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供血不足常見的治療方法

  慢性腦供血不足屬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常見病。據統計,差不多有2/3的中老年人中患有程度不同的慢性腦供血不足,對身心健康危害極大。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1、抗凝血藥物

  抗凝血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暢通,增加腦部血液供應,降低腦缺血的發作。

  2、藥物治療

  慢性腦供血不足首選養血清腦顆粒。

  3、首先去除危險因素

  如治療高血壓、戒菸、禁止過度飲酒。

  4、抗血小板藥物

  首選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藥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塊,對血液迴圈有好處,有利於腦部的血液供應。

  5、手術治療

  如頸動脈有嚴重狹窄超過70%,可採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頸動脈支架成形狀。腦供血不足的手術治療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去做的,特別是動脈血管堵塞超過70%,這樣引發腦缺血的機率會增加好幾倍。另外腦供血不足的手術應和藥物同時進行。

  6、飲食治療

  患者在日常一定要吃早餐,吃飯清淡為好,不要油膩辛辣。建議腦供血不足者飲食上要遠三白糖、鹽、豬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從營養價值看,四條腿豬、牛、羊不如兩條腿雞、鴨,兩條腿不如一條腿蘑菇,一條腿不如沒有腿魚。經常吃海帶、河魚,魚油可減低腦細胞死亡速度。

  腦供血不足的症狀

  症狀之一,睏倦與嗜睡,表現為哈欠連連?是腦缺氧,特別是呼吸中樞缺氧的反應。隨著腦動脈硬化加重,動脈管腔愈來愈窄,腦缺血嚴重惡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腦供血不足發作5至10天前,頻頻打哈欠。所以,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一重要的報警訊號。

  症狀之二,頭暈,頭痛突然加重或由間斷性頭痛變為持續性劇烈頭痛。一般認為頭痛,頭暈多為缺血性腦供血不足的先兆,而劇烈頭痛伴噁心,嘔吐則多為出血性腦供血不足的先兆。

  症狀之三,短暫性視力障礙,表現為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看東西不完整,這種現象多在一小時內自行恢復,是較早的腦供血不足預報訊號。

  症狀之四,其他先兆表現,如噁心嘔吐或扼逆,或血壓波動並伴有頭暈眼花或耳鳴,不明原因的反覆鼻拙血,常為高血庇腦拙血的近期先兆。

  症狀之五,語言與精神改變,指發音困難,失語,寫字困難;個性突然改變,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語,煩躁不安,或出現短暫的判斷或智力障礙,嗜睡。

  腦供血不足的原因

  1.腦血管粥樣硬化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如果長期控制不佳,或者吸菸、過度飲酒、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導致血液粘稠,還會伴隨血管炎症、血管壁出現斑塊等,導致腦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血管變窄,使腦組織供血減少。同時這部分病人常伴有肥胖、代謝紊亂等異常狀況,使得血管的功能損傷雪上加霜。

  2.頸椎病變

  從頸椎通過的動脈也可以影響大腦供血,頸椎病變有時會壓迫這些血管,影響到腦部血液供應。

  3.心血管疾病

  部分中老年人有心臟疾病,如心衰、心梗等疾病都會影響心臟向大血管的射血功能,使體內血液迴圈量不足,不能滿足腦部血供需求。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在降壓過程中如果一味求快、求低,當血壓低於 90/60 mmHg 可能影響到腦血流量,產生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