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誤區有哪些

  在素質教育過程中,你知道存在著哪些誤區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素質教育的誤區,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近年來,素質教育改革在各地展開,不僅得到了教育界的贊同,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援。但是,從目前的情形來看,不少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中都存在著誤區。

  新的《義務教育法》第三條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1、素質教育就是課外活動

  有人把素質教育理解為組織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培養學生某方面的特長。於是課內搞應試教育,課外搞素質教育。課外各種各樣的少兒社團和興趣活動小組應運而生,第二課堂熱鬧起來。學科領域則侷限於語文、數學以及在成果上具有顯性效果的音、體、美上。上級部門檢查素質教育也只看文藝彙報演出或課外活動。把發展學生特長當成了素質教育的全部,併成為中考的優錄條件。培養合格的人才是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達到的目標,受教育者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應得到良好的發展;發展特長是重要內容,是實施素質教育中應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它主要是從實際出發,以受教育者的個體潛能為前提進行開發,二者缺一不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多種多樣的:⑴課堂教學;⑵課外活動;⑶校園文化建設等等。素質教育的關鍵即主渠道是要建立一種靈活的課程體系,改變“應試教育”那種單一和呆板的結構,建立系統化、多樣化的結構體系,既有學科課程又有活動課程,還要有環境課程,並注意它們之間的統一協調關係。開展系列課外活動,僅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2、素質教育是權宜之計或臨時任務

  有的學校表面上素質教育熱火朝天,實際上仍然把升學率當作是評估質量的硬指標,節假日補課有增無減,學生負擔不堪重負。有的學校上午應試教育,下午素質教育;上學期素質教育,下學期應試教育;領導檢查時素質教育,領導一走就應試教育。形式上素質教育,如將“成績報告單”改為“素質報告單”,其實質是“換湯不換藥”。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首先是對素質教育缺乏清醒的認識,把素質教育當成了短期行為,因而口頭上掛的是素質教育,心裡想的和實際搞的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反映了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同時也體現了未來終身教育對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現在許多學校,許多老師急功近利,不願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素質教育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素質教育缺乏一個顯性的評價尺度和評價標準,對學校教育工作的評價仍然只看學生的成績,看升學率,使本來就已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理念進一步得到強化。

  3、素質教育不看升學率

  有人說取消高考中考應試教育就沒有了,自然而然地進行素質教育了。現在學校一味地搞素質教育就是升學率在作怪,沒有升學率一切問題就解決了。如果實施素質教育不看升學率,把升學率從教育評估中取消,也許問題就解決了。我以為,升學率是教育教學考核中的一部分,注意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升學率也是要的,問題在於不能片面地追求升學率,甚至放棄一切地追求升學率,把升學率當作考核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全部。我們的錯誤不在升學率,而在片面地甚至是錯誤地追求升學率,而不是客觀地理性地看待升學率。這個問題很複雜,應該引起社會和家長的共識。

  4、素質教育是無需教師的教育

  素質教育實踐過程中,一些學校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教師像卸了“包袱”一樣,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真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認真備課了,認為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就是討論或爭論,不需要教師講解,學生自己理解並得出結論就行了。課堂上花去大量時間讓學生無休止無邊際的討論,看似氣氛活躍,卻收效甚微。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其實質就是要改變“應試教育”的片面性,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但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教師的傳道、解惑、授業,學生不會天生的掌握知識和技能,那麼素質教育將是一句空話。

  5、素質教育是取消考試的教育

  一談起素質教育,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應試教育”頻繁的考試,即考考考,教師的法寶。應試教育中的考試便成了“罪魁禍首”。有的人認為,只要把考試取消了,素質教育才能成為現實,只要有考試就會有應試教育。這只是說到了問題的一半,考試改革的確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然而,考試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檢查教育教學質量和選拔人才的形式,其關鍵在於怎麼考,考什麼。既然人的素質有高有低,那就需要一種機制來測評其高低,考試就是測試中的一種形式。素質教育是離不開考試的,只是考試的形式變化了而已,這種考試更加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所以,將考試一棍子打死,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表現,並非科學的態度。沒有考試或者說沒有測評機制,學生的素質得不到正確評價,教學情況得不到反饋,教學如何改進和提高呢?

  6、素質教育提倡自由發展無須管教

  有人認為素質教育主要是發展孩子的個性,讓孩子自由成長。其實,發展個性,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放鬆對孩子的管教。生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對學生的壞性格和壞習慣,不但要管教,而且要嚴管,不但不能放鬆對學生的教育,而且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學校要確保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教師應該積極正確地引導和指導,不能放任自流。按照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規範自己的言行,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

  7、素質教育不注重尖子生的培養

  有人認為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就不主張脫穎而出,出類拔萃,大家一起齊步走。是的,素質教育旨在“三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面向全體學生,但素質教育同時主張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健康迅速地成長,不是學生成長的阻力而是動力,學生在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裡,將更加賦有創新精神,教育將會更加多、快、好地培養人才。否則,素質教育不能總是一句空話。

  8、素質教育是藝術教育和娛樂教育

  不少學校和家長以為素質教育就是音體美教育,只要加強了音樂、體育、美術課等就素質教育了。要減輕負擔,讓孩子輕鬆就引著孩子玩就是了,把素質教育理解為藝術教育或娛樂教育。其實,藝術素質只是人的素質的一部分,而且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所以藝術教育也就只是整個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讓學生身心愉快,學得輕鬆,只是教學方法改革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知識和能力,促使學生思想品德、文化水平、身體健康、藝術審美,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素質的提高。多元的社會需要多樣化的人才,不能說唯藝術人才才是高素質人才,有的人對藝術一竅不通,但並不能否定他們仍可能是高素質人才。有的人理解素質教育就是蹦蹦跳跳、拉拉唱唱、寫寫畫畫。有的家長也認為一首歌曲響遍全世界,一夜成為爆發戶;一張畫流芳千古,一紙千金;吹吹打打好輕鬆,一門手藝闖世界。有的乾脆說就是放手讓學生玩。愉快學習不是隻玩不學習,單純的玩的觀點起碼是片面的。

  9、素質教育就只要學生學會做人

  一說起素質教育,有人就說就是強調德育,學會做人,人的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胚子壞了什麼都壞了,思想不端正“知識越多越反動”。德育工作的確要加強,思想品德素質是人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素質,切切不可忽視。但是,不能成天只搞德育。其實,人的素質是一種綜合體,人的思想品質好,但身體素質不佳,成天臥病在床,也不會對社會做出多大貢獻,也白搭。人文素質與科技素質無高低之分,我們根據教育方針的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有人說得好,品德壞了是壞蛋,智力發展不好是笨蛋,身體垮了全完蛋。所以,我們推行素質教育必須全面科學地理解素質教育,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切實按照國家教育教學計劃來安排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的人才,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10、素質教育是沒有負擔的教育

  中小學必須減輕學生過重的和不必要的課業負擔以及心理負擔,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和生活。這裡包括過多的煩瑣重複的作業、頻繁而乏味的考試、教學計劃以外的加班加碼的內容,以及補課拔高等。但是,“減負”不等於不要一點負擔。一味減負,減過了頭,只能將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期從中小學階段推移至成年階段,這並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將來的發展。學生負擔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應該在他們生理和心理所能承受的範圍以內。學習本身是一個艱苦的勞動,只有刻苦勤奮地學習,才會學到豐富的知識,“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古雄才多磨礪,從來紈絝少偉男”,這些警句所蘊含的道理是深刻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表明:“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憲法關於“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規定是完全一致的。

  要走出誤區,唯一的辦法就是科學、全面地理解素質教育,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認真謀劃教育發展,積極探索創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精神和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搞好素質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為發展創新型教育,進而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出貢獻。

  我們應該進一步鞏固素質教育的成果,克服不足,走出誤區,爭取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