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吊蘭葉子為什麼發黃

  吊蘭莖頂端簇生的葉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隨風飄動,形似展翅跳躍的仙鶴。故吊蘭古有折鶴蘭之稱。最主要是可以吸收空氣中的灰塵等細小微粒,給潮溼的環境換換空氣。是家庭淨化空氣的好幫手。不過為什麼冬天吊蘭的葉子會變黃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吊蘭的介紹:

  科名:百合科

  屬名:吊蘭屬

  適宜地區:|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華東地區

  產地分佈:主產北半球溫帶與寒帶,中國吉林、河北、陝西、四川省及華東等地。

  生長習性:|耐蔭植物|耐旱植物為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喜陰溼,又耐乾旱,不擇土壤,栽培或野生在山坡岩石上。

  生長型別:草本類

  觀賞特性:觀葉

  園林用途:|室內盆栽|巖生花卉|草坪及地被垂盆草葉質肥厚,色綠如翡翠,頗為整齊美觀。不耐踐踏,可作封閉軾地被材料。也可用於模紋花壇配製圖案,或用於岩石園及吊盆觀賞等。

  繁殖培育:扦插和分根法繁殖,管理粗放

  體態特徵

  性狀鑑別 鬚根圓柱狀紡錘形,上有短根莖。完整葉片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20~30cm,直徑寬1~2cm,頂端漸尖,基部抱莖;色深綠,有的具黃色縱條紋或邊緣為黃色;質較堅硬。有的尚具花梗及花序,它的氣微,味淡。

  原形態:吊蘭,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肥厚,呈紡錘狀;葉自根際叢生,多數;葉細長而尖,綠色或有黃色條紋,長10~30cm,寬l~2cm,向兩端稍變狹。花梗比葉長,有時長達50cm,常變為匍枝,近頂部有葉束或生幼小植株;花小,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梗關節位於中部至上部;花被葉狀,裂片6枚;雄蕊6;稍短於花被片,花葯開裂後常捲曲;子房無柄,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狀扁球形,每室具種子3~5顆。花期5月,果期8月。

  冬天吊蘭葉子發黃的原因:

  吊蘭葉子發黃原因一:施肥不當

  吊蘭對養分要求不太高,每月施2~3次餅肥水或無機化肥,就可以滿足其生長的需要,但對花葉吊蘭要注意氮肥不要太多,否則,花葉品種的葉色就會變得不明顯。吊蘭對肥料濃度很敏感,一旦濃度稍大,葉片就會焦頭,所以施肥宜淡不宜濃。

  吊蘭葉子發黃原因二:澆水不當

  澆水是吊蘭養護管理的關鍵,澆水不當很易導致葉片發黃和乾枯。下部老葉乾枯是土壤太乾,而葉片發黃焦尖則多是澆水太多,盆土過溼引起的。在吊蘭的生長期內,澆水保持盆土經常溼潤為宜,做到問幹間溼。夏秋空氣乾燥時,要向植株噴水,增加空氣溼度,其他季節也應噴水清洗葉面灰塵,經常用清水噴淋葉面,不但可增加空氣溼度,也有利生長,多抽生蔓莖,姿態更瀟灑,葉面更清新,提高觀賞價值。對下部枯黃葉片要隨時摘去。某年9月中旬,筆者出差到外地13天,臨走前給辦公室的吊蘭澆了一次水,回來後,盆土與花盆間裂開了一個大口子,但吊蘭依然很好,葉片未發生枯黃,可見吊蘭耐旱能力。從這個試驗可得出吊蘭澆水不要過多過勤,乾透了再澆不遲,只要不幹過了頭。

  吊蘭葉子發黃原因三:溫度因素

  吊蘭怕霜打,霜降前要移入室內。冬季室溫不能低於0℃,以10%左右為好。冬季澆水一定要少,澆水也要在晴天中午為宜,且勿用冷水。室溫不高,要嚴格做到不幹不澆,並防止冷風侵襲,也不要將吊蘭懸吊在窗戶前,更不要緊貼在玻璃上。

  吊蘭為常見的小型觀葉植物,繁殖也較為簡便,用分株法即可。在生長期間,將其伸出莖蔓上的小植株連氣生根剪下,直接上盆,一盆1~3株。當老株的株叢比較大時,也可以結合翻盆,將母株取出,從中間間隙處斷開,一株可依原母株的大小,分為2~3株。剛上盆的吊蘭要放陰涼處,保持盆土溼潤,10天左右,再移至半陰處養護。

  吊蘭的花語:

  吊蘭的花語是“無奈而又給人希望”。

  這來源於一個傳說,說有個妒賢忌才的主考官為了讓他的乾兒子魁名高中,下決心要捺著那個姓林的才子,在批改林德祥的卷子時恰好碰到皇帝微服來訪,主考官慌忙之中把卷子藏到案頭那盆長得茂盛的蘭花中,被相中這盆開得漂亮的皇帝在不經意中看到並得知了實情,結局大家都能猜得到,不僅免了他的官職,還把那盆花“賜”給了他。主考官又羞又惱,不久就死了。從此以後,這種蘭花的莖葉就再也沒有直起來過,且漸漸演變成今天的吊蘭,而它的花語也是取其意而來。

  吊蘭:能吸收空氣中95%的一氧化碳和85%的甲醛.

  吊蘭能在微弱的光線下進行光合作用,吊蘭能吸收空氣中的有毒有害氣體,一盆吊蘭在8~10平米的房間就相當於一個空氣淨化器.一般在房間內養1~2盆吊蘭,能在24小時釋放出氧氣,同時吸收空氣中的甲醛,苯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致癌物質.吊蘭對某些有害物質的吸收力特別強,比如空氣中混合的一氧化碳和甲醛分別能達到95%和85%.吊蘭還能分解苯,吸收香菸煙霧中的尼古丁等比較穩定的有害物質.所以吊蘭又被稱為室內空氣的綠色淨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