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心態的含義和正能量勵志故事

  心理學中有種心態叫“空杯心態”。那麼你知道空杯心態是什麼嗎?我想很多人對此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小編跟你分享空杯心態的含義,一起來看看。

  空杯心態的含義

  空杯心態象徵的意義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空杯心態”並不是一味的否定過去,而是要懷著否定或者說放空過去的一種態度,去融入新的環境,對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

  後來吳甘霖寫了一本書叫做空杯心態,這本書成為很多公司給員工培訓必備的書籍

  對於身在職場,往往最容易得意之時忘形,卻又最不該忘形的員工們而言,“空杯心態”無疑是一劑心理良藥。所謂空杯心態,最直接的含義就是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很難接納新東西。就是要將心裡的“杯子”倒空,將自己所重視、在乎的很多東西以及曾經輝煌的過去從心態上徹底了結清空。只有將心倒空了,才會有外在的鬆手,才能擁有更大的成功。這是每一個想在職場發展的人所必須擁有的最重要的心態。

  永遠不要把過去當回事,永遠要從現在開始,進行全面的超越!當“歸零”成為一種常態,一種延續,一種不斷時刻要做的事情時,也就完成了職業生涯的全面超越。

  一代武學宗師,功夫巨星李小龍也非常推崇這句話,他說:“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空杯心態的意思

  何謂“空杯心態”?古時候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裡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態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你算老幾?後來老禪師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併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不停地倒。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裡倒?”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幹嘛還倒呢?”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幹嘛還要到我這裡求教?這就是“空杯心態”的起源。

  空杯心態的正能量勵志故事分享

  從前有個縣,有個書生考起了本縣的狀元。這個狀元每天都去玩,他很自傲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以為這個縣只有他最聰明,這個狀元后來縣裡有個駱駝,那裡有個高個頭說很有學問的,狀元聽了,很自傲的說難道這個縣還有人比我跟聰明的嗎,我一定要去會會他,哼?

  狀元開始去駱駝,他走到了那個鎮,吃了飯就問別人駱駝在哪裡,別人就告訴他往那座山一直走上去就可以快到了。他怒氣衝衝的走到了駱駝,看見門前有個小和善在哪裡。狀元就走進去很生氣的說就你們師傅出來,我要見他,小和善就說施主請先做下。我這就去叫,小和善進去了,可是等了很久高僧也沒出來。

  只看見小和善拿了一壺水和一個杯子,小和善把杯子換在桌子上說,請施主慢用。小和善把杯子倒滿了,還在倒,狀元說你怎麼這麼不懂禮貌呀,倒滿了還在倒。狀 元叫他別倒了,他還在倒桌子滿了。狀元生氣的說你怎麼還在倒,小和善倒的地上都是水。狀元不好意思的說師傅對不起,我錯了,狀元臉紅著走了。這個意思是,你就像這杯水,太嬌傲哦,大腦裝不進東西了。這就是空杯心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太驕傲了,不要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什麼都會了。

  清空你的杯子的勵志感悟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現象:如果一個杯子有些渾水,不管加多少純淨水,仍然渾濁;但若是一個空杯,不論倒入多少清水,它始終清澈如一。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人一旦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了一段時間,就會覺得工作起來非常熟練,無須接受新的學習。雖然有時也想著給自己充充電,但是老的知識就像杯子中的渾水,學習的時候總是下意識地感到不以為然,即使學了,在實際工作中也不能好好地運用,然後慢慢地變成了“吃老本”。殊不知,社會每時每刻都在前進,周圍的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我們只有走出過去經驗的誤區,打破自己的思維慣性,克服自己的惰性和自以為是的驕傲,樂於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才會與時代同行。

  “人要有空杯心態,讓自己從學徒的心態開始前行”。如果總是守著自己的半桶水,晃呀晃的,就會陷入孤芳自賞、敝帚自珍的封閉境地,就會成為孤陋寡聞、不思進取的井底之蛙。保持空杯心態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杯子裡原來的水給倒掉。人的大腦就如同電腦一樣,只有不斷刪除那些過時的知識和經驗,我們才能不斷接受新的東西。否則,你記憶體有限的大腦和心靈就會被一些無用的垃圾塞滿而宕機。

  空杯就是經常給自己的心智洗澡。文韜武略的商湯王在他的洗澡盆上寫了九個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時候,外洗身,內洗心,所以他在洗完澡後“身心舒暢。”我們現在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時候,還怨這個恨那個。真正的洗澡,應該是外洗身,內洗心,把外在和內在的過時的東西、心靈的雜草、大腦的垃圾等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心洗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