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的原因分析

  腰肌勞損是一種比較隱性的症狀,所以很多人在初期都很難察覺出來。“腰肌勞損”是以腰部疼痛為特徵的一組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腰椎周圍的韌帶和肌肉等軟組織對維持體位,增加脊柱穩定性、平衡性和靈活性均起著重要作用。


        腰肌勞損的原因

  1、急性腰扭傷治療不當

  腰扭傷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使損傷的肌肉筋膜修復不良,產生較多瘢痕和粘連,致使腰部功能減低出現疼痛,常感腰部無力,陰雨天則腰痠背痛。

  2、體弱、內臟病變

  體弱、內臟病變也會使腰背部應激能力下降產生疼痛;妊娠後期腰部負重增加也容易產生腰肌勞損,成為慢性腰肌勞損的病因。

  3、積累性損傷

  久坐、久站或經常搬抬重物等,腰肌長時間處於高張力牽伸狀態,受力大而頻繁的組織會出現小的纖維斷裂損傷,損傷修復後,遺留瘢痕和粘連,區域性出現反應性炎症,導致腰肌疼痛,是慢性腰肌勞損的病因。

  4、腰椎先天性畸形

  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人的腰椎由5個互相分離的椎體構成,而骶椎的5個椎體則互相融合成為一塊骶骨,當活動頻繁或負重加大時,容易發生腰肌勞損,從而成為慢性腰肌勞損的病因。

  腰肌勞損的症狀

  1、腰部疼痛

  多數患者有數週或數月的腰痛史,或有反覆腰痛發作史。腰痛程度輕重不一,嚴重者可影響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後症狀減輕,咳嗽、噴嚏或大便時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劇。

  2、患肢溫度下降

  不少患者患肢感覺發涼,客觀檢查,患肢溫度較健側降低;有的足背動脈搏動亦較弱,這是由於交感神經受刺激所致。

  3、腰部活動障礙

  腰部活動在各方面均受影響,尤以後伸障礙為明顯。少數患者在前屈時明顯受限。

  4、下肢放射痛

  一側下肢坐骨神經區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常在腰痛消失或減輕時出現。疼痛由臀部開始,逐漸放射亞大腿後側、小腿外側,有的可發展到足背外側、足跟或足掌,影響站立和行走。

  5、觀麻木感

  病程較長者,常有主觀麻木感。多侷限於小腿後外側、足背、足跟或足掌。

  6、脊柱側彎

  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側彎。側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經根的關係。

  腰肌勞損的治療方法

  1、理療

  中藥離子匯入、頻譜照射、超短波等療法,對本病均有一定療效。

  2、藥物治療

  主要為消炎止痛藥及舒筋活血、溫經散寒、祛風通絡、補肝益腎的中藥。消炎止痛藥有芬必得、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在疼痛較重時選用,但不宜長期服用。

  3、封閉療法

  有固定壓痛點者,可用0.5-1%普魯卡因5-10ml加醋酸強地鬆龍或醋酸氫化可的鬆0.5-1ml作痛點封閉,效果良好。

  4、手術治療

  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例,可施行手術治療。

  5、鍼灸拔罐治療

  針對痛點選用阿是穴或沿膀胱經取穴,和委中穴等針刺和拔罐。

  6、手法治療

  在運用按、揉等手法放鬆肌肉的基礎上,用力點按壓痛點,沿骶棘肌自上而下用推、摩、滾等手法。對有粘連或肌肉緊張處還可採用彈撥的手法。

  在運用按、揉等手法放鬆肌肉的基礎上,用力點按壓痛點,沿骶棘肌自上而下用推、摩、滾等手法。對有粘連或肌肉緊張處還可採用彈撥的手法。

  腰肌勞損的預防措施

  1.防止潮溼,寒冷受涼

  不要隨意睡在潮溼的地方。根據氣候的變化,隨時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後,要及時更換溼衣或擦乾身體。

  2.急性腰扭傷

  應積極治療,安心休息,防止轉成慢性。

  3.體育運動或劇烈活動時

  要做好準備活動。

  4.糾正不良的工作姿勢

  如彎腰過久,或伏案過低等。在僵坐一小時後要換一個姿勢。同時,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墊為腰部緩解壓力,有助於避免出現腰肌勞損。背重物時,胸腰稍向前彎,髖膝稍屈,邁步要穩,步子不要大。

  5.防止過勞

  腰部作為人體運動的中心,過度勞累,必然造成損傷而出現腰痛,因此,在各項工作或勞動中注意有勞有逸。

  6.使用硬板軟墊床

  過軟的床墊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一張10釐米厚的軟墊。

  7.注意減肥

  控制體重,身體過於肥胖,必然給腰部帶來額外負擔,特別是中年人和婦女產後,為易於發胖的時期,節制飲食,加強鍛鍊。

  結語: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的感覺自身會有腰部不適的情況,但是大家對此並不是非常的在意,因此就會有發生腰肌勞損的可能,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好的習慣,注意自己的健康,如果出現不適,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