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泡腳有哪些配製方法

  泡腳是目前最為流行也最多人喜歡的養生保健方法,有泡腳習慣的人常常身體都比較健康,如果配合中藥材泡腳的話,還能達到治療的功效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有關於中藥泡腳的配製方法,希望你會喜歡。

  配製方法

  1、風寒感冒

  配方藥材:荊芥、防風、蘇葉、蔥白、生薑。

  2、風熱感冒

  配方藥材:白菊花、板藍根。

  3、高血壓

  配方藥材:冬桑葉、茺蔚子、桑枝。

  4、失眠

  配方藥材:吳茱萸、米醋***白醋***。

  5、足跟痛

  配方藥材:五加皮、川芎、紅花、威靈仙。

  6、溫腎壯陽

  配方藥材:陽起石、菟絲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茨實。

  7、活血祛瘀

  配方藥材:丹蔘、赤芍、澤蘭、王不留行、當歸、大黃、牛膝、川芎。

  8、祛風除溼

  配方藥材:老薑、肉桂、牛膝、秦艽、澤蘭、桑枝、獨活、赤芍、徐長卿、防己。

  9、消除疲勞

  配方藥材:黨蔘、北芪、茯苓、白朮、川芎、陳皮、石菖蒲。

  禁忌人群

  熱性體質。泡指令碼身是一種熱性刺激,加入的中藥也大多是溫熱類藥材,對熱性體質的人弊大於利。小兒為“純陽之體”,體質本身偏熱,所以不主張長時間熱水泡腳。

  高血壓。用活血化瘀類中藥泡腳對高血壓是有好處的,因為血管擴張會使血壓下降。但我們在臨床上遇到過多例用中藥紅花和艾葉泡腳後導致血壓上升的病例,是因為這類患者一般是陽盛體質,在活血的同時沒有“引熱下行”所致,建議高血壓患者在藥浴中加些吳茱萸或一點鹽,以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中風。中藥泡腳可以改善中風患者的機體迴圈,促進功能恢復,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類患者由於年齡偏大,加上神經系統病變導致感覺遲鈍,泡腳可能會引起燙傷。家屬或護理人員一定要試好水溫後再讓病人浸泡。

  注意事項

  1、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迴圈,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特殊人群泡腳時間長致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4、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面板病,外傷或面板燙傷者也不易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