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支氣管炎咳嗽的方法

  支氣管炎是一種慢性疾病,這種疾病需要長時間的治療才能恢復健康,所以,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1、黃芪黨蔘粥:

  黃芪、黨蔘、山藥、半夏、白糖、粳米。黃芪、黨蔘、半夏煎汁去渣代水,與山藥、粳米同煮為粥,加入適量白糖,連服數月有補益脾肺之功。適用於穩定期肺脾氣虛者。這是常見的治療支氣管炎的方法。

  2、百合麥冬粥:

  鮮百合,麥門冬,粳米。加水煮成粥,食時加適量冰糖。這種治療支氣管炎的方法適用於穩定期肺腎陰虛者。

  3、蘇子粥:

  蘇子 ***搗成泥***、陳皮 ***切碎***、粳米,紅糖適量,加水煮成粥。早晚溫服。適用於急性加重期及慢性遷延期咳嗽氣喘、痰多納呆、便祕的病人。

  4、海蟄蘆根湯:

  海蟄、鮮蘆根,洗淨共煎吃湯。適用於急性加重期及慢性遷延期咳嗽痰黃、胸悶氣急、口乾便祕患者。這也是常見的治療支氣管炎的方法。

  5、蜜梨汁:

  取大梨***或小梨***,蜂蜜。將梨洗淨切薄片,放入鍋內加水2~3杯,加入蜂蜜,以文火煮沸後5分鐘,梨熟即可。分2次喝湯吃梨。這種治療支氣管炎的方法有潤肺涼心、清燥將火、止咳化痰之功。適用於久咳不止的老慢支病人。

  二

  1、實證

  ***1***外寒內飲。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飲。

  【方藥】:小青龍湯加減。方中麻黃、桂枝,宣肺平喘;乾薑、細辛、半夏溫中蠲飲,散寒降逆;配五味子,以防肺氣之耗散,佐以白芍協同桂枝調和營衛;並用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有外散風寒,內除水飲,表裡雙解之功。如胸悶苔膩加白芥子、陳皮;痰鬱化熱減桂枝、乾薑用量,加生石膏、桑白皮、黃芩;身熱不解亦可加魚腥草、蒲公英、連翹等以清熱解毒。

  ***2***痰溼內聚。

  【治法】:溫陽健脾,化痰平喘。

  【方藥】: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加味。方中茯苓健脾滲溼、祛痰化飲。以桂枝溫陽化飲,與茯苓相伍,實有溫化滲利之妙用。白朮健脾燥溼,炙甘草以益氣和中,半夏、陳皮以理氣燥溼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

  ***3***燥熱傷肺。

  【治法】:辛涼清肺,潤燥化痰。

  【方藥】:清燥救肺湯加減。方中桑葉、杏仁,宣肺止咳;南沙蔘、麥冬、知母,既能清熱潤燥,又能滋液養陰,與前藥相合,有潤肺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杷葉配杏仁,潤肺降逆。

  2、虛證

  ***1***脾肺兩虛。

  【治法】:補肺健脾,益氣固表。

  【方藥】:六君子湯、玉屏風散加減。方中黨蔘、黃芪、白朮、山藥,甘草,健脾補肺;防風配黃芪,祛邪而不傷正,黃芪得防風,固表而不留邪;再配陳皮、半夏、茯苓、蘇子,化痰降氣平喘。諸藥共奏,補肺健脾,益氣固表,化痰平喘之功效。

  ***2***肺腎兩虛:

  【治法】:補益下元,納氣平喘。

  【方藥】:生脈散加味。方中黨蔘、麥冬、五味子,補肺養陰。偏陰虛者,與六味地黃丸合用。以山芋肉、訶子肉、山藥,滋陰斂液;功勞葉、銀柴胡、炙鱉甲、烏梅,滋陰退熱。偏陽虛者,與腎氣丸同用,以附子、肉桂、核桃肉、紫石英、補骨脂、沉香、補益下元,溫腎納氣;熟地、茯苓、山芋肉、澤瀉,補養腎陰。共成溫補肺腎之劑。

  中醫鍼灸治療:

  1、體針:取孔最、豐隆、肺俞、定喘、中喘、膻中等穴。耳針可取神門、平喘、腎上腺。

  2、艾灸:用艾條溫和炙足三裡各式各樣10分鐘,石門5分鐘,以皮膚髮紅為度,起床及睡前各式各樣 1次。10天后改為每天1次,常年不斷。

  3、穴位敷貼:常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白芥子、玄胡、甘遂、細辛各12g共研末。於夏季三伏天開始使用。每次以三分之一藥末,加薑汁調成膏狀,分攤末6塊直徑5cm的油紙或塑料布上, 貼於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均雙側***穴位上,用膠布固定,貼4~6小時。每隔 10天貼1次,於初伏、中伏、晚伏各1次,共3次,連貼3~5年。適於慢性支氣管炎有良好預防作用。

""的人

1.老年支氣管炎咳嗽治療方法

2.氣管炎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3.中醫治療支氣管炎的偏方

4.治療乾咳的偏方及食療方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