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蜇人後為什麼會死

  蜜蜂尾部有一根毒刺,是作防衛和攻擊用途。但是蟄過之後自己也會死亡,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

  :內臟被拔出

  刺人後死亡的蜜蜂僅限於工蜂,工蜂是發育不完全的雌性蜜蜂,刺人的那個“刺”其實是發育未完全的產卵器。因為發育未完全,所以刺人後連同內臟一起都留在被刺者身上,沒有內臟當然會死。

  至於蜂王,產卵器發育完全,刺人後不會有事。但是蜂王一生中用它攻擊敵人的情況幾乎沒有,除非是剛孵化時與其他蜂王競爭者的決鬥。

  雄峰是沒有刺的,因為它根本就沒有產卵器。

  蜜蜂腹部末端的毒針是由一根背刺針和兩根腹刺針組成,針後面連線著毒腺和內臟器官,腹刺針尖端有幾個呈倒齒狀的小倒鉤,當蜜蜂的毒針蜇入人體的面板後,排出毒液再拔出刺針要慌忙飛走時,由於小倒鉤牢固地鉤住了面板,所以,毒針連同一部分內臟也一起被拉了出來,這樣蜜蜂當然就會死去。所以,蜜蜂不到萬不得已時是不會蜇人的。 但是當蜜蜂蜇到那種身上覆蓋著硬質表皮的昆蟲時,它的刺針可以從形成的破口中拔出,而自己也不會死掉。

  蜜蜂相關知識拓展: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複眼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似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

  外形特徵: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腰部較胸部、腹部纖細;觸角膝狀,複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蜜蜂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

  蜜蜂發聲是胸腔中的中胸縱長肌和中胸垂直肌及其附著在中胸背板、中胸腹板、第二懸骨共同劇速振動產生的,蜜蜂發聲是它們共同振動的結果,蜜蜂沒有專門的發聲器官.

  蜜蜂的主要天敵是胡蜂。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為食,在消化道中的花蜜可以被轉化成蜂蜜。所有的雌蜂都有一種刺。蜜蜂和大蜂***一種體積較大的、較圓的蜂,身子是黑色的***都是昆蟲,但是這種種類的蜂大多數都是單獨居住,有一些蜂住在別的蜜蜂的蜂窩裡,並且從別的蜂那裡獲得食物。蜜蜂這個典型的群體有一個能產卵的蜂王,性別上未發展進化的雌蜂***工蜂***;還有許多能生育的雄蜂。

  生活習性:

  蜜蜂的飛翔時速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內,有效活動範圍在離巢2.5千米以內。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為食,採集花蜜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採訪1100-1446朵花才能獲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間1只蜜蜂平均日採集10次,每次載蜜量平均為其體重的一半,一生只能為人類提供0.6克蜂蜜。蜜蜂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變化過程。一般雄性出現比雌性早,壽命短,不承擔築巢、貯存蜂糧和撫育後代的任務。雌蜂營巢、採集花粉和花蜜,並貯存於巢室內,壽命比雄性長。

  花蜜被蜜蜂吸進蜜囊的同時即混入了上顎腺的分泌物——轉化酶,蔗糖的轉化就從此開始,經反覆釀製蜜汁並不停的扇風來蒸發水份,加速轉化和濃縮直至蜂蜜完全成熟為止。根據種類的不同,工蜂的數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隻的範圍內,它們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還會將花蜜和花粉傳送到特定的地方,這要通過跳特殊而嚴格的舞蹈而獲得。他們的職責包括釀蜜,做蠟狀蜂房的巢室,這些都是為食物儲存和幼蟲居住,還有照顧蜜蜂和蜂王,守護蜂巢。蜜蜂是一個多年生群體,將會不斷地有新蜂王被撫養起來,老蜂王然後和一群工蜂離開蜂房到別的地方重建一個家。

  蜜蜂完全以花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時釀造儲存成蜂蜜。毫無疑問的是,蜜蜂在採花粉時亦同時對它授粉,當蜜蜂在花間採花粉時,會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這些掉落的花粉關係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異花傳粉。蜜蜂身為傳粉者的實際價值比其製造蜂蜜和蜂蠟的價值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