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未來還會發生重大進化嗎

  達爾文的進化論證明人類是從古猿人進化而來,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先其實是靈長類動物,人類經過千年演化似乎已經停止進化,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人類進化的可能性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人類進化的可能性分析

  200萬年前,我們祖先的大腦只有我們如今大腦的一半大,而骨骼和肌肉卻比我們強壯得多。有人據此認為,在未來一兩百萬年中,我們的大腦還將增加一倍,而隨著越來越先進的節省體力的技術的應用,我們的身體將變得更加脆弱,一些無用的器官如小腳趾將完全退化。

  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哈里·沙皮羅預測得更加精確:在未來50萬年中,人類的頭骨將變得更圓,眉毛以上的部分將變得更平,牙齒的數量減少,尺寸縮小,臉部變小,但身高將增加,頭頂更禿,體毛繼續減少。同時他對技術可能對人類進化產生的影響表示出擔憂:隨著人們在電腦前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人們的四肢和視力可能會逐漸退化,而基 因工程則可能使地球上到處都是比爾·蓋茨。

  以上預測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卻忽視了進化的基本法則。根據自然選擇的規律,生物在進化過程不斷自我改進,當這些改進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新物種。可是在大規模群體雜交中,新的基因變種要成為一個新物種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物種中個體數量眾多就意味著 基因惰性太強。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這個例子來理解這一點。冰川時代末期,當我們人類剛開始出現時,人口非常少,而且分佈得很分散,經常受氣候波動影響,所以基因變異的條件非常理想。而如今人類總數已經達到60億,分佈越來越密集,個體的流動性更強,交流非常頻繁,一名美國男子可以在地球另一端的報紙上登廣告徵婚,這種結果導致了以前以地理為界限的人種區別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基因創新融人人類人口的條件已經消失。換句話說,人類發生重大進化的 條件已經不復存在。

  但這一預測是在當前條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作出的,如果地球環境發生突變,如小行星撞地球、超級病毒大規模爆發、核大戰,或者由於人類對資源的過度利用而導致環境災難等,都有可能建立起人類進化所需的條件,但這往往是以犧牲數十億人口為代價的,所以我們還是安於現狀的好

  人類進化的自然選擇力量正在慢慢消失

  在這一場爭論中,雙方都把理論依據的核心放在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原理上。根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原理,最能適應環境的動物個體能夠活得更長,從而繁衍更多的後代,使得這一物種得以延續下去。例如,一種有蹄動物,有些脖子長,有些則脖子短。隨著時間的發展,在這種動物生活的地區,樹葉逐漸被吃光。而長脖子的動物由於能夠吃到更多高處的樹葉,所以能活的更長,有更多的後代,最終進化成長頸鹿。而那些脖子短的,則逐漸走向了滅絕。瓊斯教授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這種自然選擇的作用卻在逐漸地消失。“在以前,人們的壽命長短和繁殖能力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截止到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倫敦的死亡率總是大大超過出生率。有一半的孩子還沒有成年就已經夭折了,也許是因為他們缺乏抵抗疾病的基因。但是現在,孩子長大成人的概率卻達到了98%。可見,在這一方面,我們已經進化得足夠好了。”另外,和過去相比,混血現象增多進一步阻礙了進化的發展。瓊斯教授舉例說:“在過去,兩個不同城市的人很少有機會組建家庭一起生活。但現在,來自不同地方的人進入大學學習,在那裡遇到自己的伴侶。他們要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與自己的父母、祖父母越來越遠。也許,這樣可能產生一種棕色面板的人種,但除此以外,物種變化已經幾乎不存在了。” 是不是真的不會在有別的變化了?科學家的一句“但除此以外,物種變化已經幾乎不存在了”到底是不是絕對?所謂的幾乎不存在了的“幾乎”到底適是多少?是百分之幾?它所佔的百分比有多大?科學所看見的算是絕大多數嗎?有那位科學家能夠從問心無愧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五百年前的科技能夠想到今天所發生的一切嗎?然而,今天的科技能後回答了五百年後的科學問題嗎?人不能站在你雙眼看見的角度上去下結論!今天的人類,每個人都學過“井底之蛙”但是又都犯著同樣的錯誤!

  人類進化要靠自己

  瓊斯的觀點得到了部分科學家的支援。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的沃特教授認為,自然對人類進化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只有人類自己的生物工程學才能使進化演變產生巨大變化。“通過生物工程學,人類可以改變自己的身體,從而延長自己的壽命。當人們可以活到150歲,而其中100多年都有生殖能力的時候,人類就會發生巨大變化。人類會繁衍許多子孫,人類的進化將開始轉變”。但對於他們的這一觀點,生物學界還是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很多人始終認為,進化無時不在,而人類自己的干預是不協調的。明天我們會是什麼樣子?也許,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也只能這樣回答這個問題了,因為今天的科技看不到明天,能看到明天的又都被認為是“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