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石灰岩洞會生長著石筍和鐘乳石

  出產鐘乳石和石筍的石洞,都是石灰岩構成的。但是它們是怎麼形成的呢?

  石灰岩洞中會生長著石筍和鐘乳石的原因

  石筍指在溶洞中直立在洞底的尖錐體。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的裂隙或從鐘乳石上滴至洞底。一方面由於水分蒸發,另一方面由於在洞穴裡有時溫度較高,水溶解CO2的量減小,所以,鈣質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就會自下向上生長的是石筍,從上往下生長的是石鐘乳。

  石筍和石鐘乳是怎樣形成的?是碳酸鈣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裡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

  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石鐘乳,洞底的形成石筍。

  還有是因為由於地殼不斷運動,海水退去,出現了綿延不斷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灰岩山峰。這些露出來的石山,長期受雨水風霜沖刷,頂部變成刀山劍石狀了。石峰底座,由於地史時期地下水的長期溶蝕,河水的長期衝擊,漸漸地形成了溶洞。溶洞繼續被溶蝕擴大,而溶於水中的石灰岩溶液,從洞頂往下滴,甚至往下流,促進二氧化碳進一步擴散,同時溶液受蒸發作用,形成飽和,剩餘的碳酸氫鈣沉澱,就形成了自下而上生長的石筍。石鐘乳的形成,同石筍形成的過程是一樣的。只不過石鐘乳從上往下長就是了。

  那些頂天立地的“靈芝柱”,就是石筍和石鐘乳對接起來之後形成的。據說,石筍和石鐘乳,每百年才長高一釐米,長一米,就是一萬年了。在地上長成一個尖錐體,很象竹筍,故名石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