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如為什麼自殺

  張純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華裔女作家、歷史學家,祖籍江蘇淮安,那麼,呢?

  張純如自殺的原因

  在事業處於巔峰時突然自殺,張純如讓外界感到震驚。張盈盈說,張純如曾經對兩個美國知名作家的自殺感到不解,自殺對張純如來說“不是一個選擇”。但是,張盈盈回憶說,當時幾個因素導致了女兒的身體情況惡化。全身心投入寫作讓她非常疲憊,特別是在第三本書完成後,開始出現體重下降、失眠、掉頭髮的現象。兩歲的兒子被診斷出患了孤獨症,加上她此時正在準備第四本書《菲律賓的死亡之旅》,數名八九十歲的二戰老兵懇請她前往採訪……張純如要面對的太多了。

  “2004年8月,純如南下采訪後病倒,醫生給她開了抗抑鬱的藥物,這一藥物在2004年FDA的檢測中證明含有增強服用者自殺傾向的副作用。”張盈盈說,她請教了不少心理醫生和專家,閱讀了大量有關抑鬱症的病理書籍,做了許多獨立的研究工作。她懷疑,醫生當時開給張純如抗精神病藥物時,是依美國人的平均體質來計算用藥量,而沒有考慮到劑量並不一定適合亞裔。由於張純如在治療過程中,曾經停藥後再服藥,張盈盈觀察發現,女兒幾次顯現自殺念頭都是在開始服藥後頭幾天,而這也吻合抗精神病藥物在剛開始服用時副作用最大的特性。

  她有沒有什麼遺憾?

  張盈盈說,這是她第四次到南京。第一次是2005年,張純如的銅像落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相比那次,心情平復了許多,“那時女兒才走,打擊太大,雖然當時就準備寫一本關於女兒的書,但因為悲傷一直無法寫下去。”在女兒去世的最初兩年,她和丈夫先蒐集資料。內心稍微平靜後,張盈盈才開始著手完成書稿。

  談及女兒的遺憾,張盈盈稱,張純如非常喜歡電影,她一直認為電影的宣傳力度比書更強,“把書變成電影是她的心願,但需要很大的投資……”***毛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