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為什麼能當總統

  巴拉克·奧巴馬當選了美國總統。這次選舉投票結果一邊倒。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中,總統和國會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奧巴馬能當總統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奧巴馬能當總統的原因

  首先,大多數美國人民都願意選擇一個非洲裔總統,說明種族偏見有所下降;

  第二,更重要的是,奧巴馬是一個政治天才。要不是他,沒有其他黑人可能當選。他很年輕,涉足政治只有很短的一段時間。他有過三年參議員的經驗,在此之前只做過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在民主黨挑選總統候選人的初選階段,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幾乎是勝券在握,因為她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參議員、前第一夫人,而且在民主黨內有強大的政治權力基礎。但沒什麼來頭的奧巴馬在選舉中贏得一個又一個州。經過激烈的競爭,奧巴馬在9月正式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他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後,有幾個因素促成他成功當選總統。

  首先是經濟危機。統計研究表明,經濟條件是影響總統大選結果的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良好的經濟條件有利於現任總統連任或與他同黨派的候選人當選;經濟條件不好時,在野黨的候選人會當選。現在金融危機當前,經濟條件非常惡劣。

  第二,布什是美國多年來最不受歡迎的總統,選民對他的總統功績滿意的比例還不到30%。除了經濟形勢不好,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的處理不當。而奧巴馬從一開始就反對伊拉克戰爭,並宣佈,如果當選將盡快撤回大部分軍隊,因而深得人心。他獲勝的一個戰略是,把他的對手麥凱恩與布什的失敗政策聯絡在一起。而麥凱恩只是採取消極戰略,告訴選民奧巴馬經驗不足。

  奧巴馬的經濟政策

  第一,他傾向於對收入較高的人收重稅,對低收入家庭則實行較低的稅率。他希望政府投入更多資金來解決國內問題。

  第二,在外貿方面,他可能會限制自由貿易,希望對有些國家進行貿易限制。在醫療保險政策方面,他主張增加政府涵蓋範圍,涵蓋大部分直到最終是所有美國公民的醫療保障,而麥凱恩傾向於根據個體的選擇有更多的私人保險。兩人都主張在沿海開採石油和支援研究新能源來促進能源獨立。雙方都希望改善美國的中小學教育,因為美國學生的表現比許多其他國家都差,甚至不如一些發展中國家。在他們關於這個問題的辯論中,當奧巴馬錶示應當強調家庭教育,並要求選民不要讓他們的子女花太多時間看電視或玩遊戲時,他獲得了很大支援。鑑於上述在競選中宣佈的政策主張,讀者應該注意到,有很多政策是過去的總統在競選期間主張但以後沒有實行的。奧巴馬可能是個例外。

  在美國,許多人相信託馬斯·傑斐遜的說法:“最好的政府是最少管事的政府。”他們認為,除了提供法律和秩序,政府不應干涉人們自由追求自己幸福的活動。奧巴馬認為,領導國家去處理許多問題,包括減少種族偏見和共同努力解決金融危機和其他經濟社會問題,是總統的責任。他有領導美國度過目前金融危機的能力。他往往在競選演說中強調,美國是一個國家,不分共和黨或民主黨、男性或女性、黑人或白人、基督徒或猶太人,在處理美國面臨的重要問題時,大家都是美國人。

  70%的歐洲人支援奧巴馬成為美國總統。一種可能的原因是,他的外交政策基於他對世界具有全球性的看法。他1961年出生在夏威夷,約10歲時在印度尼西亞過了幾年。在國外生活的經驗給他提供了不同於純粹美國人的視角。許多隻生活在美國的美國人只會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問題,這往往意味著,認為美國的方式是對全世界人民都正確的方式。布什總統和他的高階閣員在中東推行美國式民主就是這種美國式傲慢的典型例子。奧巴馬的視角比較廣闊,他比較謙虛,不認為美國模式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最好的,他不會把美國模式強加給其他國家。他願意與外國有不同政見的領導人進行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