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

  呢?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語交際才能入門,提高口語交際水平也才有希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關於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方法指導,歡迎大家參閱!

  培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

  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表現自己也是每個孩子本能的慾望。表演是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愛的語文活動,雖然費時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別表現在口語交際方面更是有效途徑。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且好勝心強,抓住這一特點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鍛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是口語交際在課堂訓練的進一步拓展和完善。因此,我們要重視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機會,並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參加這些實踐活動。

  通過組織學生嘗試進行合作表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巧妙地使他們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在自主合作的活動中全面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形成“角色意識”,從而自覺學說,大膽表達。

  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組織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如組織“擊鼓”、“貼鼻子”、“畫嘴巴”等遊戲,用較短的時間完成簡單的遊戲,然後指導說;可提示:遊戲開始我們做什麼?過程怎樣?結果怎樣?你覺得哪部分最有趣?為什麼有趣?觀眾的反應怎樣?組織勞動競賽活動。如組織“釘釦子”等比賽。然後按先後順序說說活動的經過、結果及自己的感受。

  組織手工剪、貼、畫活動。由教師提供幾個簡單的圖形或符號,讓學生通過手工剪、貼、畫後,再向同學們介紹自己所完成的過程及其內容。在敘述的過程中,要注意三點:一是要讓每一位學生“動”起來;二是要特別關注“開口難”的學生;三是鼓勵創新,不人云亦云。對精彩的語句及時的給予喝彩、鼓勵,使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增強了口語交際的自信心和勇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餘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學生說話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語言環境的影響”。如果說課堂是學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麼家庭則是孩子生命中的另一部分。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家長忙裡偷閒做孩子的忠實聽眾,可以讓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說來聽,內容不限,形式不拘。學生是最願意和自己的親人交談的,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這是語言訓練的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家長及時糾正孩子口語中的毛病,在與孩子談話的過程中,要注意送給孩子最好的讚美、家長本人更應當善於傾聽並有良好的習慣。二是設計一些口語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佈置家庭作業“打電話”***模擬***:讓孩子和媽媽“打”電話,爸爸做評委;讓孩子和爸爸“打”電話,媽媽做評委;讓爸爸和媽媽“打”電話,孩子做評委。模擬家裡有客人的場景,提供孩子口語交際的機會。讓學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達,注意運用禮貌用語,久而久之,他們便會性格開朗,語言流暢,有自己的見解。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

  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師要用心捕捉現實生活現象,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參與,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多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並且有意識地教他說話

  現在的爸爸媽媽們的工作都很忙,家務事也很多,稍微有閒暇時間,也總是想安排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對諸如回答孩子提的問題,真心投入地與孩子交談等,則採取應付的態度。我們認為,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而且在交流的時候,要有意識地輔導和幫助孩子把話說完整,把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表達準確,然後再逐漸地訓練他語言精練、富於表現力和邏輯性等。

  2、藉助具體的行為,訓練孩子的說話本領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說話的機會有很多,關鍵是做家長的能否把握。比如:每天晚上,可以讓孩子給你講一講他這一天所做的事情,或幼兒園裡的新鮮事、趣聞等,家長則可以一邊聽,一邊給他修正表述不清的地方;當孩子看完電視裡播放的動畫片以後,家長不妨讓孩子複述一下動畫片的內容;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智力水平,讓他學說繞口令、背誦優美的精短詩文等,也是一個好方法;家長還可以同孩子一起玩看圖編故事和講故事接力等遊戲。這樣一方面能給孩子提供說話的機會,另一方面則能使孩子在學習說話時,隨時獲得啟發和輔導。

  在訓練孩子說話的過程中。家長的態度與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

  A、家長一定要以耐心、和善的態度傾聽孩子說話,即使孩子說得不對也不要批評,而要採取鼓勵與積極引導的方式;

  B、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說的話,因為孩子是善於模仿的,家長說話應該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C、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語言美,同時也要教會孩子語言美。總之,現代社會需要人們“能說會道”,為了培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家長們要多下一些工夫、多動一點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