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神經麻痺的治療方法

  面部神經麻痺又叫面癱,其表現為口眼歪斜、言語不清、口角流涎等,中醫稱之為中風!為此,下面就跟著小編具體瞭解下面部神經麻痺的治療吧!

  面部神經麻痺的中藥治療方法

  ⑴八味蠲風湯:牛蒡子30g,白芷6~10g,白殭蠶10~15g,白附子8~12g,全蠍6~12g,天南星9~14g,丹蔘30g,黃芪30g。先煎牛蒡子1小時,然後餘藥同煎共3次,每次20分鐘,3次煎液混合,分3次服下,每日1劑。

  ⑵面神經炎驗方:獨活30g,白芷30g,薄荷30g。上藥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g,每日3丸,口含服。

  ***3***貝爾散:人蔘、白朮、茯苓、當歸、白芍、川芎、白芷、防風各40g,甘草、香附、烏藥、青皮、陳皮、明天麻、天南星、全蠍、白附子、殭蠶、蜈蚣、廣地龍、白花蛇、制附子、肉桂、麻黃、蘇葉、細辛、木瓜、漢防己、黃芩、桔梗各24g,共為粗末備用。每日取貝爾散80g,紗布包,加水300毫升,煎沸後,文火再煎15分鐘,濾液後加水200毫升,煎沸後10

  分鐘濾液,兩次藥液兌在一起,均分兩份,早、晚各溫服一份。用藥渣熱敷患側面部,每日數次,治療10天為一個療程,可連續服用,直至痊癒。

  ⑷蜈蚣硃砂散:蜈蚣18條,硃砂9g。將上2味共為細末,分18包,每次1包,每日3次。每次均以防風15g煎湯送服,小兒量酌減。6天為一療程。

  ⑸面癱散:白附子、川芎、當歸、鉤藤、浙貝母、防風各10g,全蠍、羌活、蟬蛻、甘草、地龍各6g,天麻12g,蜈蚣5條。將上藥研成細末,每次5g,日三服,開水沖服。

  ***6***面癱丸:白附子30g,殭蠶30g,鉤藤30g,蟬蛻30g,海風藤30g,防風30g,川芎27g,制馬錢子9g。上述八味,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6g。每日三次,每次1~2丸,溫開水或黃酒送服。每10~15天為一療程,間隔一週,再進行下一療程。

  ⑺面癱驗方:防風、薄荷、秦艽各7.5g,白朮4.5g,茯苓、甘草、菊花、羌活、鉤藤各9

  g,天麻、荊芥、黃芪、黑料豆、桂枝各6g,酸棗仁、?薟草、當歸各15g,生薑3片。一付藥煎服5次,第一天日2次,第二天日3次。隔2日服下帖,服藥如前。

  ⑻二麻散:天麻、升麻各15g,當歸28g,北細辛5g。共研細末,每次3g,1日3次,分7日服完,為一療程。

  ⑼加味牽正散:黃芪100g,當歸15g,殭蠶10g,全蠍10g,水煎,濾汁後加白酒10ml,一日分3次服完。

  ⑽蜈蚣矯正飲:蜈蚣1條***去頭足***,地龍12g,當歸12g,赤芍12g,雞血藤12g,羌活10g,防風10g,白芷10g,川芎9g,水煎服,每日一劑。

  此外,治療方法還有鱔魚血塗抹法、蓖麻仁冰片外敷法、中醫鍼灸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到賣鱔魚處買半斤,請賣家當場宰殺,帶個不大的空淨藥瓶,砍頭後,鱔脖部位對準瓶口,大約可收集小半瓶,足夠用了!回家把該液體一天抹兩回,連抹三或五天,口眼向左歪、塗敷右側面部;向右的則塗左。部位:由耳前經臉頰向前下至下頷口角處。也可每晚睡前塗,第二天晨起時溫水洗去。經過數天能有好轉。

  面部神經麻痺的鍼灸治療方法

  面部神經麻痺發病後,往往口眼歪斜,偏向一側,即一邊面痙攣較甚,症狀較重,對側面部卻較輕。治療重點應在症狀重的一邊,鍼灸手法採用深刺、重捻。

  取穴:合谷、太沖、頰車、地倉、迎香、風池、承漿、陽白、攢竹、印堂、四白。

  其中合谷、太沖為循經遠取法,兩穴對頭面的疾患最為有效,《百症賦》說得好:“太沖瀉脣歪以速愈。”

  風池、翳風同屬少陽,有疏解風邪之效,並能祛風止痛;陽白、攢竹、四白、地倉、印堂、迎香、承漿,均有疏經調氣的作用。

  採用透穴法,還可以加強經氣的通調,如攢竹穿魚腰、地倉透頰車。《玉龍歌》說得清楚:“口眼歪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透頰車。”

  視情況需要,有時選擇一些阿是穴配合治療療效更佳。對側面部的症狀較輕,其處理方法是:選取幾個必要的對應穴位,進針較淺,並採用輕針輕捻。總的來說,一般留針半小時為宜,拔出針後必須用艾條點燃溫灸,再進行區域性按摩,使區域性肌肉鬆弛,達到理順經絡的目的。每天鍼灸一次,10天為一療程。

  一般來說,按上述步驟進行鍼灸處理,一個療程左右可逐步治癒。

  面部神經麻痺的預防方法

  如果是在夏季別太貪涼,不可直接對著空調、電扇吹,尤其別在大汗淋漓時直吹空調、風扇,空調溫度也別太低,體弱多病、過度疲勞和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更應注意,如果是在冬季的話,要注意面部保暖。飲食方面宜清淡,多喝水,少吃冷食,少喝冷飲。保證睡眠充足,適當鍛鍊,以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猜你感興趣:

1.造成面癱的原因是什麼

2.導致面部麻木的原因有哪些

3.面部神經炎的最佳治療方法

4.面部麻痺的治療方法

5.面部癱瘓的治療方法