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蘋果樹高產管理方法

  通過對現代栽培技術的應用,使蘋果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僅提高了蘋果的產量和品質,而且在種植過程中對環境無汙染。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有什麼

  壓低病蟲基數,減少全年為害

  蘋果樹上的主要病害和蟲害大部分都在樹上越冬,它是來年病蟲發生輕重的關鍵,減少這些病蟲基數,就能減少病蟲為害。技術上要掌握好刮、塗、噴、清。刮就是刮腐爛病斑、老翹皮、輪紋病病瘤;塗就是對刮好的病疤塗腐迪等,既殺菌又有保護膜的藥,對所有剪鋸口塗抹癒合劑;噴就是全園噴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20倍液腐必清或800倍液好力克;清就是對病枝、病果、落葉、老翹皮清理到園外或就地深埋。開春後對腐爛病隨發現隨刮治,刮老翹皮可以放到發芽時進行,因為這時一些天敵已出蟄,太早連天敵也消滅了,傷口往外散失水分。在進行以上防治措施時,每一步都要完全徹底,細緻周到,不留死角,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病原物、降低蟲口密度,控制病蟲發展。這項工作做得好,全年可減少1-2次用藥,腐爛病等發病株率控制在5%以內。生產上大部分果農對這項工作認識不到位,做得不認真、不徹底,病蟲害控制不好,往往氾濫成災。

  搞好花前復剪,調節花量,集中營養

  花前復剪,是糾正冬剪失誤和看花修剪及彌補因凍害花量減少的一種輔助修剪,對調節花量、改善結構、集中營養、協調生長與結果的關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剛結果的幼樹,應儘量多保留花芽,多留中小型結果枝,以果壓冠;對盛果期的小年樹,也要多保留花芽,以獲得更大的產量;對盛果期大年樹,應按花芽、葉芽比例***1∶3***或25釐米留一個花芽的標準,嚴格控制花芽留量,同時強壯的枝宜多留花,弱的枝少留花,疏除冗長的、細弱的、串門的、外圍的枝和花芽,對影響結構和光照的大的骨幹枝也可以去掉。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連續多年花前復剪的,因減少了無效枝,調節了花量,節約了養分,樹勢明顯轉壯。

  用好肥水,壯樹膨果成花

  沒有秋施基肥的要施足有機肥,幼樹畝不小於2500公斤,結果樹不小於5000公斤。在此基礎上追施化肥,以滿足果樹開花、坐果和新梢生長對養分的需求。追肥的數量和品種可因土壤、樹勢、樹齡、產量而定,一般在肥沃土質上追肥數量要小,突出磷鉀肥;瘠薄土質上要多溝多穴施入各種營養元素肥。旺樹少氮多磷鉀,弱樹多氮增磷鉀;幼樹多氮轟條擴冠,大樹穩氮增磷鉀兼顧鈣硼鋅。一般按生產百公斤果施氮1公斤、磷0.7公斤、鉀1.1公斤的比例和數量施入。一般在土壤解凍後立即施肥,結合追肥進行澆水,此期灌水還能降低地溫,延遲開花,避免晚霜凍。施肥過晚,肥勁推遲,5月下旬花芽形成期樹體停長晚,成花效果差。要避免生產上普遍存在的施肥數量不足、比例不對、施肥過晚的現象。

  現代蘋果樹高產種植的方法

  一、發芽至開花前 此期溫度低,葉幕未形成,需水量較少。但此期澆水,能緩解因花後果實缺水造成細胞分裂受阻,可推遲開花,防花期凍害。

  二、新梢旺長期 此期溫度不斷提高,葉量增加,需水量劇增。特別是花後一個月內,如果缺水,就會導致蘋果出現果個小、畸形、果偏等多種症狀。因此,此期如果特別旱,創造條件澆一次水。

  三、花芽分化期 此期果樹需水較少,水分多時,影響成花。如果雨水大,注意排水、晾根。如果特別旱,只澆整個樹體的一半或樹上噴水。

  四、果實膨大期 此期溫度高,葉幕厚,果實膨大快,耗水多,儘量澆一次水。

  五、果實採收前 此期氣溫漸低,果葉用水減少,空氣有一定的溼度,有利於果實著色。但水分過量,影響果實著色,所以此期乾旱時,早晚可樹上噴水,不要澆大水。雨水大時,一定要注意排水或晾根。

  六、採果後至落葉前 此期是儲存營養關鍵期,結合施肥澆水,有利於花芽飽滿,要儘量澆一次大水。

  七、休眠期 此期需水最少,但仍需有一定的水分供應。

  蘋果樹植物文化

  長期以來,牛頓認為,一定有一種神祕的力存在,是這種無形的力拉著太陽系中的行星圍繞太陽旋轉。但是,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力呢?直到有一天,當牛頓在花園的蘋果樹下思索,一個蘋果落到他的腳邊時,牛頓終於獲得了頓悟,他的問題也逐漸被解決了。

  傳說1665年秋季,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苦思著行星繞日運動的原因。這時,一隻蘋果恰巧落下來,它落在牛頓的腳邊。這是一個發現的瞬間,這次蘋果下落與以往無數次蘋果下落不同,因為它引起了牛頓的注意。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理所當然的現象中找到了蘋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這種來自地球的無形的力拉著蘋果下落,正像地球拉著月球,使月球圍繞地球運動一樣。

  這個故事據說是由牛頓的外甥女巴爾頓夫人告訴法國哲學家、作家伏爾泰之後流傳起來的。伏爾泰將它寫入《牛頓哲學原理》一書中。牛頓家鄉的這棵蘋果樹後來被移植到劍橋大學中。 牛頓去世後,他被當作發現宇宙規律的英雄人物繼而被賦予傳奇色彩,牛頓與蘋果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