珅“杜漸防微”,才有這次上奏。皇上又讓軍機大臣、大學士樑國治等人審察詢問,曹錫寶又承認“杜漸防微”的話不恰當,請求給自己治罪。交給相關部門議罪,應當降官貶職。皇帝親手寫了詔書,大意是說:“朕平時任用人才,處理政事,從來沒有事先猜疑別人心存欺詐懷疑別人不誠信的想法。如果委任群臣百官卻不能示人以誠,公正無私,而猜疑防範,根據一時沒有根據的談論,倉促地給別人罪名,使得全天下人重疊著腳站立,斜著眼睛看人,十分恐懼,絕對沒有這樣為政的。曹錫寶沒有查清實際情況,僅拿書生拘泥迂腐的見解,假託是合於正道的話來向君王進言。姑且寬恕他的罪行,改為革職留任。”乾隆五十七年,曹錫寶去世。

  清仁宗親理朝政,誅殺了和珅,一併抄沒了劉全的家產,才回想起曹錫寶的直言進諫,下詔說:“先前的御史曹錫寶,曾經彈劾和珅的奴僕劉全依仗權勢謀求私利,家財豐厚。那時和珅氣焰囂張、聲勢凌人,整個朝廷沒有一個人敢於舉發彈劾,而惟獨曹錫寶能夠嚴辭上奏皇上,不愧是一個諫諍之臣。現在和珅被治罪後,一併抄沒了劉全的家產,發現財產達到二十多萬。這樣看來,曹錫寶所彈劾的沒有虛假,應該加以優待獎賞,以表彰他的敢於直言。追授曹錫寶為副都御史,他的兒子曹江也照此封官職。”曹錫寶,是一個讀書人的侄子,經歷兩代就位居臺省,以敢於直言進諫而聞名。家裡有個甕,用來焚燬諫書的草稿,曹江曾經請擅長寫文章的人***關於這件事***寫了詩歌,傳誦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