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供血不足的疾病症狀有哪些

  腦供血不足可能出現睡眠障礙,頭暈,記憶力下降等症狀,慢性腦供血不足在早期進行正確治療的話會有很好的效果,比如會出現腦梗死,老年痴呆等疾病的發生。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腦供血不足的疾病症狀。

  腦供血不足的疾病症狀

  ***1***頭暈,特別是突然感到眩暈。

  ***2***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脣麻。

  ***3***暫時的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

  ***4***肢無力或活動不靈。

  ***5***與平日不同的頭痛。

  ***6***突然原因不明的跌交或暈倒。

  ***7***短暫的意識喪失或個性和智力的突然變化。

  ***8***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

  ***9***噁心嘔吐或血壓波動。

  ***10***整天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狀態。

  慢性腦供血不足對健康的危害

  長期慢性腦供血不足,可以說是中老年人的隱形殺手,不但會引發頭暈、頭痛、頭昏,還常常伴有急躁心煩、失眠多夢、生氣易怒、耳聾耳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狀。更為嚴重的是,天長日久還是引發早老性痴呆、腦梗死的重要因素。國內外的醫學家經過大量研究發現,在早老性痴呆和腦梗死的發病前期,患者都曾有長期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如果對腦供血不足不及時進行預防、治療,那麼就很有可能引發早老性痴呆和腦梗死。

  對慢性腦供血不足的主要防治措施

  重視調整飲食

  中老年人的飲食,應多品種多變化,注意主副食、葷與素、粗細糧的合理搭配,注意低脂低鹽低糖,控制動物脂肪的攝入,少吃紅肉、動物內臟、魚子、蛋黃和糕點、糖果等甜食,少吃煎炸油膩食品,適當多吃些蔬菜、水果,特別應該多吃些有降脂、降壓、預防動脈硬化等作用的食品,如洋蔥、山楂、香菇、黑木耳等,防治與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

  及時補充飲水

  一年四季要養成及時補水的好習慣,這對預防血液黏稠、保持血行暢通意義重大。不要等口渴了才飲水。一般而言,除了正常飲食外,每天應該適量補充一些水分。天熱、出汗過多時,還應該適量增加,飲水以白開水、礦泉水、淡茶為最佳,不可常用甜性飲料和啤酒代替水。

  加強疾病防治

  中老年人要特別重視對高血壓、低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防治。

  嚴格控制體重

  適當節食,重視運動健身,防止與減少肥胖症的發生。

  生活方式健康

  生活規律,按時作息,保證充足高質量的睡眠,不要熬夜;每日按時進餐,要重視早餐,防止因為吃不好早餐出現低血糖而加重頭暈;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要戒除生活中的不良嗜好,不吸菸,少飲酒;坐臥較長時間要站立時,要先活動一下身體,或翻個身,然後慢慢站起,以免因體位性低血壓而引發與加重腦供血不足。此外,要防止頭部急速轉動而引起頭暈。

  採用中藥治療

  多年臨床實踐證明,採用中藥辨證施治可以取得較好的功效。對大多數患者而言,服用合適中藥,對防治慢性腦供血不足可取得較好的功效。藥理研究證實,有的中藥可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增加大腦供血供氧,改善大腦微迴圈,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等,可有效地預防早老性痴呆和腦梗死的發生。

  根據筆者經驗,若心臟虛弱或兼有傳導阻滯導致腦供血不足時,用中醫名方炙甘草湯合四物湯加丹蔘療效較好。此外,黃芪、紅花、桃仁、苦蔘等可隨證加減。若兼有失眠等症狀,宜加夜交藤、炒棗仁、遠志、柏子仁等;若因頸椎椎體突變等原因,導致椎動脈受壓而引發腦供血不足,採用葛根湯合血府逐淤湯、八珍湯、左歸飲、右歸飲等方加減療效較好***基礎方:葛根30克、桂枝15克、麻黃10克、白芍15克、丹蔘18克~30克、川芎10克、當歸15克、天麻10克、大棗10枚、炙甘草6克***,若血脈淤阻明顯宜加桃仁、紅花等;有明顯骨質增生者宜加威靈仙、木瓜、骨碎補、炒萊菔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