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的原因及治療最佳方法

  腰肌勞損導致患者腰部經常疼痛,而且疾病一旦發生很難能夠得到治癒,疾病有著反覆發作的特性。那麼治療腰肌勞損的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由小編介紹腰肌勞損相關知識吧。

  腰肌勞損的原因

  引起慢性腰肌勞損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腰扭傷後遺症及長期反覆的腰部慢性損傷。

  急性腰扭傷十分多見,95%的患者經過治療後都可痊癒,但有時因治療不及時或處理方法不當時,如腰扭傷後沒有很好臥床休息,以致受損傷的腰肌長期處於被牽拉狀態;腰部活動過於頻繁,影響組織的正常癒合;腰部扭傷急性期進行不適當的推拿治療或重手法推拿而進一步加重損傷,均可造成慢性腰肌勞損。有時嚴重的腰扭傷後,即使早期得到合理的治療,也有可能因癒合的瘢痕組織面積過大,在腰椎正常活動和負荷下被牽拉而鬆弛、變性及區域性缺血,導致慢性腰痛。

  長期反覆的腰部輕損傷或腰肌長期處於強迫體位工作,如久坐、久站、搬抬重物等均可使腰肌長期處於高張力牽伸狀態,區域性出現反應性炎症,日久天長可形成腰肌的積累性變性,導致慢性腰肌勞損。

  引起慢性腰肌勞損的原因是什麼?

  腰椎先天畸形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隱性骶椎裂等均可使肌肉、筋膜等組織缺少附著點,造成結構上的薄弱。當活動頻繁或負重加大時,容易發生腰肌勞損。此外,環境的寒冷潮溼及氣候變化均可促進腰部勞損的發生或疼痛症狀的加重。

  治腰肌勞損最佳方法

  1、腰或腰骶部疼痛,反覆發作

  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腰部可有廣泛壓痛,脊椎活動多無異常。急性發作時,各種腰肌勞損的症狀均明顯加重,並可有肌肉痙攣,脊椎側彎和功能活動受限。部分腰肌勞損患者可有下支牽拉性疼痛,但無串痛和肌膚麻目感。腰肌勞損患者的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可侷限於一個部位,也可散佈整個背部。

  2、腰肌勞損的症狀加重

  勞累時腰肌勞損的症狀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腰肌勞損的症狀還表現在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後部、骶骨後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

  治腰肌勞損最佳方法 有效治療腰肌勞損方法有哪些

  3、下肢放射痛

  下肢坐骨神經區域放射痛是腰肌勞損的症狀之一,常在腰痛消失或減輕時出現。腰肌勞損的疼痛由臀部開始,逐漸放射亞大腿後側、小腿外側,有的可發展到足背外側、足跟或足掌,影響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則在馬尾神經症狀,雙側突出則放射可能為雙側性或交替性。

  4、腰部活動障礙

  這種腰肌勞損的症狀表現為腰部活動在各方面均受影響,尤以後伸障礙為明顯。在前屈時明顯受限。

  5、麻木感

  患上腰肌勞損後,在病程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麻木感。這種症狀常表現在小腿後外側、足背、足跟或足掌。而肢體麻木感是腰肌勞損的主要症狀。

  腰肌勞損的運動療法

  1、轉胯運腰運動

  準備姿勢:兩腿開立,稍寬於肩,全身肌肉放鬆,雙手叉腰,調勻呼吸。

  活動時,胯先向左、再向前、向右、向後,圍繞腰的中軸,做水平轉圈動作。轉胯一週為一次,可酌情做15~30次,再反方向做同樣動作,其轉圈的幅度,可逐漸加大。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狀態,腰隨胯的旋轉而動,身體不能過分的前仰後合。

  2、轉腰捶背運動

  準備姿勢:兩腿開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兩腿微彎曲,兩臂自然下垂,雙手半握拳。

  活動時,先向左轉腰,再向右轉。兩臂隨腰部的左右轉動而前後自然擺動,借擺動之力,雙手一前一後,交替叩擊腰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左右轉腰為一次,可根據病情及自身情況,連做30~50次。

  3、雙手攀足運動

  準備姿勢:全身直立放鬆,兩腿可微微分開。活動時,先兩臂上舉,身體隨之後仰,儘可能達到後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隨即身體前屈,雙手下移,手儘可能觸及雙腳,稍停,恢復直立體位。如此為一次,可連續做10~15次。身體前屈時,兩腿不要彎曲,彎曲將影響效果。老年人或高血壓病人,彎腰時動作要緩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